配色: 字号:
教育学之班级与班级管理
2022-01-23 | 阅:  转:  |  分享 
  














班级管理的内容

班级组织建设 班级组织的结构 班级组织机构是班级组织结构形成的基础与前提。班级组织机构的微观建制有三种形式:①直线式;②职能式;③直线职能式。

班级组织的结构包括:①职权结构;②角色结构;③师生关系结构;④生生关系结构。 班级组织建设的内容 ①建立良好的班集体。②指导班级建设。班级建设的主要力量是班主任,班级产生了问题,一定是班级管理产生了问题。要改革班级管理,班主任必须先自我诊断,明了自己究竟属于哪一种领导类型和行为方式。 班级组织建构的原则

①有利于教育的原则。有利于教育的原则是班级组织建立的一条首要的原则。当其他的原则与其发生冲突的时候,其他原则都必须无条件地服从这一原则。

②目标一致的原则。

③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班级制度管理 制度是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作为班级管理,制度是管理的具体体现。按制度的形成可分为成文制度和非成文制度。 班级教学管理 对一个“教学班”的教学管理,是班主任最重要的管理职能之一。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管理,是班级教学管理的核心。班级教学管理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教学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2)建立行之有效的班级教学秩序。

(3)建立班级管理指挥系统。建立班级管理指挥系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任课教师群体:②以班长为骨干力量,以班干部成员为辅助力量:③以各学习小组为中心。

(4)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班级活动管理 班级活动是班级在班主任指导下,根据学校整体安排或班级学生发展需要进行的全员性活动的总称。既可以是弥补课程教学不足的教学活动,也可以

以是开发智力或发展能力的课外、校外活动,是学校教育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此外,也有人把班级管理的内容划分:班级德育管理、班级学习管理、班级文体活动管理以及班级常规管理等。





班级管理的模式

班级常规管理 班级常规管理的内涵

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来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遵守班级规章制度是对每个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个学生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和职责。

班级常规管理的内容

开展以班级规章制度为核心的常规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般来说,班级的规章制度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①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定的有关班集体与学生管理的制度,如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等;

②学校根据教育目标、上级有关指示制定的学校常规制度,如考勤制度、奖惩制度、作业要求等;

③班集体根据学校要求和班级实际情况讨论制定的班级规范,如班规、值日生制度、考勤制度等。

班级常规管理的作用

①班级常规管理是建立良好班集体的基本要素;

②有利于建立一个健康、活泼、积极、有效的班集体;

③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班级平行管理 班级平行管理的内涵 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马卡连柯认为,教师要影响个别学生,首先要影响学生所在的班级,然后通过学生集体与教师起去影响这个学生,这样就会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 实行班级平行管理的要求

班主任实施班级平行管理时,要实施对班集体与个别学生双管齐下互相渗透的管理,既要充分发挥班集体的教育功能,使其真正成为教育的力量,又要通过转化个别学生来促进班集体的管理与发展 班级民主管理 班级民主管理的内涵

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全程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班级民主管理的实质是在班级管理的全过程中,激发师生共同参与管理的热情,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是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事务,成为班级的主人 实行班级民主管理的要求 ①组织全体学生参与班级全程管理,即在班级管理的计划、实行、检查、总结的各个阶段都让学生参与进来:②建立班级民主管理制

度,如干部轮换制度、定期评议制度、值日生制度、值周生制度、民主教育活动制度等。

班级目标管理 班级目标管理的内涵

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目标管

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来的,其理论的核心是将传统的他控式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强调自我、自控的管理方式,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目的是更好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

实行班级目标管理的要求 在班级中实施目标管理.就是要围绕全体成员共同确立的班级奋斗目标,将学生的个体发展与班级进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在目标的引导下,实施学生的自我管理。















班级管理的原则

方向性原则 方向性原则是指班级管理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

全面管理原则 学生管理必须面向全体,从整体着眼。这是学生管理的主要特征,也是所有班级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的。

自主参与原则 自主参与原则是指班级成员参与管理,发挥其主体作用。班级的各种组织机构的干部成员都应该由学生民主选举产生,并授予他们进行管理的权力,不能随便干预。当他们遇到困难时,要帮助解决,但不要代替。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班干部能做的班主任不做,学生能做的班干部不做”。

教管结合原则 教管结合原则是指把班级的教育工作和对班级的管理工作辩证统一起来。

全员激励原则 所谓全员激励原则,是指激励全班每个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力、体力等各方面的潜能,实现个体目标和班级总目标。

平行管理原则 所谓平行管理原则,是指管理者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以收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当前我国学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1.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方式偏重于专断型

班主任过度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及个人权威,学生被动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缺乏自主性。

(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在社会环境及部分家长的影响下,往往把班干部看成是荣誉的象征,“荣誉"重于“责任”。在我国目前的班级管理中班干部特殊化、多数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缺乏自主性是比较普遍的问题。

2.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

学生的发展是班级管理的核心。班级管理的实质就是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尽可能的开发。在现代学校教育中,班级活动完全是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既是班级活动的出发点,又是班级活动的最终归宿。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学校管理的宗旨。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下,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是教师的“附属物”,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本无法保障。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确保学生的持久发展。

(3)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以训练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为主的班级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教育活动转变为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即把班集体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要实行班干部的轮流执政制,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并学会与他人合作。



献花(0)
+1
(本文系11路人甲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