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咏史怀古诗对比阅读】曹贞吉《风流子·京口怀古》阅读理解及答案解析
2022-01-23 | 阅:  转:  |  分享 
  
古代诗歌阅读:联系课内的对比型阅读举隅《风流子·京口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对比【2021年广州三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联考】阅读下
面这首词,完成题目。风流子·京口怀古曹贞吉三山围铁瓮,孙郎后,今古几英雄?忆北府参军①,寄奴王者,金戈铁马,横据江东。凌歊②上,歌
风追汉帝,置酒宴群公。一代伟人,龙行虎步,十年征战,洛下关中。只今凭吊处,佛狸祠下路,烟树冥濛。为念寻常巷陌,社鼓连空。算碻磝③战
地,几多白骨。金焦名胜,两点青峰。惟见惊涛满眼,东去匆匆。【注】①北府参军:指刘裕,他曾在北府兵中任参军。②凌歊(xiāo):指凌
歊台,相传是刘裕称帝后所建。③碻磝(qiāoáo):古地名。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3分)A.“凌歊
上”三句,写刘裕在凌歊台上大宴群臣,气势远远超越当年的汉帝。B.作者身处京口古城,不禁感慨万千,由现实追忆历史,再由历史回到现实
。C.“烟树冥濛”以树木依旧茂盛反衬世事兴衰,寄寓兴亡之慨。D.结尾寓情于景,将沉郁的情思寄托于奔涌东去的江水,引人深思。15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和本词都写到了历史人物刘裕。请概括两首词中刘裕的形象有什
么共同之处,并比较两首词写这个人物的用意有何不同。(6分)14.答案A解析:“气势远远超越当年的汉帝”错误,“歌风”同“歌讽”(“
讽”本义是诵读),意思是歌咏吟诵,“歌风追汉帝”是说刘裕如当年的汉帝一般,大宴群臣,歌咏吟诵。故选A15.答案:①两首词中的刘裕
都是英勇善战、开国建业的英雄形象。②曹词写刘裕意在表现英雄辉煌战绩最终成为历史陈迹,寄寓了兴亡之慨,同时抒发了一将功成万骨枯之叹,
重在突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③辛词写刘裕借以表达对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的不满,同时抒发英雄的仰慕之情和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渴望。【解析
】曹词的上片写塑造了刘裕英勇善战,“金戈铁马,横据江东”“十年征战,洛下关中”的开国英雄形象。下片写作者身处京口古城,不禁感慨万千
,由现实追忆历史,再由历史回到现实,“佛狸祠下路,烟树冥濛”,是以树木依旧茂盛反衬世事兴衰,寄寓了兴亡之慨。“算碥战地,几多白骨”
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抒发了一将功成万骨枯之叹。“佛狸祠”“社鼓”“战地”几个时空交错的意象,传达出作者深刻的思考。“惟见惊涛满眼,
东去匆匆”结尾寓情于景,将沉郁的情思寄托于奔涌东去的江水,引人深思。辛词上片同样塑造了刘裕“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形象,作
者由京口这一历史名城联想到与京口有关的历史英雄孙权与刘裕,以此顺势写来,自然流畅,含蓄蕴藉,共蕴含了三层意思:一、表达了时光流逝、
岁月不居给作者带来的无限怅惘的感受:当年的英雄所留下的也只有荒芜的“寻常草树”而已。二、由于世无英雄,奸臣当道,皇帝昏庸,致使曾经
英雄辈出的锦绣江山痛落敌手,中原人民沦为异国之奴,而又看不到收复故国的希望。三、把自己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困顿与历史英雄人物功成
名就、名留青史作对比,表达了对英雄们的追慕与缅怀,羡慕他们都能够大展才华、建功立业,而自己却屡被贬谪,遭遇坎坷,抒发了自己怀才而不能施展、有壮志难以实现的无奈心境。高中语文2
献花(0)
+1
(本文系小窗悦读图...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