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旋地转不必忧——眩晕的治疗思路

 了然3z5ctoaa2w 2022-01-23

头晕属于常见疾病,而且往往屡治屡犯,很难断根。头晕的症状各不相同,有的是躺着不晕,一站起来就晕,有的是感觉头上整天像戴个帽子,头部老是发紧,有的犯起病来天旋地转,站都站不稳,还有的晕起来反胃呕吐,种种情况不一而足。

头晕的主要病因是体内废水太多,通过小便、出汗等常规途径排不出去,清阳无法上扬,浊阴占据清窍,症状轻的感觉迷迷糊糊,感官不清楚,症状重的就会头晕。所以去除水湿,机体清阳上扬是主要的治疗思路。

针对这些情况,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来对治,现在摘录几个常用治眩晕的方剂来看一下:

《金匮要略》: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泽泻汤方

泽泻五两  白术二两

右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这里的心下主要指胃里面,胃里有水,然后“其人苦冒眩”,就是头上像戴了顶帽子,头部发紧,病人对这种症状非常苦恼,这种情况就适合用泽泻汤来治疗。泽泻汤中泽泻去除水饮的能力非常强,强过一般用的茯苓、薏仁米等常用的去水利湿药,但是泽泻性寒,对于胃阳不足也就是胃动力不足的人来说吃了可能会不舒服,所以配伍白术。白术性温,可以对冲泽泻的寒性,另外白术本身也可以去水利湿。这样一个组合达到很好的去水效果,而且吃了还不伤胃。

泽泻汤里面泽泻要重用,一般可以用到50克,对于眩晕严重的可以用到100克,但是眩晕症状消失后就需要用补正气的药物来补养,防止眩晕再犯。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苓桂术甘汤主之。

苓桂术甘汤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  白术二两  甘草二两(炙)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苓桂术甘汤主治的是气上冲胸,起则头眩”,就是感觉有气从小腹向上冲,一直冲到胸口,本来坐着或者躺着还行,不怎么晕,但是一站起来就感觉头晕目眩,这种情况现代医学称为“体位性眩晕”,可以使用苓桂术甘汤。

苓桂术甘汤里面茯苓、白术是去除体内多余的水分,白术、甘草可以补养脾胃中焦,防止产生新的废水,桂枝用来治气上冲。整个方子组合起来就可以治疗因为体位的变化导致的眩晕。

膈间有水气,呕吐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小半夏加茯苓汤方

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茯苓四两

右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如果因为废水而导致呕吐,同时伴有眩晕、心悸的情况,就可以用小半夏加茯苓汤。半夏可以对治呕吐,同时也有去水的功能,生姜温胃散寒,也有止呕利水的作用。茯苓去水,同时治心悸。这个方子单用的机会不太多,可以合其它方子合用。

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方

猪苓十八铢(去皮)  泽泻一两六铢 白术十八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半两

右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方寸匙,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这种情况就是肚脐下面感觉发悸,嘴里吐出带泡沫的口水,有时还会癫痫发作,手脚抽动,张仲景说这是因为有水的缘故,而且水存在肠子里面了。只要服用五苓散把废水排出来,症状就会消失了。

我们看五苓散,猪苓、茯苓、泽泻、白术都是利水药,加桂枝治疗气上冲,就可以把体内多余的水分通过小便排出来。根据以往的经验,五苓散最好是服用散剂,服后多喝热开水,帮助运化。

我自己的经验,五苓散对于肠胃型感冒极其有效,夏秋季节因为贪凉吹空调,或者贪吃水果,导致上吐下泻,用五苓散很快就能治好。

除了泽泻汤、苓桂术甘汤、小半夏加茯苓汤、五苓散之外,常用治眩晕的方剂还有茯苓饮等等。

另外,因为少阳相火妄动出现眩晕,可以用小柴胡汤来治。这种情况一般伴有口干口苦、情绪低落、不思饮食、往来寒热等等症状。

下面我来分享我治过的一个案例:

何左,多年头晕,头如带帽,为此跑遍了省中医院、省人民医院等,遍寻名中医、西医,吃药无数,但效果阙如。

为了增强疗效,当时我采用苓桂术甘汤、泽泻汤、小半夏汤合方:

茯苓40 桂枝30 白术30 炙甘草20 泽泻50 半夏20

晚上吃1副,第二天早上就反馈说头顶上带帽的感觉消失了,确实很神奇。

经方效果如斯神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