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分类、大梳理、大布局和大预言——梳理前五回,撬动阅读《红楼梦》整本书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高中部吴泓1.阅读《红楼梦》前五回的 “两难”(1)读《红楼梦》,很多同学迈不过的“第一道坎”就是前五回。前五回,作者的笔触神秘而魔幻:一会仙界,一会人间,一会梦境。既 充满了浪漫、诡异、离奇的色彩,又有着对现实生活的折射与映照;既有全书在宏观上的总体安排和布局,又有在幽微处设置无数令人遐思的悬念和 伏笔。真是天上地下,亦真亦幻,虚虚实实,时隐时现,让人一时半会摸不着头脑。1.阅读《红楼梦》前五回的“两难”(2)中国古典小说的开 头一般只用到一个章回,称为“楔子”,如《儒林外史》。《红楼梦》的开头则用到了五个章回。之所以会这样,与作者以一个家族为圆心——“好 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乡土中国》)——所连带出的“四大家族”而形成的“网状结构”是分不开的。南开大 学朱一玄教授综合各家统计得出:人数最少是三百九十八人,最多是九百七十五人。提示:全书的“正文”叙事应是从第六回开始的。第六回有一段 文字可证明:按荣府中一宅中合算起来,人口虽不多,从上至下也有三四百丁;事虽不多,一天也有一二十件,竟如乱麻一般,并没个头绪可作纲领 。正寻思从那一件事自那一个人写起方妙,恰好忽从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个人家,向与荣府略有些瓜葛,这日正往荣府中来,因此便就这一 家说来,倒还是个头绪。你道这一家姓甚名谁,又与荣府有甚瓜葛。且听细讲。2.用什么方法攻克这“两难”(1)“梳理与探究”“梳理”指分 类(含多级分类)、统计、排序或列表等方法;“探究”指观察、审视、聚焦、放大、比较、辨别、假设、想象、联想、预测、质疑、推理、判断、 确认等方法。梳理探究探:本意是摸取。引申义:1.寻求,试图发现。如探求、探讨、探索、探试、勘探、试探、钻探、探本穷源、探幽访胜等; 2.侦察,打听。如探问、探听、探询、探查、探察;3.做侦察工作的人。如探马(侦察骑兵)、敌探、密探等。梳:杷梳,亦作爬梳,或扒梳。 2.用什么方法攻克这“两难”(2)“分类”的重要性3.分类、梳理第一回神仙故事和现实故事(1)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 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奇传:石头记、红楼梦从洪荒远古道来,红楼故事就此开始了……几世几劫●红尘一劫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仙界人间 开篇显示“大回环”的叙事提示:一道一僧通人神两界一道一僧空空道人3.分类、梳理第一回神仙故事和现实故事(2)神瑛侍者与绛珠草入梦梦 醒原文: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水可还。 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3.分类、梳理第一回神仙故事和现实故事(3)作业单提示:此回内容极为丰富 。1.言石头入世,讲“一段故事”,订“木石前盟”;2.说人生之路无非“两途”,即贾之入世与甄之出世(对比);3.预言小如甄家,大如 贾府,这世间万事万物,无非是一荣一枯或盛极而衰。这反映出作者的人生观、世界观等。注意,这一回的地名、人名等合成,就是这个末世社会的 整体世相。4.分类、梳理第二回贾府的环境和人物关系(1)原文(第二回):雨村道:“去岁我到金陵地界……从他老宅门前经过。路北,东是 宁国府,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大门前虽冷落无人,隔着围墙一望,里面厅殿楼阁,也还都峥嵘轩峻;就是后一带花园子里, 树木山石,也还都有蓊蔚洇润之气。”原文(第三回):进入神京……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 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上有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 是荣国府了。作业单二、上网查找宁、荣二府建筑布局不同的平面图,试作比较、辨别,然后确认出自己认为合理的,看看有什么发现?提示:《宋 史·舆服志》载:“执政、亲王曰府,余官曰宅,庶民曰家。”清朝的王府建制也有严格规定,只有获得亲王、郡王、贝勒、贝子、辅国公等头衔, 其住宅才能称做“府”;尚书、大学士、军机大臣等头衔,其住宅只能称之为“宅”或“第”,绝不能乱叫为“府”。●图一宁国府荣国府图二贾政 院贾赦院贾敬院贾政院贾赦院贾敬院荣国府宁国府4.分类、梳理第二回贾府的环境和人物关系(2)三、上网查阅《红楼梦》“人物关系图”,然 后用表格分类、梳理宁荣两府的男丁、女眷(见下表,附部分人名以助填表,无内容可留空)。第一,要对应列出原文证明;第二,从家族嫡长子、 嫡长孙的子嗣生育情况和不同家族间的姻亲、婚配情况来看,能有什么新的发现?提示:借冷子兴之口,按宁荣两府共五代人,对贾府的主要人物作 了介绍。1.以子嗣生育情况看。宁府长房乃数代单传,至贾蓉妻死后无子嗣;荣府贾赦一脉最后为女儿巧姐;贾政一脉子嗣虽多有磨难,但还算兴 旺。2.从姻亲婚配情况看。以四大家族计,第二代与史家联姻;第三代与王家联姻(书中主要写这段时间);第四代与薛家联姻,形势比较严峻。 作业单4.分类、梳理第二回贾府的环境和人物关系(3)学者萨孟武在《<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一书中说:宁国公贾演与荣国公贾源是同胞兄 弟……贾演居长,生了四个儿子。宁公死后,长子代化袭了官。代化生敬,敬生一子一女,女名惜春,子名珍,娶尤氏为妇,生子蓉(第二回)。蓉 妻秦可卿,无子早卒。由此可知宁府长房乃数代单传,其他三房,《红楼梦》未曾说明。荣国公贾源生子几人,《红楼梦》没有提到。“长子代善袭 了官”,既明言长子,可知尚有诸子。代善娶金陵世家史侯的小姐为妻(即书中之贾母,史湘云是她内侄孙女),生了两男一女,女名敏,嫁探花林 如海,生女黛玉。代善长子贾赦,袭了官,娶邢氏(即书中之邢夫人),生子琏,其妾生迎春。琏娶王熙凤为妻(即书中之凤姐),生女巧姐。次子 贾政,娶王氏(即书中之王夫人,凤姐乃王夫人之内侄女),生一女两男。女元春,选入皇宫为妃,长子贾珠,妻李纨,生子兰,贾珠早卒,次子宝 玉(第二回),娶王夫人胞妹薛氏(即书中之薛姨妈)之女宝钗为妻。贾政之妾赵姨娘亦生了一女一子,女探春,子贾环。以上诸男女皆系《红楼梦 》中的重要人物。作家毕飞宇说:《红楼梦》里的人物关系……有一个专有名字,叫宗亲,它属于中国。你要想真正了解我们的历史和我们的社会结 构,不了解宗亲关系是不可以的……尤其是独生子女,你不读《红楼梦》,你就不会懂得中国的宗亲,你就无法了解那个巨大的、隐形的、神秘的中 国,你就无法懂得中国的社会为什么会是“人情社会”,你就没法认识“人情社会”的温暖和“人情社会”的邪恶。提示:了解家族或宗亲的关系: 一是看嫡长子、嫡长孙子嗣的生育情况;二是看不同家族间的联姻、婚配情况。冷子兴演说宁荣两府贾雨村言说正邪两赋5.梳理、探究第三回“林 黛玉进贾府”(1)荣府布局四、第二回借冷子兴之口将宁荣两府的主要人物来了个大展示(侧面描写)。第三回通过黛玉之眼对荣府的布局、贾府 的主要人物等,来了一个正面的、全方位的介绍。比较黛玉两幅“行踪图”,看有什么发现?作业单(图二)提示:黛玉到贾赦院再到贾政院,应该 是原路返回,而非图二所示。(图一)5.梳理、探究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2)主要人物出场质疑一、第三回,王熙凤为什么要“我来迟了” ?她可否与贾母、大舅母、二舅母、珠大嫂等人一同上场?依理应一同上场,因为她嫁给的也是荣府里的长子贾赦唯一的儿子贾琏。可她为何要这样 做?为了突出自己形象?当然有。但还应该注意到她另外一个身份:王夫人的内侄女。她也姓王,都是金陵王家人。联系下文王夫人问她月钱发放一 事,你不觉得这荣国府里是谁在说了算?是女人,是王家女人,而且是王家的王夫人。凤姐嫁到贾府应该有王夫人的助力;而这些年来,她一定也知 道贾母与王夫人这一对婆媳的关系(性情不相投等)。她既能讨贾母的欢心,又能得姑妈王夫人的信任,这就有着一种很高明的平衡之术,那就是: 既要表现出与贾母极其亲近,但也不能与姑妈王夫人走得太过远。提示1:《红楼梦》是写“现在时光”,但它还有一个“过去时光”,这也是学者 们常说的“不写之写”。为此,在阅读时,我们就需要不时地往前假设、想象、联想等。如在此之前,贾母与王夫人,王夫人与贾敏的关系,等等。 提示2:弄清楚了旧家庭的宗族或宗亲关系,你才能搞明白小说中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等在“此时此境”的各种不同的表现或反应,你才能读懂 《红楼梦》,进而读懂“中国”。5.梳理、探究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3)女一号、男一号出场:宝黛初会提示:第三回,作者还浓墨推出了 宝黛初会、宝玉摔玉这一经典情节。质疑二、第三回,作者写宝黛第一次相见,描写黛玉见到宝玉是“吃一大惊,心下想到:‘好生奇怪,倒像在那 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写宝玉是“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作者为何要这样写?为什么在第四回宝钗出场时,作者不是 这样的写法?宝黛相见不是世俗意义上的一见钟情,而是他们前世有盟定,今生来相见。回应了前文“下世为人”的还泪一说。宝钗的出场则不然。 三、有人认为,林黛玉进贾府,除了眼见贾府之气势、格局,推出贾母、凤姐等主要人物外,就是为了描写“宝黛初会”这一经典情节。其中“宝玉 摔玉”这看似欢愉热闹、实为抗争叛逆的场景,就悄然定下了宝黛之恋的悲剧基调。你是否同意这样的看法?请说说理由。从世俗意义上看,宝玉有 玉,黛玉无玉,可宝钗却有金(也是和尚送的)。尽管作者是想强调理想中的“木石前盟”,但却还是抗拒不过现实中的“金玉良缘”。所以,“活 在这珍贵的人间”,宝黛二人命中注定最后不能在一起。质疑一个是阆[làng]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 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6.梳理、探究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薛家与贾家的关系展现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介绍四大家族薛家衰落入贾府、女二号宝钗出场贾不假,白玉 为堂金作马。宁国荣国二公之后,共二十房分,除宁荣亲派八房在都外,现原籍住者十二房。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保龄侯尚书令史 公之后,房分共十八,都中现住者十房,原籍现居八房。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之后,共十二房,都中二房,馀在 籍。丰年好大雪,真珠如土金如铁。紫薇舍人薛公之后,现领内府帑[tǎng]银行商,共八房分。质疑四、第四回的写作意图?提示2:前四回 一共出现了三个过场人物:甄士隐、冷子兴和贾雨村。其中,贾雨村贯穿前四回,而且还成为第四回前半段里最主要的角色。贾雨村所起到的主要作 用是什么?提示1:第四回后半部分还交代了两个重要信息——原文:寡母王氏乃现任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之妹,与荣国府贾政的夫人王氏是一母所生 的姊妹,今年方四十上下……原文:虽说贾政训子有方,治家有法,一则族大人多照管不到这些;二则现在族长乃是贾珍,彼系宁府长孙,又现袭职 ,凡族中事自有他掌管……7.梳理、探究第五回“贾宝玉入太虚幻境”(1)宁荣二公之灵,嘱吾(警幻)云: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 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子孙虽多,竟无一个可以继业者。惟嫡孙宝玉一人,秉性乖张,生情怪谲[jué],虽聪明灵慧, 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正。幸仙姑偶来,万望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亦吾弟兄 之幸矣。原文1:仙界境幻虚太入梦金陵十二钗而今以后,万万解释,改悟前情,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原文2:7.梳理、探究第五 回“贾宝玉入太虚幻境”(2)作业单?提示:阅读第五回,应注意什么是“太虚幻境”?“警幻仙姑”的“警幻”二字警幻什么?“薄命司”中 的判词和“十二支曲子”的作用是什么?作者为何把宁国府秦可卿的屋内选作宝玉入梦之地?晴雯、袭人、香菱三人并非“金陵十二钗”中的人物, 为什么会出现她们的图画和判词?警幻说的“意淫”是什么意思?宝玉梦中的“儿女之事”该作何理解?“警幻”之妹为何唤作“兼美”?是“兼” 谁和谁之“美”?十二钗可否再继续分类?等等。7.梳理、探究第五回“贾宝玉入太虚幻境”(3)总主线:《红楼梦》描写的是贾府十余年光 景的现世生活(末世)。从宝玉的角度看,也就是写了他从10岁左右的少年时期,到21岁青年时出家前的这段生活。这样一个可怜的男孩(从某 种角度说,曹雪芹就是贾宝玉)入凡尘一梦,眼见身边众女子由聚到散、到亡,自己的爱情由期盼至毁灭,家族由兴盛到衰败,终至于梦醒,即由石 头变成美玉而最终又回归成为石头的过程……质疑五、作者在小说开始的第五回,就把一些主要女性人物的命运、结局透露给读者,这于小说创作是 很忌讳的。因为这样做便没有通常所说的悬念,会减弱人们阅读的兴趣。然而,曹雪芹作这样的处理却没有产生这样的弊端。这是为什么?石石↗↘ 玉石头记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把石头还给石头……《红楼梦》全书的结构,可采取分段或者归类式作“金字塔结构”的处理。事实上,对《红楼梦》的 结构安排,作者可谓是用尽了心思的。前五回便包含了一种大分类、大梳理、大部署和大预言。而这种用心又主要表现在三条非常巧妙、高明的“布 线”上:一是贾府由盛转衰的大趋势;二是宝黛钗的情感纠葛;三是“金陵十二钗”的命运或结局。但“布线”不是主干。若说到主干,我再次强调 ——从宝玉少年读书到青年出家,这十余年的生活、情感经历以及精神成长才是全书唯一的一条主干;从他眼见之、身受之、心悟之周遭的人、事、 物的发展变化及最后结局,则是众多的几条重要支流。主干与支流同时并行;自身情感的发生、发展乃至破灭与众女子由聚到散或亡、贾府由盛及衰 交错重叠,由此,便构成了全书整体的结构布局。在前五回起到“牵线搭桥”作用的是贾雨村。当然,通观全书,还隐伏着一条最大的线索,那就是 石头变宝玉(欲),宝玉再变成石头而串连起来的“身前”→“枉入红尘”→“身后”的“三生”故事。结语仔细分类、梳理前五回的故事情节和 人物出场会发现:作者是一脉而下道出了“炼石补天”“绛珠还泪”的神话故事,贾雨村进京赶考、甄家荣枯致使甄士隐出世入道(第一回);贾雨 村与冷子兴对谈,冷子兴演说宁荣两府及主要人物(第二回);一号男女主人公宝黛亮相及主要人物出场(第三回);门子说“私单”(护官符)社 会关系网,二号女主人公宝钗登场(第四回)以及宝玉入“太虚幻境”暗示一大批女性的命运或结局(第五回)等内容。注意:前五回是甄士隐带出 贾雨村,贾雨村带出冷子兴,再牵出林黛玉等。故事由神话到现实,又从现实入梦境再回到现实;府邸描绘由远及近,从外至里;人物介绍先男后女 ,由虚入实又再入虚(太虚幻境)。如此回环往复,构成一个蛛网式结构。曹雪芹最主要目的是:对全书的社会背景和家族状况(末世景象)作一个 全面、大体的介绍,把镜头逐步推近贾府,让一个个重要人物悉数登场。读《红楼梦》这部大书,同学们要逐步建立起分类、梳理、探究的意识。这 对之后阅读其他章回,梳理、探究其他人、事等,将起到积极作用。情节类,如刘姥姥进荣国府(三次);顽童闹学堂;秦可卿出殡;元妃归省;宝玉挨打;黛玉葬花;探春结社;宝黛爱情的曲折发展过程(黛玉性情之前后变化);抄检大观园,以及多人生日聚会等。人物类,如宝玉究竟爱不爱读书?从宝玉这一形象塑造能看出怎样的时代(社会)信息?薛宝钗真的就如他人所说的稳重、成熟?王夫人是否如贾母所说“和木头似的”?以及丫鬟、伶人系列,后四十回人物结局、语言运用与前八十回比较等。总之,《红楼梦》的内容繁复,人物众多,头绪交错,但只要理清其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探明其内涵寓意,欣赏其语言运用等,就一定能找到打开《红楼梦》这部书的钥匙。我国著名的红学家张庆善说过一段话:《红楼梦》是我们这一辈子一定要读一读的书,或者说我们一辈子如果没有读《红楼梦》,如果不认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红楼梦》中的人物,如果不走进《红楼梦》的艺术世界,那将是人生的一大遗憾!谢谢观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