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代的食器|日本的江户切子

 灯下悦读 2022-01-23

物件,背负着历史的文化载体。在日本,你能感受到他们文化中的一脉相承。

江户切子,发源于江户时代,是一种传统的玻璃雕刻工艺。切子,是指用金刚砂在玻璃表面雕刻花纹的纯手工工艺,一般分为江户切子和萨摩切子。过去,诞生于平民文化的江户切子呈现的是无色纯粹、清冽澄澈,而用于进献的萨摩切子则绮丽多彩。发展至今,无论是江户切子还是萨摩切子,都有了丰富的色彩。

《时代的食器|日本的江户切子》

玻璃,旧称琉璃,日本称作“硝子”。硝子从长崎经由大阪流传至江户,横穿日本本州,在平民中迅速普及,最初主要以吹制为中心生产硝子,直到19世纪初才出现适用于切割的厚壁硝子。江户时代后期,即天保5年(1834),在大伝馬町经营硝子制品的“加贺屋久兵卫”,开始用金刚砂在玻璃制品表面进行精巧的切割雕刻。据传,最初,工匠们是在透明的玻璃上加上沙子,然后用锉刀研磨来雕刻玻璃。明治15年,品川硝子制品店邀请英国人 Emmanuel Hauptmann 进行技术指导,自此,江户切子在继承了西式切割技法的基础上形成了如今细腻成熟的加工方法。原本属于舶来品的琉璃制品,随着近代日本手艺人的传承,以及新生代设计师的再设计,让江户切子在这个时代焕发出了不一样的光彩。日本著名的 Nendo 工作室,就曾借用这种传统工艺技法,为 Lasvit 设计了以下系列。

Patchwork Glass by Nendo

《时代的食器|日本的江户切子》

《时代的食器|日本的江户切子》

《时代的食器|日本的江户切子》

《时代的食器|日本的江户切子》

《时代的食器|日本的江户切子》

《时代的食器|日本的江户切子》

《时代的食器|日本的江户切子》

《时代的食器|日本的江户切子》

《时代的食器|日本的江户切子》

江户切子的工艺解剖

江户切子在制作前,需要进入窑炉进行1500度以上的高温烧制,完成“种卷”以及着色工序,用吹杆将不同窑炉熔烧的彩色硝子和透明硝子,分别吹制于金属模具中,做成外层彩色内层透明的双层硝子,随后再回熔炉,加速两层硝子间的相互融合,最后放置于冷却炉冷却16小时以上。翌日,将硝子从冷却炉中取出。切割前,先根据器皿的器型特点设计图案、画出墨线。随后进入初切的程序,根据设计的图案选择对应形状、纹样的转轮。第一轮<荒摺>,先用较粗的转轮刻画出较深较宽的基本纹路。第二轮<中摺>,用细轮勾勒出细致的纹理。第三轮<细雕>,进一步细化纹理,并用磨石进行修整。最后,使用桐木制木轮或树脂、竹刷,添加适量研磨剂进行细部的打磨抛光工序。

《时代的食器|日本的江户切子》

1 割付け

切割前根据器皿的器型特点设计图案、画出墨线

2 荒摺り

先用较粗的转轮刻画出较深较宽的基本纹路

3 中摺り

用细轮勾勒出细致的纹理

4 石掛け

进一步细化纹理,并用磨石进行修整

5 磨き

使用桐木制木轮或树脂、竹刷,添加适量研磨剂进行细部的打磨抛光工序

江户切子的纹样

江户切子诞生于民间,使用对象主要是平民,而用于进献和对外贸易的萨摩切子,使用对象主要是当时的达官贵人。因此两者在纹样的表现上亦有不同。江户切子中,鱼子纹、笼纹、麻叶纹、菊纹,以及单纯简约的格纹居多。萨摩切子纹样多显奢华,有流炎纹、段差付八剑菊、蜘蛛巢纹、鋲钉纹、竹围鱼子纹、龟甲纹、霰纹、八角笼十六菊纹、菱联小花纹、花边莲瓣纹、六角笼麻叶纹、晕染纹等。

《时代的食器|日本的江户切子》

江户切子体验工坊

创始于1899年的江户切子百年老店“广田硝子”在东京晴空塔附近开设了一家“墨田江户切子馆”,馆内共展出350余件江户切子作品,并设有体验工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