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界首史话丨刘慎卿先生轶事

 界首柴大官人 2022-01-23

刘慎卿先生轶事

《卫生志》编写组

刘朝敬(1882—1954),字慎卿,界首城东郊夏庄村人。
刘慎卿出身于耕读世家,青少年时读私塾,二十一岁弃学习医,自修成材。他在博览古代医学名著中,受“阳常有果、阴常不足”的理论启迪,从博反约,逐浙步入滋阴学派,行医界首一带,顺有影响。1908年被“人和堂”药店聘为坐堂医生,1911年自筹资金在夏庄开设“真心益寿局”。
刘慎卿一生性格豁达豪放,语言诙谐幽默,他不与市侩为伍,不仰豪门气息,达官贵人、大腹商贾就诊常遭冷遇,劳苦大众则受热情接待,一时传为界首街头巷尾的趣闻轶事。
1940年秋,太和县长廖子英的亲属有病,派随从五人,持其名片,另备二人小轿一顶,特请刘先生出诊太和。刘慎卿视来人傲慢不恭,心中不悦,遂推说乡里近日病人多,一时难以脱身,只据来人述说的病状草草处方,取中药两帖,交来人带回复命。不料药到病除,廖县长备厚礼酬谢,刘先生坚拒不收。1942,富商吕瑞章乘车带病求诊,刘先生诊脉后,认为无沉疴痼疾,只给些平常药物,不料吕视药价低廉误为慢待,出门即将草药弃之。吕转念刘先生医术高超,仍按其处方(当时医生处方都在药包上)在一家药店配药一剂,药价竞高出四倍,次日病情好转,吕复来就诊,说:“病虽好转,只是先生的药价低了些。”原来吕家拥有三条商船,雇工六、七人,行商一次牟取利金,是够全家耗费三年有余,刘先生知其真情后,诙谐的答道,医病难而服好药不难,仍按原方配药,药价却高出十几倍,吕不解其意竞高兴而去。
1937,小沈庄王德修患瘟疫伤寒重症,无钱医治,卧床月余不得已使其子延请刘先生,刘慎卿知其家境贫困,全家衣食无着,欣然徒步六里赴诊,诊后处方给药,不收分文,还送给两块银圆,为病人补养身体,王感激万分,泪流不止。刘先生复令家人装小麦三斗,送到王德修家里,经二十余天的精心医治,终于病情痊愈恢复健康。1934年夏,刘慎卿在沙河岸边发现一位奄奄一息的病人,遂命家人抬回家为其治疗,每日亲为端药送饭,细心治疗两月,患者化险为夷。后据患者陈述,他原系洛阳一客商,途中遇匪,钱财洗劫一空,不幸又染伤寒,昏倒河边只等一死,幸遇先生才绝处逢生。病愈后先生复备足路费让其还乡,早日与家人团聚。病人千拜万谢而去,嗣后多次来信报答先生再生之恩。

1942年豫东、皖北一带大荒,哀鸿千里,大批难民逃至界首,先生不忍目睹难民露宿街头之苦、毅然收回出租给山货行里的二十余间草房,无偿的给难民住,并为他们免费治病。施舍粥饭,度过春荒。
1952,年逾古稀的刘慎卿出于民族大义,毅然捐献了重四十八两的元宝一枚支援抗美援朝,乔道三市长在广播里表扬他“是一位医务界的开明人士。”
刘慎卿曾著有《医学家训》、《三字经脉诀》等六部著作,在门生中视为医学的必修课,先生曾自撰“真心敬研歧黄事业,仗义疏财济世活人”的春联,它不但是先生为人处事信守的格言,也是用以教育子女后代的传世家训。

资料来源:界首史话第一辑,柴进扫描录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