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上最懒诗人:一生只写了两句诗,却流传千古,人人都会背

 三乐四为书屋 2022-01-23

在中华民族浩如烟海的历史古籍中,记录着数千年的沧海桑田、人事兴衰。当我们拂去那些厚重的尘埃时,岁月的气息扑面而来,而文明的遗珠也静静地等待在那里,依旧流光璀璨。

在我们从小的语文教育里,诗词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这样两句诗,即使大家不知出自何处,也一定听说过,那就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而写下这两句诗的苏麟,一生再无其他诗句流传,被戏称为“最懒诗人”。

从广义上来说,我国数千年历史中能被称作诗人的人,实在是太多太多,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等等为人熟知的诗人,有着诸多的传世名作。

除去诗人这层“外衣”,我们会发现他们其实还有很多其他身份,例如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或者是地方官员、宰相首辅等等。

诗词在他们的生活中可能只是一种工具,用来纪念或者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悟,而诗人也多半不是他们要努力追求的身份,他们有其他更为远大的抱负。

那么苏麟的这两句诗如此出名,他在历史上又担任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他一生再也没有其他作品流传下来,一种原因可能是他真的“懒”,对赋诗写词兴致不高,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因为他在当时不够“出名”,所以没有人关心他的作品。

苏麟与范仲淹

苏麟出生于公元969年,前半生的轨迹并不见于史书,因为他在为官时品阶不高,也没有什么突出的建树,不过是一个无名小吏。

据记载苏麟在宋仁宗时期为官,担任杭州下属县巡吏多年,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政绩,但也算得上兢兢业业。

照理说这样的人多如过江之鲫,很难引起别人的注意,而他唯一一次被人记录下来,是因为与范仲淹有过一次交集。

宋人俞文豹同样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才子,留下有《清夜录》《吹剑录》等著作,主要内容都是记载当时发生的一些故事。

苏麟这个名字唯一一次在史书上出现,就是在《清夜录》当中。当时苏麟在杭州做官已经多年,或许是因为不善拿捏官场之道,或许是因为个人能力确实有限,总之他一直没有得到重用。

直到范仲淹来到杭州,苏麟的人生轨迹才发生改变。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26岁时苦读及第,从此开始了在官场沉浮的一生,无论是治理地方,还是守卫边疆,范仲淹都立下了不小的功绩。

在当时,范仲淹的名字同样家喻户晓,不仅因为他位高权重,更是因为他在百姓心中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好官。范仲淹调任到杭州时,已近花甲之年,他的事迹在无数人口中交相传诵。

一闪而过的流星

口碑和人品都非常受人尊敬的范仲淹来杭州做官,这对当地如苏麟一样的官员来说无疑是好事一桩,因为范仲淹一生举荐过无数人,他更看重为官者的能力和品性。

由于巡检一职需要长期在外工作,苏麟在范仲淹面前展露才华的机会并不多,被忘记也是情理之中。但苏麟内心依旧渴望着能得到提拔,毕竟职位越高,能为百姓做的事情就越多。

苏麟不知如何向范仲淹开口,后来他就想到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将自己的心意藏在诗句里,然后写信送给范仲淹,希望不用过多言语也能让其明白。

范仲淹拆开苏麟的信时发现里面只有短短的两句诗,写着“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靠近水边的楼阁能够先欣赏到月色,向阳而生的花草更容易感受春天,但是那些没有占据天时地利的人们,也不应该被轻易忘记呀。

为官多年的范仲淹一下子就参破了苏麟诗中之意,他惊喜于这两句诗的精妙,又欣赏苏麟毛遂自荐的勇气,在考察过苏麟多年为官的政绩后,对他的能力有了一个大概了解。

此后范仲淹多有留意适合苏麟的职位,终于让他得偿所愿。

至于苏麟这个人之后有过什么样的事迹,史料中并没有留存,但他的智慧和才能在这件小事里也能窥见一二,而且有范仲淹的推举,想必仕途不会太坎坷。

不过这对我们也有所启示,机缘固然重要,但是自己能否主动争取到机会同样也很重要。职场中很多事都无法强求,很多变故难以预料,想要有所提升,做好本职工作很重要,但不能只会做本职工作。

我们如今熟知的很多历史人物,一生都经历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因此,苏麟虽然只是历史当中的一个小人物,却既可以让千年后的人吟诵自己留下的诗词,又能在追求理想的前提下安慰度过一生,也算是不可多得的“人生赢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