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改变始于争议:当代最具收藏价值的画家雕塑大师作品
2022-01-23 | 阅:  转:  |  分享 
  
1、戴帆(DAIFAN)?戴帆(DAIFAN),宇宙宣言艺术的开创者和领军人物,21世纪最出名的艺术家之一。他将机器人、外星人、宇宙
太空、非人类的思考和符号引入艺术创作,塑造了《一亿个外星人》(OneHundredMillionExtraterrestri
als)、人的发明——《当艺术赋予科技灵感:LIFEXPROGRAM》、《进化批判》等一个个鲜明而又富有冲击力的形象。
他将艺术带进太空与非人视野,打破了人类与非人之间的界限,以宇宙之外的视角来探索生命的奥秘。EveryChangeBegins
WithADispute改变始于争议戴帆(DAIFAN)创立攻击先锋美术馆(英文:ATTACKAVANTGARDE
ARTMUSEUM简称:AAAM)和冰冻太阳艺术博物馆(英文全称:FROZENSUNARTMUSEUM英文简称
:FSAM),这2个具有全球声誉的艺术博物馆,专门收藏21世纪新涌现的先锋艺术,惊世骇俗×史无前例,引领二十世纪前卫艺术浪潮
,展现了21世纪的艺术变革。大量的事实证明,人类史上只有一个艺术家能引发史无前例的争议与骚动,那就是戴帆。戴帆是第一位在思想理念、
创新形式、语言强度等各个维度碾压西方的艺术大师和设计大师的亚洲人,代表着中国新一代的艺术家与设计师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在全球强势崛起,
意味着二十一世纪全球的艺术与设计前卫浪潮由中国人来主导,而不是欧美人和日本人。戴帆的生活二十一世纪前卫偶像:戴帆(DAIFA
N)生活词典?戴帆(DAIFAN)在都柏林美术馆戴帆(DAIFAN)在都柏林美术馆戴帆(DAIFAN)雕塑作品戴帆(DAI
FAN)雕塑作品戴帆(DAIFAN)的工作室大楼戴帆(DAIFAN)的红色法拉利戴帆(DAIFAN)的红色法拉利戴帆(DAI
FAN)喜欢开着法拉利和兰博基尼下赛道比赛戴帆(DAIFAN)的兰博基尼Aventador戴帆喜欢开着法拉利和兰博基尼下赛道比
赛戴帆(DAIFAN)为北京地下摇滚乐队设计的海报与演出现场戴帆(DAIFAN)在他20岁生日时写给自己的话戴帆(DAIFA
N)的皮带,美杜莎的头像,反映了戴帆的美学倾向:危险的诱惑狂风暴雨的击打着传统的根基,一个人在多大程度上能给予事物一恐怖、可疑的特
征,是幸福感和权力感的一个标志。戴帆(DAIFAN)喜欢去的印度餐厅戴帆(DAIFAN)喜欢去的印度餐厅戴帆(DAIFAN)
经常去的法国餐厅戴帆(DAIFAN)设计家具的过程稿·2016戴帆(DAIFAN)护照上的照片戴帆的劳斯莱斯幻影,他喜欢古典的
工艺与气质。戴帆的劳斯莱斯幻影,他喜欢古典的工艺与气质。美是某种超越你理解界限的东西。——戴帆(DAIFAN)将你的旨趣、性爱
方式、快乐、感情、笑声、惊讶、害怕视为艺术品加以雕刻。——戴帆(DAIFAN)戴帆建筑《宇宙宣言》海报没有疼痛感的作品毫无价
值。艺术必须获得一种震撼。设计必须获得一种震撼。星球撞击所引发的地理、物理与化学反应曾经导致地球的焕然一新。改变血液的循环,目的是
丧失自己,通过丧失自己去认识自己,人类从未教会他这些,是遥远星辰的神圣召唤将其推向永恒毁灭,每砍断一根绳索,每抛掉一份依附性,他就
越发庄严地上升到一个更宽广的视域、更全面的角度和更不受时代限制、更个人的视点,作品在它自己的火焰中达到了白热化,以至于每个想去接触
它的人都会烫伤自己的手。文化史、艺术史、设计史从来都是突发的第一次震撼,才开始历史的转向。除了这个震撼,其他一切都不重要。生命之后
——LIFEX计划:戴帆(DAIFAN)LIFEX:1.虚拟人2.隐形人3.生化人4.变种人5.电子人6.超智人7.长
龄人8.外星人9.克隆人10.返祖人11.复制人12.合成人13.机器人物理人实验人爆炸人声音人生殖人接口人吞噬人提出无法满足的
要求,完成无法完成的使命不受可能性的约束,突破可能性的极限异想天开天可开,不切实际最实际“世界上著名的科技与艺术交叉研究者之一”和
“前卫艺术先锋的偶像”、当今全球艺术界最炙手可热的艺术家戴帆(DAIFAN)的最新作品在展览中,敏锐地观察当下最新的科技变局,从
信息、生物、机器、身体、控制论、虚拟生命、病毒、软件等入手,对人面临的困境做了前沿的分析,并不断探索新的出路,对人、生命、身体、
机器、信息等传统理念进行了新的拓展,探索人的各种可能性。最后提出“我们必须拆掉何者可能与何者不可能之间的界限,并以新的方式重新界
定这条界线”,即我们不能受“可能性”的约束,要突破可能性的极限,方才有未来。这是一种全新的解读,对于当下“人是什么”新形势新问题提
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1、杰夫·昆斯(JeffKoons)?美国当代最著名的波普艺术家之一。他的不锈钢雕塑作品《悬挂的心》曾在纽
约拍出2600多万美元的高价,创下了在世艺术家的成交价新纪录,他也成为拍卖场上作品最值钱的在世艺术家。昆斯从1980年代就开始出名
,曾经,在新表现主义艺术盛行的1970年代,昆斯是个完全不被接受的异类,作品的市场反应非常冷淡,为了继续艺术创作生涯,昆斯去华尔街
当起了证券经纪人,正是这一段商海生涯令他终生难忘,从此,他保持了一个商业人士精明的头脑和从血液里散发出对金钱的敏感。在世人传统的意
识里,艺术家理应是一班“视金钱如粪土”的家伙,但这个观念从达明·赫斯特和杰夫·昆斯开始被完全颠覆。西方在世的当代艺术家中,身价最昂
贵的当属达明·赫斯特,与之齐名的杰夫·昆斯以既俗且贵闻名于世。杰夫·昆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包括玻璃罩中的吸尘器、水族箱中的悬浮
篮球、镀金的名人像、不锈钢或陶瓷小玩意儿等等。55岁的杰夫·昆斯,也是中国当代艺术家们的“灵感”源泉和重要的模仿对象。现在,昆斯似
乎厌弃了自己纯度太高的艺术家身份,过去的几个月,他甚至从中分化出了收藏家、策展人的多重角色含义。但他既然决定从事收藏与策展就是想证
明自己的深度,他宣称自己的策略是让艺术变得美丽、客观、亲切,能够与观者形成互动进而赋予观者力量。他再次制造了公众话题,进入了众人关
注的焦点。杰夫·昆斯是80年代中期升起的艺术之星,他以准确精致的日用品的复制品、可爱的卡通形象以及充满想象力的大众图象组合不断地给
世人带来一个又一个新的视觉冲击,他是当代波普艺术的探索者。杰夫·昆斯毫不犹豫地汲取了艺术史上的一切养分,达达主义、杜尚手法、极少主
义以及早期波普艺术都成为他参考与借鉴的源泉。他高举与大众交流的大旗,勇于向"高雅"文化叫板,向传统美学的等级理念挑战。2、克拉斯·
欧登柏格克拉斯·欧登柏格(ClaesOldenburg,1929年-),瑞典公共艺术大师,1950年毕业于耶鲁大学,1956年定
居纽约市,此后三十年,他发表了无数的雕塑、素描、绘画及行动艺术等作品。「苹果核」(AppleCore,1992)「苹果核」(Ap
pleCore,1992),与vanBruggen共同制作而成,位于耶路撒冷以色列博物馆的比利罗斯艺术花园Oldenbur
g以现代生活中的废弃物为创作灵感打造的作品,从一开始就大受欢迎。1960年,他举办了自己的首个重要展览「街道(TheStre
et)」,展出了许多破旧粗糙、摇摇晃晃的剪纸作品。该展览在西村的耶德逊纪念教堂举行,持续了好几周的时间。从此之后,他就一直是媒体和
大众关注的焦点。Oldenburg曾于1995年在古根海姆博物馆和美国国家美术馆举办了展览,后来又于2009年在惠特尼艺
术博物馆举办了回顾展,他最近的一次展览是在2013年于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1965年,Oldenburg他对日常事物(蛋筒
冰淇淋、打字机和马桶)进行再创作,呈现出一系列柔软的雕塑,它们有些悬在墙壁上,有些摊在地板。在许多博物馆的波普展厅,你都能看到这些
「异类」的踪影。它们在艺术的世界里坏笑、颓丧、狂欢,像一群滑稽演员,又像是抑郁症患者。3、尼古拉斯?帕蒂尼古拉斯?帕蒂,1980年
出生于瑞士洛桑,在洛桑艺术学院获得美术学士学位,后于2009年毕业于格拉斯哥艺术学院获得文学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布鲁塞尔和纽约。
尼古拉斯?帕蒂是一位具象派艺术家,因其大胆、超凡脱俗的风景、肖像和静物作品广受赞誉,同时也挑战了具象艺术的传统。他的作品主要由柔和
的色粉创作。在21世纪,色粉是一种独特的媒介,可以让他在描绘自然和人造之物中,创作出不同寻常的深浅和流动感。通过将这些物件转化成抽
象生物的形态,帕蒂在作品中传递了更深一层的关联与意义。他把独有的视觉表达融合进一个充满幻想角色和图案的世界中,其中视角被提升,呈现
一种不可思议的效果。主要以色彩饱和的绘画和壁画而闻名,同时他还制作彩绘雕塑、粉彩、装置、版画和素描,以对色彩的丰富运用而受到市场追
捧。帕蒂作品经常涉及猫、水果、树和花等主题,不过它们并非对自然的直接描绘,而是与此类绘画题材的历史持续进行着对话。在创作中,帕蒂选
择去除某些细节,以此强调作品的永恒性和跨文化特质,为多元化的解读留以空间。帕蒂作品中的形象从不透露它们的来源和意图,围绕它们的叙事
也因此难以展开。它们是仅存于想象中的纯粹之物,在熟悉的与怪异的边界徘徊。与此相类似的,观者将会在展览现场看到以大理石为原料创作的雕
塑和精心绘制在不同材料表面的大理石纹理,它们的并置以一种微妙的不和谐揭示了现实和我们主观感觉之间的差异。4、哈罗德?安卡特哈罗德?
安卡特,1980年出生于布鲁塞尔,2007年于比利时坎布雷国立视觉艺术高等学院获得艺术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布鲁塞尔和纽约两地。哈
罗德?安卡特以其雕塑装置艺术而出名。他的创作总在诸多艺术媒介之间跳跃,利用多种多样的媒体为观众创造多元的体验。安卡特的创作通常从绘
画标记开始,在空旷、参差不齐的画面中挥就奇幻、依稀的梦境,并通过其表面的触觉质感创造出《无题》中的感官效果。明灭不定的输电线在巨大
的夜色中不停扩张和收缩,远方残碎的风景无法看到,但你知道它就在那里。流浪者的形象是安卡特作品中的特征:绘画的手势创造出无边无际的画
面,人物怀着对远方的向往,跋涉于无形的国度。哈罗德?安卡特的作品被纳入众多国际机构永久收藏,包括巴塞尔贝耶勒基金会美术馆、华盛顿特
区赫施霍恩博物馆与雕塑园、慕尼黑市立伦巴赫美术馆、丹麦路易斯安那现代艺术博物馆、得克萨斯州休斯顿梅尼勒艺术馆、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
洛杉矶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以及纽约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5、丹尼尔·波珀丹尼尔·波珀(DanielPo
pper)是一位跨学科艺术家,以其栩栩如生的雕塑和壮观的公共艺术装置而享誉全球。Daniel擅长于互动艺术、公共艺术、舞台设计、装
置艺术和室内设计。6、希吉肯·皮伦希吉肯·皮伦,皮伦1977年出生于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现工作、居住于伊斯坦布尔。他曾就读于土耳其伊
斯坦布尔安纳托利亚艺术高中(IstanbulAnatolianFineArtsHighSchool)绘画部和希南艺术大学
(MimarSinanUniversity)绘画系,后获希南艺术大学雕塑系硕士学位。皮伦曾多次在美国、英国、瑞士、土耳其、新加
坡等国举行个展,并多次受邀参加群展。他从20岁开始就屡获国际国内奖项,目前是土耳其炙手可热的艺术家。7、奥斯卡?穆里略奥斯卡?穆里
略,1986年出生于哥伦比亚,10岁时他随家人一起移居伦敦。2007年,穆里略获得伦敦威斯敏斯特大学的纯艺术学士学位,2012年他
于伦敦皇家艺术学院获得艺术硕士学位。由于穆里略的移民背景,他的创作与“社群”的概念密切相关,作品体现出他在全球各地进行创作时与不同
城市和地区建立起的跨文化联结。穆里略的创作非常多元化,包括油画、行为艺术、装置、出版、雕塑等等。他在创作中融入多种媒介和技术,比如
文字、现成品、布料与大量的拼贴,以映射他对当今全球化之下的地理、历史和经济转变的关注。安东尼·葛姆雷(AntonyGormley
)作为世界知名雕塑艺术家,在四十多年的创作中不断地探索身体和空间的关系,试图在艺术中追寻人类存在对于自我以及自然的意义。他认为“艺
术的意义在于交流生存的感受”。运用“人的体形”进行创作并将作品置于公共空间与自然环境中,探索意识与身体、人体与空间的关系,是他近年
来的主要创作主题。此次展览让观众更加直观地以接触安东尼·葛姆雷的作品,是直接和强烈的“沉浸式”体验,让观者进行身体与空间关系的思考
。创作风格演变>《身体和水果》(BodyandFruit),1991-1993“我很小的的时候,在幽闭症的体验环境当中得到一
种外来的体验、就像从内心找到了一片大草原自由奔驰的感觉、从控制、被控制变成了一种特别的类似于冥想式的自由”。这样的思维贯穿着安东尼
·葛姆雷四十多年的创作历程,将艺术创作置于无限广阔的宇宙环境下,体悟人与自然的关系及物质存在的永恒性。安东尼·葛姆雷的作品风格主要
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早期对人体雕塑与展示空间的理解,到装置作品与公共空间的联系,再到装置作品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可以看出,从室内空间
到公共空间,再进入自然环境,他的情怀在不断放大,从“小我”逐渐走向“大我”。>《清洁7》(ClearingVII),2004-
201020世纪70年代他的作品更多的是关注人的心灵体验,从人文关怀的角度表达对人生经历的感悟。这一时期他游历中东地区并在印度和斯
里兰卡等地的寺庙学习、研究佛教冥想,之后创作了《沉睡之地》(SleepingPlace)、《形态》(Figure)等作品,灵感
就来源于他在印度的游历,这也是他骨子里悲天悯人的天性所致,为他之后的创作提供了无限灵感。20世纪80年代,他的作品从材质、语言角度
进入到另一种形态,思考着人存在于公共空间的合理性与归属感,基本以公共艺术装置作品呈现。他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北方天使》(Angl
eoftheNorth)就是这一时期创作的,矗立在旷野中的巨大人像好似灯塔般的存在,但也是在无垠的荒野中,对静止生命和流动时
间进行深刻的思考。在这一时期的其它几件公共装置作品也都是如此,身体与周边环境是其创作考虑的主要因素,将观者置于当下,沉浸式的体验,
引发“看与被看”的思考。第三个阶段,是在2000年之后,他的作品与自然环境产生联系,“人是从自然界借来的临时贷款”是他在这一时期的
重要观念。在一次次的探索中,他思考着身体与空间的表达方式,并且探寻着“沉浸式”与“空间化”的艺术形式,其实在他的作品里,雕塑只是一
个艺术种类的名称,思考人与空间的共存性、互动性才是他所追求的艺术表达,这也是他不同于其他雕塑艺术家的原因之一。“沉浸式”装置作品9
、展望1962年出生于北京,198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199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课程班,现居北京,任职于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展望是中国当代最重要且身价最高的观念雕塑家之一,也是第一个作品被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永久收藏的中国艺术家。其20世
纪90年代初期的超级写实主义雕塑《坐着的女孩》已是美术史的经典,“中山装”实验则被认为是中国当代新雕塑的开端。他自1995年至今一
直创作的不锈钢作品,获得了国际艺术界的高度赞誉。特别是代表作“假山石”系列,以中国古代园林中的太湖石为原型,手工打造出光滑闪亮的不
锈钢山石,这种不重意义、重视觉冲击的新图像,既似乌托邦的隐喻,又如现代化的镜像,深刻反思着中国当代文化如何在快速变迁的社会进程中重
塑传统的重要命题。展望《假山石》,不锈钢,1995-至今展望首次在上海举办的大型个展,也是其艺术生涯至今最大的个展。展览呈现了展望
二十多年艺术生涯的代表作,包括早期作品《中山装》、《假山石》,近年来探索自然与宇宙的《素园造石机》、《小宇宙》,以及今年首次结合3D输出科技手段进行创作的《隐形》等。雕塑作品赏析10、苏伯德?古普塔印度最先锋、最知名的当代艺术家之一,生于1964年的。曾被媒体誉为“印度当代艺术教父”、“印度的达明·赫斯特”。随着印度当代艺术在世界上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世界上各大知名博物馆、艺术博览会和双年展上都频频出现古普塔的作品,在众多重要国际双年展及世界性展览中,他的作品始终脱颖而出。古普塔更于2013年获得代表最高荣誉的法国艺术暨文学骑士勋章以表彰他对当代艺术的贡献。古普塔的艺术实践使用了各式媒体——雕塑、装置、绘画、摄影、行为和影像等,尽管早年习画,但最为人熟知的却是他巨型的雕塑及装置作品。古普塔经常使用印度日常生活所见的金属用品——例如铁制水桶、不锈钢器皿、午餐盒、锡罐、金属厨具、自行车、小板凳等传统的用具,用极简的方式重新组合成让人过目难忘的超现实雕塑。
献花(0)
+1
(本文系网络新闻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