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苏“厨房辩论”,赫鲁晓夫扬言:要尼克松的孙子活在共产主义下

 历史侦查处 2022-01-23

1959年,美苏两国进行了历史上首次破天荒的文化交流。苏联在美国的纽约办了场国家博览会,会上展出了人造卫星、核动力破冰船和高大的工人塑像等令美国人叹为观止的硬核高科技。而不甘示弱的美国人,也在苏联莫斯科索科尔尼基公园为了“回敬”苏联人摆出了别具美国特色的爵士乐、篮球、高跟鞋、抽象艺术以及加长的美国汽车。

美苏双方的与其说是打着彼此间文化交流的这个招牌,倒不如说是“冷战”激烈碰撞间的剑拔弩张。

如果仅仅是场普通的国家展览会,倒也不会令博览会变成浓浓的“冷战”火药味,美苏双方亦完全可藉此平和结束得来不易的文化交流活动。

可惜,当美国的“普世价值观”遇上苏联的“人类解放”,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识形态碰撞在一起,注定了这是一场不是你死就我活的伟大的意识形态斗争。

斗争的根本目的不在于谁比谁更强大,而就在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彼此都认为自己的道路才是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人类只能在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迥异的形态上作出抉择。

这是一场残酷的生死角逐,双方没有免战的权利,没有退出的选择,更没有握手言和的可能,最后的结果只有一个------直至对手彻底从地球上消失!

从这个角度上来分析,苏联自立国以来不断向外输出革命,不断向东西方各国提供大量政治、经济、军事等全方位的援助,甚至不惜背离社会主义的本质发动对外侵略战争(如阿富汗战争),不顾国力的日渐损耗和国际名声的满地狼藉,其根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试图以“战斗民族”的风格强力向全球兜售他们所创建的共产主义模板。

而事实上,苏联采取这种不计成本和后果的野蛮强推共产主义既与主体民族俄罗斯族的行事风格息息相关,也与美国人自二战以来海外的疯狂扩张也有莫大关系。“冷战”打响以来,美军在全球一路狂飙突进建立了5000多个海外军事基地,这些基地无一例外控制着事关全球生死的战略要冲地带。

从东南亚的马六甲海峡,到亚非交界线的苏伊士运河,再到地中海与大西洋间的直布罗陀海峡,全球最重要的战略枢纽地带几乎全部被美国人把持,苏联要想在群狼环伺的恶劣态势下,采取缓和渐进的方式来推行共产主义几乎无异于痴人说梦。

因此苏美两国为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各自的意识形态推广到世界各地,减小最快、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动用一切强硬手段向世界各国、各地区渗透,以促使各自的意识形态在全球呈压倒性优势。

而为了达成这一战略目的,苏联和美国自然会挖空心思不放过任何一个宣扬各自意识形态的渠道,1959年的莫斯科博览会当然也会成为美苏两国交锋的“战场”之一。

1959年,莫斯科美国国家博览会开幕,时任美国副总统的尼克松出席了开幕式。在琳琅满目的美国国家展览会里,苏联人民第一次见到了大洋彼岸追求个性化美国人民的生活。他们在震惊的同时,内心也嘀咕着这是不是美帝炮制出来的虚假繁荣景象。

其实不光是苏联人民有此狐疑,时任苏联最高领导人的赫鲁晓夫也对此充满不屑一顾。

在尼克松参加开幕式不久,赫鲁晓夫便与尼克松在一座模板美式别墅的厨房展台攀谈起来。辩论一开始,尼克松不厌其烦向赫鲁晓夫介绍美国光洁、新颖的厨房设备,并表示任何美国人都住得起这样的样板屋。

赫鲁晓夫昂首笑出声说:“你以为俄国人会被这个展览惊得目瞪口呆。可是事实是所有新建的俄国住宅都将有这种设备。在美国要得到这所房屋要有钱才行,而在我们这里,你只要生为苏联的公民就行了。如果美国公民没有钱,那就只有权在人行道睡觉!”

赫鲁晓夫的话语一针见血,道破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唯金钱至上阴暗丑陋的一面,同时也指出了共产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即所有人生来平等,不唯金钱多寡论英雄。

赫鲁晓夫之所以有底气叫板美国的住房问题,是因为在他的任期内,五十年代的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中,及时出现的赫鲁晓夫楼解决了当时很多人无房可住的困境。

当时的苏联乃至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刚历经二战,大量平民百姓在战火中失去了赖以栖身的住所,很多人不得不以工棚、地下室、危房等地方为庇护所,居住条件十分恶劣。

赫鲁晓夫为解决这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于是出台了在全国和东欧社会主义阵营中推广“赫鲁晓夫楼”。赫鲁晓夫楼按照每人拥有9平方的标准居住空间来计算,大约七八个家庭共用厨房和卫生间。尽管赫鲁晓夫楼并不算漂亮的房屋,但它的出现由于是国家免费赠送,因此及时解决了大量老百姓无房的民生困境,深得社会主义阵营人民的欢迎。

因此,当尼克松谈到住房问题时,赫鲁晓夫就用苏联的住房现状狠狠将了他一军。

尼克松被反将一军后心里大感不悦,但依旧继续与赫鲁晓夫展开激烈的辩论,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美苏“厨房辩论”。

在辩论期间,由于双方争论的问题过于激烈,甚至一度发展到两人竟相互用手拉扯着对方的衣领。

在一番唇枪舌剑的激烈辩论后,赫鲁晓夫跟尼克松打起了赌,赫鲁晓夫说:“我敢保证,将来你的孙子一定会生活在共产主义的旗帜之下!”而不甘示弱的尼克松也回敬道:“我的孙子会不会生活在共产主义下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你的儿子一定会生活在资本主义旗帜下!”

尼克松与赫鲁晓夫的一句笑谈不承想几十年后竟一语成谶。1991年,存在了69年的“红色钢铁巨人”苏联轰然倒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也就在当年,赫鲁晓夫的儿子谢尔盖·赫鲁晓夫移民到了美国,并于8年后加入了美国国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