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系列方1814

 随缘522 2022-01-23
地榆饮2
【处方】 地榆3分,黄柏(去粗皮,炙)3分,黄连(去须)3分,马芹子(炒)3分,黄芩(去黑心)3分,蔓菁根(洗,切)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小儿蛊毒血痢。
【用法用量】 1-2岁儿每服1钱匕,水1盏,加生姜少许,煎至5分,去滓,分2次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七八
 
 
 
 
 
 
 
地榆饮1
【处方】 地榆(锉,焙干)1两,酸石榴皮1两,黄连(去须)3两,当归(锉,炒)2两。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产后赤日痢,久不止,脐腹 (疒丂)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地榆丸7
【处方】 地榆1两,草豆蔻3枚(炮,去皮),黄耆(锉)1两,枳壳(麸炒,去瓤)半两。
【制法】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小儿肠虚腹胀,泻血不止。
【用法用量】 1-2岁儿每服10丸,草节汤送下,日3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七八
 
 
 
 
 
 
 
 
冻疮治疗验方
【组成】桂枝15克 红花10克 制川乌10克 干姜10克 红辣椒10个 樟脑5克。
【用法】以上诸药共研碎,70%酒精泡,加入654-2针药水20毫升。用时双手心搓热,倒出药酒少许,慢慢摩擦权手背至发热,用几次后便不痒了,几日肿便消。
 
 
 
 
 
 
 
 
中风先兆治疗验方
【组成】怀牛膝30克 生赭石(扎细)15克 生龙骨(捣碎)15克 生牡蛎15克 龟甲15克 生白芍15克 玄参15克 天冬15克 川楝子6克 茵陈15克 生麦芽6克 甘草4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各服1次。
 
 
 
 
 
 
 
痰热失眠治疗验方
【处方组成】法半夏15克 竹茹10克 枳实10克 橘红10克 胆南星7克 柴胡10克 栀子10克 豆豉10克 夜交藤30克 远志10克 黄芩7克 菖蒲10克 莲子心10克 大黄5克(后下) 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各服1次。
 
 
 
 
 
 
 
 
地榆丸6
【处方】 地榆1两,龙骨半两,赤石脂半两,无食子(炮)半两,熟艾(微炒)半两,黄柏(去粗皮)3分,橡实壳(炒)1两半。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久痢不止。大便不禁。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七十七
 
 
 
 
 
 
 
地榆丸5
【处方】 防风、乌梅肉、枳壳、阿胶、甘草(炙)、荆芥穗、黄连、生地、当归身、槐花、白术、伏龙肝、地榆。
【制法】 水为丸。
【功能主治】 小儿时常粪后出血不止。
【用法用量】 陈米饮送下。
【摘录】 《片玉心书》卷五
 
 
 
 
 
 
 
 
 
地榆丸4
【处方】 大川乌头(盐炒,不得过熟,去皮脐尖)1两,甜参1两,地榆1两,麝香1分(别研,入前4味中拌令匀)。
【制法】 上为末,5味同捣,炼白蜜5两和为丸,如梧桐子大,以瓷盒密封贮之。
【功能主治】 风气攻注、荣卫壅滞,四肢疼痛无力,渐成瘫痪。
【用法用量】 本方用法云“五味同捣”,而实际组成仅四味,疑脱。
【摘录】 《普济方》卷九十七
 
 
 
 
 
 
 
 
论牙
关 于 牙
俗话说是牙好胃口就好,这句话值得推敲,让我说,这句话应该倒过来,“是胃好牙才好”。
每一个细嚼慢咽的人,都是因为胃口不好而牙坏了。小脑指挥你的牙要细嚼慢咽来保护你的胃。
 我认识几个朋友在上班的时候他们两个人的后槽牙都拔了去了。每次打饭时,他们吃饭是最早一个吃的,最后一个吃完。所以说他们这个是胃口不好,而他们把牙镶上以后,应该吃的也快啊,但是他们吃不快,这到底为什么?
 牙齿是的第一道防线,如果您的胃口好消化道下面也没有问题,那么你的牙就不会松动、吃什么硬的、凉的、热的、什么香的,辣的,什么都可以。还吃的很快,也不牙痛。
但是呢,如果一旦你口腔下边儿胃肠消化系统有问题的话,
轻者,是大脑指挥先让牙齿变稀,在吃粗纤维的食物时就会塞牙,这是因为粗纤维的东西不好消化,因为塞牙你就不愿意吃象芹菜之类的食物,喜欢吃软一点的食物。这时,过一段时间消化道好了,牙自然就不变稀,也就不塞牙了。
如果消化系统继续变坏。他会让你的牙齿出现坏。会疼痛,不能吃凉的,不能吃热的,不能吃酸的,不能吃硬的。只能吃流食,不能嚼东西。这个说明你的下边儿消化道已经不适应这些。只能吃流食保护你的身体。你吃的热的、酸的、硬的这些东西对于下边儿是有非常大的损害的,所以说他会让你牙疼。来维持你的消化系统的正常。等

消化系统正常了,你的牙自然会不痛。
所以,牙不是把牙拔了就没事了,这是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牙痛只是消化系统给你的一个信号,让你警介一下。
再者:人老了,为什么会先掉牙。是因为你的消化系统已经不能胜任这些硬的或酸的,辣的,热的烫东西了,便开始让你们牙齿开始松动。松动的时候呢,就说让你只是吃一些流食或者容易消化的东西,来维持你正常的是你的生命,让生命的时间延长。
如果你还要是把牙弄上。把牙镶上以后,你还吃硬的难消化的东西,那是加重破坏你的消化系统。把人往死里去推。减少你的寿命的。所以说,希望大家不要说去拔牙和镶牙。而是调理你的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好了,牙自然就好了。
黄帝内经刚开始说的,牙和齿在本质上面是有区别的。先生的叫齿,就是刚开始长的叫乳牙,那是二十八颗,二十八颗对应的天上的二十八星宿。在七八岁时换牙叫齿更,所以说这牙每颗牙都有他作用,所以不要轻易去拔牙。
《辩证录》里记载:
两门牙上下四齿,同属心包也;
门牙旁上下四齿,属肝也;
再上下四牙,乃胃也;
再上下四牙,乃脾也;
再上下四牙,乃肺也;
再上下四牙,乃肾也;
大牙亦属肾,肾经有三牙齿,多者贵。
女人在三七二十一岁左右,男的在三八二十四岁长的牙齿。现在人叫智齿。皇帝内经上说这时长的牙,这才叫真牙生,这些后长的才叫牙,西方人认为这智齿无用,但在中国古代牙齿的多少代表人的财富,等你明白这些东西,你就不会轻易去拔牙。
有一朋友,我去医院看他,他去拔牙了,从他的症状来看是肝胆有问题,他拔的牙也正好是肝和胃的那两个,据他说牙的根部很长在鼻翼边上,正好是人面部的胆所对应的位置。
在咱们现在的科技来说,统一称为牙齿,所以说这些里边儿有很大的误区。明白了这些,你可以想一想古代人不刷牙。也没有牙刷也不去刷牙,也没有牙膏也没有给牙天天消毒。古代人都是牙痛死的吗?
不用说远古时代,就是在八十年代之前。在农村里边儿人就没有刷牙的这个习惯。另外就看牙膏和牙刷的发明者来讲,才有多少年。所以说人类能存活,不是靠这个是靠刷牙,现代人说不刷牙的危害简直可以害死人。人不都是牙疼疼死的。就说明刷牙只是个骗局。
我听一个老人说过,就是说他村里一个人,这人活到九十来岁吧,他的牙一颗都没掉,人家用的方法是。那一天吃完饭。用盐水去漱口而没有去象现在人气刷牙去,但是人家到死,一颗都没掉。
所谓的现在科学把牙膏做的很好,牙刷做的很好。人们还是天天刷牙。但牙不是一块痛,为什么?医生说没刷好,那为什么上牙左边痛而右边不痛呢?医生也有牙痛的?难道他们也不会刷牙吗?
现在开牙科的越来越多,大人孩子的牙越坏越早这是为什么?
就是现在的所说的这些各式各样的饮料,里边儿还有大量的添加剂,破坏的牙本身生长的这个环境。对从小这个受这些侵蚀,所以这些牙它不会好,现在有酸奶牙的都是孩子,从小开始喝,连续吃两三年的酸奶,以后他的牙就会发黑,破坏这牙的本质。还有喝碳酸饮料对人类牙齿及骨都有非常大的危害。
《黄帝内经》上说:齿痛不恶清饮,取足阳明(经络);恶清饮,取手阳明(经络)。
肾气衰,发堕齿槁。
 
 
 
 
 
 
 
 
 
古代把医生分为三等
上医、中医、下医。
上医治国(治理国家即可以当皇帝),中医治人(治理人民即可以当个官员),下医治病(专业治理病人)。
下医又分为三等:
上工、中工、下工。
上工养生,中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
《黄帝内经》上说:不知年之有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
看看现在
谁还管年月日是甲子还是丙寅,气多还是少,是虚还是实。悲哀!
《黄帝内经》上讲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未有乱而能治者也。病已成而后药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锤,不亦晚乎!
恙:是心+羊,地支中羊是阴火,恙是心上有外部的火引起的不适。
疾:是病字旁里一个矢字。矢在古代是箭的意思。疾是象箭伤一样引起的皮肉中的外伤。
病:是病字旁里一个丙字。丙在天干中为阳火。所以病是压在心里的大火,发不出来。
古代人问候时会说:“别来无恙”
《黄帝内经》里《灵枢》第一篇<九针十二原>中说:
 禀,今夫五脏之有疾也,譬犹刺也,犹污也,犹结也,犹闭也。刺虽久犹可拔也,污虽久犹可雪也,结虽久犹可解也,闭虽久犹可决也。或言久疾之不可取者,非其说也。夫善用针者,取其疾也,犹拔刺也,犹雪污也,犹解结也,犹决闭也。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译文:
 五脏有病,就像身上扎了刺、东西被弄脏、绳索打了结,河流发生了淤塞现象。扎刺的时日虽久,但还是可以拔除的;脏的东西多了,时间虽久,却仍是可以清理掉;绳子打结虽然很久,但仍可以解开;河流以淤塞了,仍是可以决开的。有人认为疾久了就不能治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善于用针的人治疗疾病,就像拔刺、清理脏东西、解开绳结、决开淤塞一样。有疾的日子虽久,仍然可以治愈,说久疾不可治者,是因为没有掌握针炙的方法。
这里用的字是疾而不是病。《黄帝内经》中说到:病入脏而后药之,死生参半,半死半生矣!
中医讲的何为“是药三分毒”
《黄帝内经》中讲:大毒治病,十去其六;中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即使用无毒的药物或食疗,病好了还要留下十分之一的病的后遗症,何况那些有毒的药物了!
还是不生病不吃药的好!
 
 
 
 
 
 
 
 
 
颈部肿物治疗心得
一位中年患者,因颈部疼痛不适,到我这里寻求治疗。他因脖子痛(他用手指喉结下约甲状腺部位),到市医院看病,医生说他颈部长一肿块,需要手术。他当时还发烧,用了三天消炎针,但烧未退,肿也未消。
我说,你吃点中药试试。
他说,那试试看,万一不行还是要去动手术。
我给他开了三天的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中药,同时按颈椎病做了三天针灸。
多年后的一天,他遇到我,高兴地对我说,那次用你的药和针灸后,三天烧退了,肿物也消了,我也没到市医院去。
很遗憾,那次用药处方我已不记得了,但颈椎病常用的穴位我还记得。但我认为,这位患者颈部肿块的消散,除了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中药,我认为针灸起了很大作用。
颈椎病常用穴位大椎、风府、哑门,它们的主要作用中,有一项是治头痛项强,风府还可治咽喉肿痛。我们通常认为,头痛项强和咽喉肿痛,是由于风寒或风热等所致,是一般人认为的内科疾病。但这次歪打正着,治好了外科肿块。
这不是我本人的发现,而是中医辨证施治理论早就有的论述,只是被告我们忽略了。穴位的循经治病,不仅仅能治本经脏腑,而且根据气血流注和经络的交接规律,治疗其它经络上的病变。督脉与任脉在龈交穴交接,因而针大椎、哑门、风府除了治本经病变外,还能治交接经任脉的病变。
 
 
 
 
 
 
 
 
快步走 人长寿
快步走路比慢步走路更能锻炼身体,因为它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提高氧气的消耗,增加心脏的起搏力度。
 人在行走时,肌肉系统犹如转动的泵,能把血液推送回心脏,而下肢是肌肉最多的部位,其作用最为重要。如果下肢行动过分软弱无力就不能产生足夠的推动力使心脏输送血液。
 当人情绪欠佳时,若能快步走,烦恼就会很快消失。临睡前如能进行一次快步走,有利于很快入睡,其效果不亚于口服镇静剂。
 快步走1小时,可以延长2小时的寿命。经常快步走,每周至少5天,每天30分钟以上,就能有效预防慢性疾病,维持健康。糖尿病人快步走30分钟后,血液中的糖分大量消耗,降血糖作用才会明显。每天步行30分钟,可以增加热量消耗30%,每天步行1公里,每月能减少约0.3公斤的脂肪。
 快步走是最简便的体育行动,即便是工作繁忙没有时间锻炼的人,只要在上下班少坐几站车,多走几站路,就可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了。
地榆汤11
【别名】 地榆饮
【处方】 地榆1两,樗皮(去粗皮,炙)1两,黄连(去须,炒)1两,当归(切,炒)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炒)3分,枳壳(去瓤,麸炒)3分,桂(去粗皮)3分,桔梗(炒)3分,大腹皮1两半,甘草(炙,锉)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一切痢疾。气痢腹胁虚满,肠鸣腹痛,便下赤白。
【用法用量】 地榆饮(原书卷七十七)。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地榆散”。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地榆汤10
【处方】 地榆3分,芍药3分,木香半两,当归(切,焙)半两,甘草(炙,锉)半两,阿胶(炙燥)半两,干姜(炮裂)1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产后血痢不止,脐腹 (疒丂)痛。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地榆汤9
【处方】 地榆(去苗,刮净,锉细)1两,当归(炙,焙,切碎)2两,生姜(去皮,切碎,阴干者)半两,艾叶(捣为末)半两,赤石脂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妊娠堕胎后,血出不止,形体虚羸。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新竹叶10片,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