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怀念言慧珠老师

 cxag 2022-01-23

图片

言慧珠(1919—1966

  1961年12月初,我在上海天蟾舞台演出《凤还巢》。开演之前,心情特别紧张,因为这是我学习梅派艺术以来第一次演出整本戏。台下那么多同行、前辈和老观众看戏,而我的老师言慧珠,却偏偏又是在今天启程赴港演出,这使我感到失去了依靠,心里很不踏实。休息时,我坐在后台化妆间里,考虑着下半场的戏,忽听得一声亲切的呼唤:“小夏!”慧珠老师笑盈盈地出现在我面前。与她同来的是俞振飞老师。我喜出望外地连忙站起身来:“老师,你们今天不走啦?”慧珠老师笑了。她抚着我的肩膀说:“要走的。你在演出,我不放心。”接着,她和俞老对我上半场戏的不足之处作了具体的指正;对下半场戏里要特别注意的几个地方又反复叮嘱。老师连说带做,忘了时间,忽然她看了一下腕上的手表:“哎呀!得赶紧走了,不然赶不上火车了。”临别时,她鼓励我说:“在舞台上千万别紧张,要放松,你会成功的!”这时我内心顿时感到异常充实,无论从情绪还是从形体上都松弛多了。那天我终于顺利地完成了演出任务。

图片

《西施》 夏慧华 饰 西施

  我向言慧珠老师正式拜师学艺,是在1961年8月2日。慧珠老师是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的高足,当时已享有很高的艺术声誉。能向这样一位老师学艺,对于我这个刚从江苏南通来到上海京剧院不久的“毛丫头”来说,既感到荣幸,又感到胆怯。后来我与老师接触多了,发现她非但没有大演员的架子,而且性情爽朗,极易亲近,于是我那种胆怯的心理,也就逐渐消除了。在慧珠老师的悉心传授下,我先后学会和重新排练了《凤还巢》《宇宙锋》《贵妃醉酒》《霸王别姬》《西施》《生死恨》《王宝钏》等梅派戏,我对梅派表演艺术的了解和热爱也日渐加深。

图片

《天女散花》 言慧珠 饰 天女

  慧珠老师最大的特点是尊重梅派艺术传统,讲究规范。她常对我说:梅先生是祖国戏曲表演艺术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前辈艺人们的长处,又根据时代的审美要求,加以去芜存菁的提炼、加工和创造,他的每一个身段动作,每一句唱腔,无不是经过反复锤炼的。梅先生的舞台艺术是美的艺术。因此,慧珠老师在给我说戏时,一招一式、一字一句、一腔一调、一板一眼全都要求按照梅派艺术的规范来学,尺寸严格,一丝不苟。她一遍又一遍地教,我一遍又一遍地学,直到完全掌握为止。

图片

《游龙戏凤》 言慧珠 饰 李凤姐

  为了使我能得到更多梅派艺术的熏陶,有一段时间,慧珠老师让我每天到她家去看她练功。老师练功,习惯于边吊嗓子边表演。在院子里跑圆场、打靶子,在地毯上练下腰、卧鱼,这些都是她每天必练的功课。当时,她已是四十岁开外的人了,可下腰时,还能双手按地;卧鱼时,身姿柔软优美,真令我钦羡不已。慧珠老师的扮相端庄艳丽,表演雍容华贵,细腻传神,嗓音清亮甜美,不花不滑,韵味浓郁,她一出场,满台生辉。唱、做、念、舞,乃至化妆、服饰,无处不美。

图片

《霸王别姬》 言慧珠 饰 虞姬

  慧珠老师对梅先生的表演艺术的继承非常全面,凡是梅先生的戏,她都能演,其中,以梅先生中期创造的《太真外传》《洛神》《西施》《天女散花》《嫦娥奔月》一类神话剧、古装歌舞戏尤为擅长。几十年来,这类古装歌舞戏很少有人演出,慧珠老师则通过对这些舞蹈性极强的剧目的钻研、继承,形成并显示出她表演艺术上的一大特色,那就是:慧珠老师继承了梅先生从本质上追求美的艺术传统,而又从妩媚的方面去加以发展。她讲究规范,并不是对前人艺术创造的生搬硬套,她着意追求表演艺术形式的美,也绝不是为美而美,而是为了运用美的声腔、表情和形体动作来刻画人物性格,塑造美的艺术形象。所以她扮演的杨玉环、西施、虞姬,显得丰满真实,栩栩如生。就拿《贵妃醉酒》来说吧,不少旦角演员演到杨贵妃酒醉百花亭一段,不是“贵而不醉”就是“醉而不贵”;慧珠老师则通过她贴切合度的表情,运用她漂亮的歌唱和舞蹈,创造了一个“贵而欲醉,醉而犹贵”的意境,通过这个“又贵又醉”的杨贵妃形象,描绘了皇宫深院里妃子的生活和在那一特定情境下杨贵妃的抑郁心情。因而老师在给我说《霸王别姬》和《凤还巢》等剧时,就非常注重讲解程式动作和表现人物性格的关系。

图片

《汾河湾》 言慧珠 饰 柳迎春

  继承流派艺术,必须结合自己的天赋条件,这是慧珠老师一贯的主张。她曾经向我说起她自己宗梅求艺的经历:老师在十几岁时,因崇拜程砚秋先生的艺术,一心专工程腔。她父亲言菊朋先生发现后,感到程腔以低回委婉取胜,长于表现悲剧人物,而慧珠老师嗓音清亮,性情豪爽,学程派恐不如学梅派有前途。在父亲的启发之下,她自此改弦易辙,潜心学梅。由于结合自己的条件选准了道路,在学艺过程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她经常启发我说:“学流派不要求其形似,要求其神似,神似者为上品。你跟我学戏不必全学我,一定要结合你自己的条件,发挥天赋的长处。比如,我的唱故意将某些字的发音靠前,那是为了弥补我嗓音的缺陷。你年轻,嗓子好,发音不用往前靠,完全可以运用你优越的天赋条件,充分发挥你的长处。”

图片

《梁山伯与祝英台》 言慧珠 饰 祝英台

  慧珠老师是一个聪明好学,艺术创造力极强的人。从四十年代以来,她致力于梅派戏的学习、演出,在继承梅派表演艺术精华的基础上,还进行了不少有意义的创造,为京剧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比如,她演出的《西施》,将三十年代梅先生分上、下两集的演出本,改编成一次演完,除保留原剧的重要内容,删去可有可无的场次外,并加强了伍子胥的戏,这样,就使得《西施》的主题更加鲜明,结构更为紧凑。又如梅先生饰演《龙凤呈祥》中孙尚香,只有唱念,不动水袖,而慧珠老师考虑到自己尚未达到梅先生那样深厚的艺术功力,光凭唱念,恐压不住台,就适当地运用了水袖,观众看了非但不感到她不像梅先生,相反感到很舒服。除了对原有的梅派剧目反复加工,精益求精外,慧珠老师还将朝鲜古典名剧《春香传》遵循梅派艺术的特点移植到京剧舞台上来,深受观众好评。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一剧中,她创造的“梅派祝英台”的优美动人的唱腔和表演,以及在现代剧《松骨峰》中成功地塑造的朝鲜女英雄形象,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图片梅兰芳与言慧珠合影

  “一个演员的艺术创造才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需要有扎实的功底和广博的基础。”慧珠老师正是这样。她生长在四大名髯之一的言派艺术创始人之家,得天独厚,幼小时有父亲亲授剧艺,后来又从朱桂芳、徐兰沅先生学过戏,还学过程派。1943年正式拜梅兰芳为师,专工梅派艺术。她多方求艺,不拘一格,文武昆乱不挡,戏路甚广。她既能演《演火棍》《扈家庄》一类的武戏,又能反串小生、老生,串演《让徐州》一类的言派戏。她与俞振飞合作主演的昆曲《牡丹亭》《长生殿》,脍炙人口,他们改编创作演出的《墙头马上》已经拍摄成戏曲艺术影片。据她自己早年求艺的经验和梅派艺术基本功方面的要求,慧珠老师将我推荐给昆曲名旦朱传茗先生,让我向朱老师学《思凡》《游园惊梦》等剧。她一再强调:“梅先生的身段如此之优美,表演如此之传神,与他的昆曲功底好大有关系。我们要想继承梅派,一定得先学好几出昆曲打基础。”为了更快提高我的表演水平,她还竭力鼓励我,多向其它旦角名家学习。当时,在上海京剧界最有名的旦角除言慧珠外,还有李玉茹和童芷苓老师。人们总是把言、童、李三位相提并论。在慧珠老师支持下,我利用一切机会向李、童二位老师学习。我的全部《玉堂春》,就是李玉茹老师教授的。记得在跟童芷苓老师一起排演《孟丽君》一剧时,我饰演苏映雪一角,从唱腔到表演都得到芷苓老师的具体指导和帮助。此后,李、童二位老师一直象慧珠老师一样,为我这棵艺术幼苗的成长,不断地浇灌着她们的汗水和心血。

图片《沙家浜》 言慧珠 饰 阿庆嫂

  在学习、继承梅派艺术过程中,慧珠老师是位严师;可在平日生活里,她对我有如亲人般的抚爱,挚友般的热诚。三年困难时期,我们上海京剧院到南通演出时,慧珠老师写信鼓励我说:“南通是你开蒙学艺的地方,相信你不会辜负那里的老师和同伴们对你的期望,一定会以出色的成绩向当地人民汇报。”随信还寄来二十元钱,嘱我增加营养,保证健康,把戏演好。每当她出国访问和赴外地演出,总在百忙中挤时间给我写信,向我函授剧艺,并督促和勉励我加强艺术锻炼,提高文化修养。1965年,我排演了现代剧《青霞姑娘》,根据剧情和人物的需要,在表演上,我大胆突破了梅派青衣的框框,融进了不少荀派花旦的表演技法。慧珠老师没有门户之见,对我这一点小小的艺术创造由衷欣喜,大加肯定,还亲自为我写了评论文章。

图片

言慧珠

  写到这里,我的眼前又浮现出慧珠老师的音容笑貌。作为京剧艺坛的一代名演员,正当艺术创造力最为旺盛、表演艺术日趋炉火纯青,可以为戏曲艺术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时候,她却默默地离开了人世!多年来,老师所传授给我的梅派戏艺和她那种忠于艺术和推陈出新的创造精神为我留下了永恒的纪念!作为她的学生,我要以更大的努力,在京剧舞台上创造出更多为人民所喜爱的艺术形象,来告慰我敬爱的慧珠老师!

  (摘自《人民戏剧》1982-5-1,略有改动)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