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中国足球大热,中超联赛到现场观战的场均人数居于世界各大联赛前列,很多俱乐部掏钱买欧美球星眼睛一眨都不眨,中资企业积极寻求收购国外著名俱乐部的股权……。但是,与中国昔日某些朝代相比,这热度其实还是有差距的。比如说,北宋朝就拥有三位超级球迷——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宋徽宗赵佶。而中国有这样的俗语:“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因此,在那个时代,民间对于足球的热情并不难想象。这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则是宋徽宗赵佶,虽然他并不喜欢亲自踢球,但他特别爱看球赛,还在皇宫里成立了一支拿工资的国家队;对他喜爱的球星则是格外恩宠——在施耐庵的小说《水浒传》里,高俅因为陪宋徽宗踢球而被提拔当了殿前都指挥使。在明朝,也有一位非常喜欢足球的皇帝——明宣宗朱瞻基。因为他超喜欢足球,有一个人大难临头了,这人叫王敏。明人陆容《菽园杂记卷一》中有这样的记载,王敏本是汉王朱高熙府中的尚未正式入籍的军人,精于“蹴鞠”(踢足球),明宣宗因为十分喜爱他而将他“阉”了(男人去势)。王敏此后如高俅一样“球而优则仕”,只不过与高俅以及同时代的很多宦官之人不一样的是,王敏应该是一个好人。为什么我们这么说?这是因为在陆容的文中还有这样一段话:“各镇戍镇守内官,竞以所在土物进奉,谓之孝顺。陕西有木,实名榅桲,肉色似桃,而上下平正如柿。其气甚香,其味酸涩,以蜜制之,岁为进贡,然终非佳味也。太监王敏、镇守陕西时,始奏罢之,省费颇多。”这些镇守各地的“内官”——皇帝左右亲近的臣属其中包括一些太监之人,为什么要竞相拿本地所出的土特产向皇帝“进贡”并不难理解,那是为了赢得皇帝佬儿的欢心,在政治上更快地进步,或者是保住自己现在的位置。而陕西出产一种叫做榅桲的水果,这种水果味道并不见佳,即便用蜂蜜腌制,大概也只跟金桔饼相类。然而,进贡它无疑却增加了地方上的负担,因此,王敏奏请朝廷请求停止进贡。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王敏作为地方官对于民生的关切,对老百姓的爱护。王敏在地方土特产的进贡问题上,与其它很多地方官的做法不一样,是不是还有其它更加深刻的原因,我们不知道,比如说是不是因为他出生布衣,与人民群众有着天然的联系,血脉相通等等。而我们知道的是,在明代众多的宦官之人里,他是十分难得的一个;也可以说,在明代,人们提起宦官来,更容易想到的是王振、刘瑾、魏忠贤以及汪直、梁芳、曹吉祥之流。也可以说,说到明代的宦官,人们往往自然而然地就将他们与“坏人”、“恶人”联系在一起了。当然,我们不能不承认的是,人们之所以这样做,是有原因的,甚或可以说是有一定的理据的。但是,假如我们因此而将所有的太监之人全都归之于“坏人”,那么,又是简单粗暴和十分错误的——这样做,岂不是“一篙子打翻一船人”?人是非常复杂的。对于“人之初”到底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向来有不同的看法,并且似乎还都有各自的道理。而我们能够肯定的是,相对于人的生理上的特点,人的思想和观念上的差异无疑更多地取决于我们后天生长、生活和受教育的环境,也取决于各人的悟性。所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大体上没错,但不能绝对化,否则,我们也就无法理解同为一母所生,也是在完全相同或者十分相类的环境中长大的兄弟姐妹之人,从个性到观念上却可能是截然不同的现象了。也因此,那种“一篙子打翻一船人”的做法很值得商榷;对于基于对某个人的看法而影响到对一个家庭、一个群体、一个阶层等的看法做法,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反思,努力避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