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过科学探查,秦始皇陵中,还剩有10吨水银,司马迁难道写错了

 历史解密坊 2022-01-24

在司马迁《史记》的记载中,称秦始皇陵之内贮藏着大量的水银,可考古学家们经过推算之后,却发现司马迁的记载可能存在错误。至于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经过科学探查,秦始皇陵中,还剩有10吨水银,司马迁难道写错了吗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2002年时,我国启动了一“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当时被简称为“863计划”,它是科学家的战略眼光与政治家的高瞻远瞩相结合的产物,高度凝练了我国发展高科技的战略需求。为了能够更好地贯彻计划,考古学者开始将眼光投降陕西地区的秦始皇陵,准备对其展开一次详细的调查。此次考古计划使用了多种高科技手段,包括使用遥感、探地雷达和考古钻探等等手段,可谓一次全方位的综合性调查。

经过科学探查,秦始皇陵中,还剩有10吨水银,司马迁难道写错了吗

高科技调查的优势在于,能够在不破坏秦始皇陵的前提下,对皇陵内的结构进行扫描侦查,进而了解古代皇帝陵寝的制式与规模。从探测结果显示来看,秦始皇陵内部存在一个超级庞大的水银聚集湖,其反映信号为东北方最强、西北方弱而南方次强,也就是陵墓的东北方水银含量最高,而西北方水银含量较南方更少。由此也能证明,汉代司马迁所写《史记》中关于秦始皇陵内存在水银的记载,应该就是事实。

经过科学探查,秦始皇陵中,还剩有10吨水银,司马迁难道写错了吗

《史记·秦始皇本纪》有载,“(皇陵)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也就是说,在秦始皇的墓葬之内,存在以水银堆积而成的江河湖海,并且其分布位置与我国的山川河流分布相似。众所周知,在秦朝的时候,北京、天津等还都说湿地,秦帝国的东北方是大海,南方有大江大河,西北干旱少雨。如此一来,其地理情况几乎与探测结果相似。

经过科学探查,秦始皇陵中,还剩有10吨水银,司马迁难道写错了吗

可是此时还是存在一个问题,司马迁在《史记》中称,秦始皇的青铜棺材是漂浮在水银湖面上的,并且已经漂流了2000年左右,难道这是真的吗?铜棺会漂浮在水银上吗?如果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清楚两个必要条件,第一个条件是水银的密度要大于青铜,第二个条件则是水银河的深度,宽度也要超过青铜棺椁的厚度和宽度。根据物理常识来看,水银的密度的确是超过青铜金属的,故此,第一个条件是完全成立的。可从第二个条件来看,秦始皇陵内水银的存量确实存在问题。据考古专家推测,如果秦始皇陵内能够满足东西南北都存在水银,并且能够浮起青铜棺的条件,其存量起码要在100吨的水平。但问题是秦朝的国力能否担负起百万吨水银的开销?

经过科学探查,秦始皇陵中,还剩有10吨水银,司马迁难道写错了吗

我们以宋朝为例,据史书记载称,北宋王朝全国一年的水银产量共有2200多斤,而100吨是20万斤,其总量相当于宋朝90年的产量总和。北宋的国力繁荣水平,几乎是我国封建王朝的顶峰,相比秦朝肯定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纵观秦朝立国,从灭六国到秦朝灭亡,大秦也只不过存在了50年左右,按照道理而言,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提炼出100吨水银。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必须要注意,所谓的“100吨”也只不过是考古专家推测出来的最低重量,如果按照实际情况计算,恐怕情况不止于此。

我们以古代大波那青铜棺材为例子,其重量为2.571吨,而《史记》中记载的秦始皇棺椁,重量几乎是大波那青铜棺材的3倍以上,总重量约为7.5吨,除此之外,秦始皇青铜棺外的的石椁也大约有26吨,故此秦始皇棺椁总重量就是33.5吨。显然,如果能够支撑如此庞然巨物漂浮,100吨水银完全不够,加上水银还要满足流动的特性,故此,水银的重量理论上要超过1000吨。

经过科学探查,秦始皇陵中,还剩有10吨水银,司马迁难道写错了吗

谈到这里我们也能发现,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可能存在偏差,毕竟秦始皇根本无法弄到如此多的水银。当然,我们也不排除现代考古的失误,毕竟在秦始皇陵被正式打开之前,一切都是谜团,值得我们共同期待。

参考资料:《史记》中华书局出版 司马迁著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