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4年波兰总统抱怨中国一青年:他会引起三战!周总理闻讯啥反应

 大山里的蜻蜓 2022-01-24

1954年周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回国后不久,就安排人用专机把一位波兰总统口中的“危险分子”,从朝鲜开城接回国内。

总理想看看这个“危险分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竟然在外国元首那里挂了名?

飞机一抵达朝鲜,工作人员就通知丁国钰,他需要立即乘机回国。

丁国钰懵了,一是当下手头的工作正紧张忙碌,二是自己只是一位普通干部,这……用专机接自己回国?他不由惊出了一身冷汗!

下了飞机,丁国钰被安排在北京饭店。此时,他紧张的心一刻都没有停止过,问工作人员,要么一问三不知,要么根据规定不便透露。

文章图片1

50年代时的北京饭店

丁国钰坐立不安,他就找到在朝鲜谈判期间,自己的顶头上司李克农和乔冠华。俩人都安慰丁国钰:“放心吧,没啥大事,你的事情总理清楚得很。”

“总理?是总理要见我?”

丁国钰这才恍然大悟,可是他又纳闷了,自己难道做错什么事了?但转念一想,不对,两位领导谈笑风生,都说自己没啥事!

可是自己明明就是个普通干部,为什么能让总理如此高规格地派专机来接自己呢?

丁国钰越想越没底,甚至又开始紧张了……

第二天,在总理身边工作人员的指引下,丁国钰前往中南海西花厅。日理万机的周总理,正难得抽出一点空闲时间,等待着丁国钰。

文章图片2

周总理

总理很亲切随和,没有问丁国钰任何工作上的事情,就是拉家常:家乡在哪里,家里还有什么人,是什么时候参的军,什么时候入的党,又是怎样跟随徐海东参加长征到达陕北的等等。

总理面含微笑,倾听着丁国钰略显紧张地回答。此时,他的内心愈发相信,这个经历丰富、仪态端庄的年轻人正是他要物色的人。

丁国钰当然不知道,这次面见总理以后,他的人生将出现巨大转折!

(一)

“震惊四座的小孩”

1929年5月6日是农历立夏节,商南起义(又称立夏节革命武装起义)在大别山腹地爆发,消息一经传出,便震撼全国。

随后,我党开始创建豫东南革命根据地。河南商城县南溪地区则是红32师师部和商城县临时革命委员会的驻地。

就是在这时,13岁的丁国钰参加了儿童团。丁国钰自小就是有主见好动之人,眼见自己的父亲、哥哥都参见了红军,他羡慕了,他也要参加红军!

可是参军就意味着打仗,家里人不愿意再让这个半大孩子踏进危险之中。虽然丁国钰家境贫寒,都是老农民出身,但是有个孩子在家,毕竟能延续香火,总不能全家人都豁出去吧。

“我就要去!”丁国钰的执拗,谁也拦不住,再加上当时儿童团的氛围已经成型,最终丁国钰如愿以偿地加入到红军儿童团。

文章图片3

站岗放哨的儿童团

这些儿童团可不是闹着玩的,他们的作用有时候真的不可替代。像眼睛贼尖地紧盯检查入口、跑街串巷的进行文艺宣传、眼观四路耳听八方的站岗放哨等等,都为红军领导解决了不少问题。

丁国钰人小鬼大,进入儿童团不久,就脱颖而出,一方面受到家庭的影响(爷爷、叔伯爷爷和伯父都是塾师),读过两年私塾,识字相比同龄人多一些,另一方面丁国钰性格外向,口才了得,这个优势不仅让他在儿童团光芒四射,也对他的未来人生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个小鬼,将来前途无量!”这是当时很多红军领导对于丁国钰的评价,其中一个依据就来自于当年在丁家埠二区苏维埃政府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丁国钰在讲台上的表现(丁国钰作为儿童团的代表上台发言)。

美国心理学机构早有发现:恐惧当众讲话的人,甚至比怕死的人都要多!

更何况当时的中国还处于比较封建保守的时代,所以别说孩子们,就连五大三粗的成年人都不敢登台讲话。但是正当红军领导要选择个儿童代表上台发言而很多孩子都缩起脑袋的时候,丁国钰却一脸自信地举起了手……

文章图片4

儿童团

大会轮到丁国钰出场了!

这个小家伙虽然个头不高,但却昂首挺胸地走上了讲台,更厉害的是一开口就震惊四座:

我们干革命的,就好比在建房子,你们县区乡苏维埃、赤卫队好比是打房基的大石头,我们儿童团好比是小石头。大家都晓得房基只有大石头是不稳固的,大石头之间的缝隙要靠小石头填实才牢固。我们儿童团的作用也很大,是不能缺少的。我们要积极努力地工作,共同为扩大苏区建设奋斗!”

丁国钰声音洪亮,用“大石头”和“小石头”来作比喻,不仅贴切生动,而且还表明了儿童团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番言论一出立即就赢得了台上领导和台下战士群众的热烈掌声与夸赞!

“这小不点,可真是有两下子!”

丁国钰的表现引起了县区领导的关注,不久后他就被调到区儿童团担任大队长。1930年夏,他更是被上调到临近的金家寨,担任“双部长”即安徽省六安六区儿童团宣传部部长兼体育部部长。

文章图片5

红军党组织画像

丁国钰不断突出的工作表现让党组织和各级领导都看在眼里,一直把他当做重点培养。

虽然当时谁也不知道丁国钰将来能发展成什么样,但是众人都觉得这孩子一定不是等闲之辈,指不定未来的哪一天能成为一个大能人。

(二)

“虎口脱险”

1946年12月到1947年4月,东北四保临江战役打响,并持续了3个半月。我南满、北满部队密切配合,由东满、西满部队发起主动进攻。

我军攻势如虹,一举收复11座城镇,歼灭国民党军4万多人。此战战略意义极大,不仅保住了南满根据地,而且攻守易形,使我军由守势变为攻势。

在这次战役中,丁国钰经历了一次虎口脱险,差一点被敌军小喽啰给活捉。

当时丁国钰正担任东北野战军第5纵14师政委,一天,丁国钰接到上级任务:5纵14师要去换防接管一个刚被3纵打下的县城。

文章图片6

四野部队

丁国钰自告奋勇决定先带着参谋长和骑兵排前去打前站。当一行人走在通往该县城的小路上时,就越来越觉得有些不太对劲儿。

这一路上树桠做的路障和麻袋做的掩体,不像我军做的。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丁国钰等人没做深想,便继续走向县城。

天快黑时,他们走近了县城。这时一名站岗的哨兵上前敬礼:“长官,按规定到这里要下马的!”

长官?丁国钰一听坏了,这是敌人。当时天色模糊,再加上我军穿戴跟国民党军差不多,所以这些哨兵应该是把丁国钰等人错认为自己人了。

随行而来的战士们早已经摒住呼吸,一场决定生死的战斗注定要打响。丁国钰镇定自若,毫无丝毫慌张地说道:“我没事,就是来看看!”

站岗的哨兵一听这也正常,并没有做出紧急举动,丁国钰随即用眼神示意战士们,跟随自己调转马头,然后策马而去……

文章图片7

国民党军

这伙哨兵一看不对劲,在禀报长官后,一大批国民党军就立刻追赶杀来,然而丁国钰等人早已消失在黑幕之中……

原来当时战况瞬息万变,我军3纵走了之后,这座县城又被敌人占领,由于当时我军通讯工具稀缺且落后,所以并没有及时回传到部队中。

这一次我军能够避免全军覆没,丁国钰的冷静和机智居功至伟,这也为他后来能够担当重任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

“与美国人唇枪舌战”

朝鲜战争爆发后,我军于当年10月末正式入朝作战,作为志愿军第42军政治部主任的丁国钰随部队首批入朝。

在朝鲜,他不仅参加了规模宏大的抗美援朝前四次战役,还经历了四过汉江的凶险之路,甚至还亲率334团跟美军、英军和土耳其人交战多次。

但是,最让他想不到的是,一个在战场上带兵多年、多次称呼自己老农民的人,居然被组织调到了朝鲜停战谈判的中朝代表团之中(此时正值1952年10月,敌我双方艰辛又漫长的谈判期间)。

文章图片8

板门店谈判

丁国钰接到调令,慌了,这谈判谁会呀?没有搞过呀!

于是他带着疑惑和谨慎前去复命。说起来,组织上对于丁国钰的能力早已观察多时,他有其他人不具备的谈判优势和素质(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他儿童时期的登台演讲,以及谈定自若地虎口脱险等经历中发现端倪)。

李克农当时担任中朝代表团幕后“操盘手”(代表团文字内容、语言表述、谈判技巧等都亲自指导),他深知一名优秀的谈判代表可遇不可求,但是寻找这种人才是迫在眉睫之事,因为这场谈判注定是漫长的,需要更多的人才加入。

不仅如此,被毛主席誉为我党“大特务”头子的李克农,还有一个隐藏目的:为共和国外交挖掘人才。

文章图片9

李克农—朝战谈判背后的“隐形巨人”

丁国钰赴任后,先是作为成员、参谋、顾问,最后做到了第四任首席谈判代表(第一任是志愿军第一副司令邓华、第二任是边章五、第三任是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杜平)。

众所周知,跟美国人在谈判桌上进行语言交锋,一点都不比枪林弹雨的战场来得轻松,那种盛气凌人和猖狂傲慢,足以让许多人落入被动之中。

朝鲜停战谈判或许是有史以来最充满火药味、也最怪诞离奇的谈判了。这里没有彬彬有礼、没有挥手致意,有的只有谈判桌上各种“形式”的较量:

美国人打哈欠、吹口哨、抢发言、大眼瞪着耗时间,甚至比沉气,看谁先开口(一次双方默声对峙132分钟后,美方憋不住了,先开了口)。

更夸张的是美国将军霍治居然提出了一个幼稚到可笑的办法:用抛硬币来决定双方谁先“向前走一步”打破僵局。

谈判桌上交锋如此激烈,就更别提进场时各进各的门、休息时各上各的厕所、见面时互不搭理互不握手的基本礼节了……

文章图片10

中朝代表入场口

文章图片11

美韩代表入场口

如上所述,朝鲜停战谈判,不只是斗智斗勇,还要斗气。比如丁国钰就曾在晚年时回忆道,1952年11月,美方提出一个所谓“自愿遣返”的新想法(本质就是阻挠中朝战俘回归母国,以防他们重新加入军队)。

美国人判断中朝代表不会同意,所以美方代表哈里逊中将就没有“期待”地询问中朝代表有什么意见。朝鲜代表南日大将当即反对,美国人毫不迟疑,立刻宣布“无限期休会”,随即起身离开谈判桌。

这时一阵类似于中国京剧中有板有眼、具有夸张节奏的大笑充满屋内,这……美国代表团懵了,实在摸不着头脑!

原来我方代表正端坐不动,以大笑嘲讽之……丁国钰说,为了这种笑,中朝代表还专门练习了一段时间呢。

文章图片12

京剧

(四)

“波兰总统状告丁国钰”

美国人对于中朝代表的强硬表现愈发恼羞成怒,再加上真枪真刀的战场和唇枪舌战的谈判桌上都占不上便宜,所以就拿出他们在世界舆论场上尤其是对中立国的影响力,逼迫一些国家对中朝进行施压甚至谴责。

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结束后,周总理受到邀请对波兰进行友好访问。

波兰总统就不无担心地对总理说道:“你们中国在朝鲜的首席谈判代表(指丁国钰),包括其他成员,只是一味讲原则,不讲妥协,这很危险!难道就不考虑这样会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后果吗?”

波兰总统的担心在当时看来不无道理,虽然美国在朝鲜遭受重挫,但是西方世界对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压迫力并未减弱。

尤其在欧洲,随着北约组织不断扩大和增强,又对苏联及其卫星国的压力层层加码,社会主义阵营倍感吃力。

再加上苏联受制于二战巨大的破坏力,元气大伤,还未彻底恢复,所以一旦在朝鲜战场不断刺激美国,有可能让美国人孤注一掷,采取更为疯狂的举动,不利于大局。

文章图片13

美苏冷战

有人问了,波兰总统是怎么知道远在万里之遥的中国代表团的呢?这是因为在朝鲜停战谈判期间,为了求得一些“公正”,战争双方设置了中立国监督委员会,而波兰就是成员之一,所以就对停战谈判的情况了如指掌。

铺长虽然通过各种资料,没有查到总理是如何回复波兰总统的,但是总理接下来回国后的举动足以说明了一切。

文章开头讲到了,波兰总统的这一个告状,引起了总理的注意,通过跟丁国钰的交谈之后,总理一下子就“认定”了丁国钰。

当时他正在为新中国外交事业挖掘人才,这丁国钰的人生经历和在朝鲜谈判的种种表现,不正是外交战线要寻找和培养的人才吗?

(事实上,在板门店谈判时的我国代表团成员,大多数在不久后都走向了外交战线,比如外交部成立时,干部只有248人,但是参加过朝鲜停战谈判工作的竟超过70人,像李克农、乔冠华、倪志亮、柴成文、丁国钰、边章五、黄华等等都参加过朝战谈判)

文章图片14

彭老总签字

(五)

“不愿意干外交”

不久后,上级领导通知丁国钰让他启程回国,准备迎接新的挑战,走向外交战线。

这一下了,丁国钰不干了!丁国钰回忆时说:“我从小就穿军装打仗,不愿意离开部队。”

其实对于当时很多军人们来讲,军装是神圣的。现在让他们脱下几十年的军装,穿上西装、夹起公文包,这实在让他们接受不了。

直到总政治部主任萧华说,这是总理的决定,丁国钰才表态:“既然周总理点的名,我服从”。

从此丁国钰便走向人生的另一个路口,更让他想不到的是,他在后来竟然能连续担任驻阿富汗、巴基斯坦、挪威、埃及等4国大使,甚至还参与了一场震动全国的外交活动:护送李宗仁回国。

文章图片15

李宗仁

(六)

“执行绝密任务”

李宗仁是国民党桂系龙头,是“中华民国”代总统,也是我党我军曾经的主要对手。然而由于与蒋某人积怨颇深,再加上孤悬海外多年,心中民族大义和落叶归根的情节愈发强烈,所以他就通过前秘书程思远与我党高层联系,想回到祖国的怀抱。

这件大事我党自然热烈欢迎,然而蜗居台湾的老蒋可不能忍,所以老蒋的幕后“打手”(特务组织)就出动了,目的就是阻止李宗仁回到大陆,同时除掉老蒋这个曾经的政治对手。

1965年7月,李宗仁先是以旅游的名义,从美国飞到西欧,假意游玩一圈后,突然乘机飞到巴基斯坦。

多说一句,“巴铁”自建国后还亲美反中,由于感到美英等国重印轻巴,所以便把外交重心转向中国。当时我国对于巴基斯坦的善意,持谨慎态度。正是由于丁国钰的努力,才使得国内放心顾虑,中巴得以交好。

文章图片16

印巴分治

现在巴基斯坦能成为中国的铁哥们,就是在丁国钰任上打下的。为此周总理曾在一次外交会议上说道:“丁国钰是中国最出色的大使!在许多人不同意的情况下,他坚持了近一年,最终把中巴关系发展起来”。

李宗仁回国时,丁国钰正担任驻巴大使,他身上的压力可想而知,因为有迹象表明老蒋的特务组织,已在巴基斯坦行动。

为防不测,丁国钰不仅派使馆人员盯紧李宗仁夫妇将要搭乘回国的飞机(防止被安装定时炸弹),而且还把李夫妇二人亲自接到使馆内居住,而自己就住在隔壁,随时应对突发情况。

文章图片17

李宗仁和夫人安全回到国内

直到李宗仁的专机飞到国内后,丁国钰才终于松了一口气。由于丁国钰组织和保护工作做的极为出色,丁国钰受到了总理的大力表扬……

翻开历史的书页,丁老这一生足够波澜壮阔,战争年代,他能跃马横刀带领战士们冲锋陷阵;外交战场,他亦能叱诧风云与敌方唇枪舌战。每一段经历,都是一个传奇,书写了老一辈革命家为国为民无尽奋斗的光辉篇章。

文章图片18

丁老的一组照片

丁国钰老人于2015年5月1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