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迁传(四)

 新用户66885325 2022-01-24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老黄为您讲述精彩的《汉书》故事。

 黄河歌者金石点评:

读懂了《报任安书》,也就读懂了《史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因毛主席用在了《为人民服务》中而让人熟知。人一旦被捕,“画地为牢,士人不敢出入;削木为吏,罪犯不敢抬头”,则是揭露人的意志被狱吏彻底摧残垮掉的,从而成为传世成语。学习历史,缅怀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请看《<汉书>研读》第310章:

司马迁传(四)


画地为牢

有些事情,是很不容易用一两句话就能对世俗之人说清楚的。我的先人并不是立剖符丹书的功勋,只负责掌管文史、星历,接近于卜官和祝官之间,本来就是受主上戏弄,就像倡优一样蓄养充数的,在世俗中也是受到轻视的。假如让我伏法受诛,就像九牛丢失一毛,和死一只蝼蚁有什么区别!但世人不会认为我能与以死捍卫节操的人类比,只是认为我是智穷罪极,寻求自我解脱罢了。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我所从事的职业让人们自然有这种看法。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只是死的方式不同。人生在世,首先是不使先祖受辱,其次是不受身体之辱,第三是不受脸面之辱,第四是不受辞令之辱,第五是不受捆绑之辱,第六是不受身穿囚服之辱,第六是不受戴铁链遭受拷打之辱,第七是不受剔掉毛发戴铁锁之辱,第八是不受刻划肌肤截断肢体之辱,最次一等的就是遭受腐刑,这是极致的羞辱。《礼记》中说“刑不上大夫”,这是说士人不能不保持节操。猛虎待在深山中,百兽震恐,等它落入陷阱关入笼子中时,就只能摇尾乞食,这是屈服于人后逐步形成的习性。所以士人画地为牢却不敢出入,削根木头作为官吏却不敢抬头观看,这是当时形势所决定的。当时我被捆绑手足,戴上木制刑具,剥掉衣服,接遭受鞭打,然后再关到高墙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只要见到狱吏就会磕头,看到狱卒就会心惊胆战。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积累而成威势所造成的自然反应。到了这种地步,却强争辩说自己不能受辱,其实就是脸皮太厚,还有什么资格谈论尊贵呢!何况西伯是一方诸侯,被囚禁在羑里;李斯是秦国丞相,身受五刑惩处;淮阴侯韩信身为楚王,在陈县被绳捆索绑;彭越、张敖,面南背北称孤道寡,被戴上刑具押入狱中问罪;绛侯周勃诛灭诸吕,权倾五霸,仍然被关进禁室中;魏其侯灌婴是一代名将,同样也身穿囚服,戴上刑具;季布为活命成为朱家的钳奴;灌夫下狱受辱。这些人都曾经官至诸侯将相,声威闻名于邻国,等到犯罪被捕后,却连自杀的机会都没有。人在尘埃之中,古今都是一理,有什么人能不受辱呢!从这些来看,勇敢与怯懦,只是形势使然;强大与弱小,也是形势造成。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有什么可奇怪的呢!如果有人不能在受到法律制裁前自尽,却等到情况变化后,鞭子落到自己身上时,才想起引节自尽,这也太晚了吧!所以古人对大夫施以重刑非常慎重,大概就是为了这事吧。人性中无不贪生怕死,想念亲戚,照顾妻子孩子,只有那些被义礼激发的行为,也是迫不得已。现在我非常不幸,早年丧失双亲,没有兄弟至亲,独身孤立于世上,少卿你看我对妻子孩子怎么样啊?何况勇敢者不一定非要为节义而死,懦夫也能仰慕大义,怎么能不勉励他们呢!我虽然生性懦弱,很想苟且偷生,但也不想关入监狱忍受耻辱。况且奴仆婢妾仍能赴义死节,更何况像我身处迫不得已环境中呢!我之所以忍辱苟活下来,甚至被踏入粪土中也不推辞,只是因为遗恨自己的志向还没有完成。如果就这样悄悄死去,我的文章著述就不能流传于后世了。

古代那些富贵却被泯灭姓名的人,多得不能计数,只有卓越非凡的人才能留名于后世。大概周文王被拘禁羑里,推演《周易》;孔子遭遇陈蔡困厄,写成《春秋》;屈原被放逐后,著成《离骚》;左丘明双目失明,才编撰了《国语》;孙膑双腿受刑后,才论述兵法;吕不韦被贬徙蜀郡,世上才流传下《吕览》;韩非被囚禁在秦国,才写成《说难》《孤愤》;《诗经》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士抒发愤懑而作的。这些人都是因为心中的郁闷忧愁聚集,理想主张得不到实现,所以才追述往事,思考未来。

就像左丘明双目失明,孙膑被斩断双足,最后不再被世人所用,于是才引退著书立说,以抒发心中的愤懑,希望所写的文章能流传后世,也使自己的心意得到表白。近年来,我自不量力,也想把自己的思想表现在文章之中,就搜罗天下散失的轶闻旧事,考察历史事实,研究事业成败的道理,探索朝代兴衰的原因,共写成一百三十篇,以便探究天人关系,通晓古今之变,成为一家之言。但在初稿还没有完成时,就遭遇了这场灾祸。我痛惜全书没有完成,因此遭受极刑却不敢有怨恨表现。我完成了这部书的写作,就把它收藏在名山之中,传给大城市中志同道合的人,这样就可以补偿我以前遭受的耻辱,就是万一被杀头,我也绝不后悔!然而这些只能对有学识的人讲,却很难对浅薄的俗人诉说。

何况我背负着贪生怕死的名声,身份卑贱遭受议论诽谤。我只是因为说了几句话就遭遇这样的飞来横祸,更被乡里人耻笑,玷污我的先人,我还有什么脸面去面见父母的坟墓呢?就是经历百世,其耻辱也会越来越重。所以我每天都像把抓柔肠,在家中也是恍恍惚惚,出门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每当想到这种耻辱,汗水没有一次不浸湿了衣衫。我只不过是宫廷中的一名臣仆,怎么能隐居深藏到岩穴中呢!所以只好姑且随波逐流,过一天算一天,以抒发心中的郁结。现在少卿教导我推荐贤良之士,这恐怕和我现在的想法背道而驰了吧?现在我虽然想掩饰自己,欺骗自己聊以自慰,寻求自我解脱,却根本没有什么用处,因为我已经不可能取信于世俗,只会徒增耻辱。也许到我死后,是非才能盖棺定论。书信中不能完全表达我的意思,所以就简略陈述我个人的粗陋之见。

司马迁死后,其书慢慢流传到社会上。汉宣帝时期,司马迁的外孙、平通侯杨恽开始陈述他的著作,并逐步宣传开来。王莽时期,大臣们请求加封司马迁的后人,最后被封为史通子。

班固赞曰:古代有了文字就有了史官,并写下了许多史书。孔子整理史书,上从唐尧时期,下到秦穆公时期。唐尧、虞舜以前的情况虽然有文字记载,但都算不上经典,所以关于黄帝、颛顼的事迹记载不那么清楚。孔子依据鲁国的史书著作《春秋》,左丘明阐述整理有关史实来给《春秋》作传,还编撰了与此不同的史料成为《国语》。另外还有《世本》,记录了黄帝以来直到春秋时期帝王、公侯、卿大夫的先祖和世系由来。春秋以后,七国争雄,秦国兼并了各诸侯国,其事记载在《战国策》中。汉朝兴起后推翻秦朝,平定天下,记载这段历史的是《楚汉春秋》。司马迁根据《左氏春秋》《国语》,采用《世本》《战国策》中的一些史料,陈述《楚汉春秋》的史实,接续记载其后的史事,截止于天汉年间,对秦、汉时期的历史记载十分详尽。至于采摘的经传,分别记述几家的史事,有许多地方粗疏简略,有的甚至互相矛盾。司马迁涉猎的范围广博,贯通经传,驰骋于古今上下几千年,这都是他勤勉努力的成果。他的是非观和孔子非常不同,论说大道时以黄老学说为主,以六经作为辅助;他在叙述游侠时,就贬退隐士而推举奸雄;在记述经济活动时,则崇尚权势财利,以贫贱作为羞辱,这些是他的不足之处。然而,从刘向到杨雄,这些人博览群书,他们都称赞司马迁有良史之才,佩服他善于叙说事物道理,明辨是非而辞藻不华丽,质朴却不鄙俗,他的文章秉笔直书,他所记述的史事没有虚假赞美,不掩饰丑恶的东西,所以称为实录。哎呀!以司马迁的博学广闻,却不能凭借智慧保全自己,在遭受极刑后仍在狱中发愤写作,他给任安信中的陈述也是可信的。考察其之所以哀伤自己,他应该是属于《诗经·小雅》中伯一类的人。像《诗经·大雅》中所说的“既明且哲,能保其身”,这就太难了!


削木为吏

黄其军

        作于2021年11月1日(古历辛丑年九月廿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