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载2】鲁王独子的宗藩再造之功

 日月存心 2022-01-24

写在前面


《诗意鲁王府》展示了明代鲁王府文化艺术创作成就,是一部可欣赏、可查阅、可流传的历史文化典籍,不仅开创明史研究的新领域,也为其他明藩文化研究具有借鉴意义。为弘扬传统文化,满足读者愿望,特推出连载介绍该书主要内容,部分文字略作调整,欢迎批评指正!

第一部 鲁王府历代宗室文化艺术选编


(续)

鲁靖王朱肇煇(1388-1466)

据朱氏谱牒记载,鲁靖王是“鲁先王独子,初在南京,随永乐北征,复封于鲁”。据他的圹志记载:“王讳肇煇,鲁荒王之子,母戈氏,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六月十二日生,二十三年(1390年)五月十三日封为世子,永乐元年(1403年)三月初二日袭封鲁王,成化二年(1466年)七月十五日以疾薨,享年七十有九”。

鲁靖王素有贤名,历经洪武到成化九朝,忠以事君,孝以事亲,淡泊自守,最称尊属,与中央政府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为鲁王一支宗藩壮大做出了贡献。据万历二十四年《兖州府志》和明实录记载,永乐十四年,成祖朱棣车驾经过济宁,梦见朱肇煇来见,“拱俟道旁,周旋进退甚有仪度”。第二天果然肇煇来谒,成祖非常高兴,“赐敕奖励,加赐彩币、米千石”,并赐诗给他,说“朕每见尔,喜朕弟之有子也;不惟朕之慰悦,仰惟皇考皇妣在天之灵亦必鉴悦,俾尔永享福禄,子孙蕃昌,世为藩辅,宗社绵万年之安”。朱肇煇晚年专门将御赐诗立碑于鲁王宫门前,此碑现在兖州博物馆。宣德年间,靖王肇煇曾为长史郑昭等请老,宣宗以王贤,许之,盛赞他为“礼贤下士第一人”。

明王世贞著《皇明盛事述》记载:亲王享国之久者,……鲁靖王肇煇六十四年……;若过七十者,……鲁靖王肇煇七十九,庄王阳铸七十六……。可见朱肇煇年寿之高、享国之久在明朝各藩中是很有名的。

太祖高皇帝怜其孤弱,取回宫中抚育,至弱冠,永乐六年太宗皇帝命之国。王谨守礼法,府东建堂匾名“师善”,退朝之暇日命儒臣进讲时制及前代圣贤嘉言善行,为善孜孜,惟恐不逮。

——明 朱阳铢 《鲁藩别乘》卷一

靖王能诗,著有诗集《凭虚稿》。

——明 朱谋㙔《藩献记》卷二

凭虚稿,鲁靖王朱肇煇撰。

——明 黄虞稷 《千顷堂书目》卷十七别集

鲁藩别乘”首载靖王诗,但著集名,诗有《过甓社湖》及《游朝天宫》《登钟山谒孝陵作》,知是王朝南京时所赋诗。

——清 朱彝尊 《静志居诗话》

清代朱彝尊所编《明诗综》载有靖王的两首诗(同见于《山左明诗钞》)。

秋日江行

作者:朱肇煇

策马行行出郭遥,平沙水落未生潮。

枫林两岸经霜老,红叶无风落小桥。

江楼秋望

作者:朱肇煇

百尺危楼上,凭高极杳冥。

水云连楚白,岛屿入淮青。

潮起鱼龙窟,风生蒲蓼汀。

倚阑凝竚久,目断是沧溟。

《鲁藩别乘》卷之二《凭虚稿》篇首诗《新雁》如下:

新雁

作者:朱肇煇

新秋草木黄,又见雁南翔。

出塞迷寒雨,横空带夕阳。

洲边才几点,云外未成行。

薄晚登楼望,衔芦度楚湘。

洪武、建文两朝时,南京是明朝的首都,每年重要的节日,各地的藩王都会进京朝拜,这两首诗应是鲁靖王到南京朝拜时所作。两首都是写江景的,此处的“江”自然是指长江,但江楼的具体位置和始建年代已不可考。成祖靖难后,藩王朝觐的惯例逐渐被打破,特别是明中后期宁王叛乱等事件的发生,使得藩王擅自离开王府更是不能允许的了。

《明实录》记载的鲁王来朝,可以看出明代朝觐制度的演变

洪武二十一年九月丙戌,秦、晋、燕、周、楚、齐、湘、鲁、潭九王来朝。

永乐七年二月庚子,上(成祖)至济宁州,嗣鲁王肇煇来朝赐米百石。

永乐八年冬十月甲寅,车驾次济宁州,鲁王肇煇来朝,赐彩币等物,敕户部加赐米千石。

永乐十年正月壬子,鲁府王肇煇来朝。三月丁亥,鲁王肇煇还国,赐赉特厚并赐从官钞有差。

永乐十一年三月乙酉,(成祖)车驾次济宁,鲁王肇煇来朝,赐钞币并米一千石。

永乐十五年二月辛未,鲁王肇煇来朝。乙亥,鲁王肇煇还国,赐之彩币等物其从官赐钞有差。

正统十年二月,鲁王肇煇奏,邹平王泰塍婚礼毕,欲令诣京谢恩。上复书止之。

景泰三年冬十月壬子,鲁王肇煇以赐诸孙冠带婚配及遣官葬祭男妇诸子,欲率诸孙赴京谢恩,复书止之。

景泰六年夏四月庚寅,鲁王肇煇奏,以诸孙婚毕,欲令相率赴京谢恩,复书止之。

成化二十三年十月辛未,恭让章皇后忌辰,鲁王复请自诣阙奔丧,上命贻书止之。

与靖王同时代的明仁宗朱高炽有一首同题诗。

江楼秋望

作者:朱高炽

远碧接天涯,登临景自佳。

苹洲晴亦雪,枫岸昼常霞。

落雁过前浦,浮鸥傍浅沙。

竹篱高晒网,茅屋是渔家。

朱高炽和朱肇煇相差11岁,是叔伯兄弟,因成祖对靖王的垂爱,兄弟二人关系可能很近,二人同题和诗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

永乐十四年,成祖朱棣车驾过兖时曾赐以诗币,并为鲁王朱肇煇御制长诗相赠。

敕赐侄鲁王肇煇诗

比朕巡狩南还,道经于济,尔来迎迓。拱俟道傍,周旋进退,甚有仪度,朕甚喜焉。尔欲远送,朕止尔行。尔身虽不行,心则常在朕左右。尔既别去,朕念尔之心,未尝少置。兹者次利国监,夜忽梦尔拱立于前,欣然而觉,乃为梦也。盖朕之念尔者深,尔之思朕者至;是以情谊交孚,形于梦寐,遂赋诗赐尔,聊见朕怀。朕唯自古贤王德义著于当时,声光垂于后世。由其修饬谨慎,乐善崇礼,故克臻兹。惟尔秉淳恪之性,当英俊之年,读书讲道,雍容文雅,循循执礼,安敬恬和,内外无间,居藩奉法,克谨克慎,有古贤王之风。朕每见尔,喜朕弟之有子也。不惟朕之慰悦,仰惟皇考皇妣在天之灵,亦必鉴悦,俾尔永享福禄,子孙藩昌,世为藩辅,宗社绵万年之安,则尔亦有万年之庆。惟当慎终如始,益懋厥德,益修厥善,益鸿厥名,以副朕望。虽然,尔之所行既美矣,朕复加奖励者,欲尔为学进进不已,以造夫至善之地,以见朕爱尔之至也。诗曰:

昔我皇考定疆理,分茅胙土封诸子。

维持宗社万年安,世世相承永无已。

尔父承命居鲁邦,兖州之野气候庞。

生尔有德贤且良,雍容文雅恭以庄。

妙年惟以善为乐,禀性厚淳况资学。

讲明道理慎修饬,遵依礼法远陲薄。

昨日迎我济水滨,周旋进退仪彬彬。

别来念尔不少置,梦中见尔宛若真。

我思骨肉本同气,视尔犹子情意均。

见尔操履谨以循,我心慰悦逾欢欣。

东平河间古所称,期尔举躅相等伦。

非徒我心欣以悦,亦足相慰皇祖在天之圣神。

锡尔以福永无极,子子孙孙保邦国。

河山带砺作维城,益励精忠懋修德。

龟蒙凫峄高崔巍,翠屏千仞凌云开。

善声扬著永不泐,屹立宇宙同悠哉。

永乐十四年□月十二日

明天顺七年(1463),鲁靖王七十六岁高龄时,命人将《永乐十四年赐鲁王诗敕》镌刻成碑,并亲自撰写《恭题文皇帝御制诗碑阴》刊于碑阴,立在鲁王府门前,以彰荣显。此碑存于山东兖州博物馆。

恭题文皇御制诗碑阴

仰唯我伯父太宗文皇帝缵承丕绪,君临万邦,每巡狩省方,臣率诸子南朝于邹,北见于济,赐赍甚隆。永乐丙申岁大驾南旋,复迎天颜,抚谕谆谆,命归藩邸。翌日赐敕,拜而受之,乃御制诗也。仰观宸翰,奎壁腾辉,矜予小子思慕之情,勉予小子进修之意,至矣尽矣!然拜迎百里,特摅臣子之誠;岂意一宵,辄形君父之梦,盖由上之爱我也切,而思我也深尔!斯时也,上表驰谢于九重,感恩永铭于丹府,臣何以图报哉!唯夙夜冰兢,戒饬子孙,恪守祖训而已,遵行圣敕而已。曾未几年,龙驭上宾,徒抱乌号,不胜哀慕,珍藏此诗,四纪未尝示人。

今予年七十有六,进修未臻其效,所谓“东平河间”之风,尤邈乎难及。将……太宗文皇帝在天之灵乎,乃召世子泰堪,众子安丘王泰坾、乐陵王泰壆、巨野王泰墱、东阿王泰壄、邹平王泰塍、暨嫡长孙阳铸……公年九十有五矣,犹箴儆于国,且作抑诗,使人日诵于其侧以自警;况予未耄耋,可自暇自逸,而无一善闻于世,使古之诸……特谨录玉音,镌于贞石,以为朝夕警;尔等亦有成法可规,庶几正心诚意之有其方,而家齐国治之有其效也。诸子闻予之言皆忻忻,即日出示左长史叶孟昭,使之书丹;右长史屠黼,使之篆额;及指挥佥事鲍珣、夏淳、李绍,仪卫正严淳,纪善毛宁、李志学、伴……教授边昱、谢辉、石盘等,皆拜手稽首扬言,曰:“大哉皇言乎,一哉皇心乎,诚修身保邦之大训也。臣等揄扬莫既,称颂难名,若勒诸贞珉,以垂永久,实鲁邦之宝也。”群言深契予怀,遂命工勒碑……子孙得常接于目,每警乎心,世世宝之不忘,以与国同休焉,顾不韪欤!

天顺七年岁次癸未六月甲子,孝侄鲁王肇煇顿首……

无论是从血脉亲情来讲,还是从政治手段出发,明成祖朱棣对鲁王给予特别的笼络和关照都是可以理解的。但也正是因为他将靖王“复封于鲁”“命来之国”,悬于一线的鲁藩血脉才一直延续到明末,至今瓜瓞绵绵。

靖王即将临终时,召诸子孙文武群臣训戒,留下遗训,这也记录在《鲁藩别乘》中。

《鲁王遗训》

诸子孙王府文武官员:先王弃世,我祖太祖高皇帝怜我孤弱,取回宫中抚养,伯父太宗文皇帝教育长成。永乐六年命来之国,玉音丁宁,遵守祖训,夙夜冰兢,佩服不忘,迄今五十九年,言犹在耳。我平生事朝廷必尽忠诚,奉宗庙必尽孝敬,仁爱子孙,宽待臣下,财利未尝关心,日用未尝奢侈,安分享福七十九年,皆赖天地祖宗庇佑。迩来遘疾日久,恐不能起,兹特召世子郡王诸孙、本府文武官员听我嘱咐。世子性资明敏,孝友博学,我已具奏代管府事,其于昆弟姊妹子侄诸亲谅能敦睦。嗣位之日,遵守祖训,体我所行,纳辅导之忠言,恤卫司之军校,毋以小事干渎朝廷,毋听谗言离间骨肉,凡使臣方面以礼待之,文武臣僚以恩及之。世孙长成,使其亲近儒臣,讲论经史。我宫中侍女,无依者存之,有家者归之,此我之素心尔宜行之,毋忽也。……

——《鲁藩别乘》卷一


(日月存心撰稿,选自《诗意鲁王府》一书。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