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歌 || 老 屋

 燕鼎文化 2022-01-24

多少次梦里

我回到了村庄

在绿树掩映中

那低矮的老房

炊烟袅袅升起

鸡鸭欢歌嘹亮

母亲在灶前忙碌

叫一声妈妈

便把书包甩到炕上

咀嚼着热腾腾的窝窝头

体味着乳汁的芳香


多少次梦里

睡在家中的炕上

地上的炉火啊

把屋子照得亮亮堂堂

晨起摘下窗帘

美丽的窗花晶莹透亮

屋外银白的世界

等待初升的太阳

 

家中的院子不大

物什摆列成行

密密的篱笆墙上

爬满了碧绿的瓜秧

圆滚滚的倭瓜

悬挂在架上

红红的西红柿

闪着露水的光亮

那是一担担汗水

浇得满院馥郁飘香


那时的爷爷常常

坐在门口把旱烟品尝

嗞嗞燃烧的烟火

细数着时光的流淌

满脸的褶皱中

纵横着岁月的沧桑

默默地,默默地

吐一口云雾

稀释了所有的过往

 

屋外的月亮

早已挂在高高的树上

屋内的烛火

摇曳着我读书的模样

妈妈手拿针线伴在桌旁

一次次与命运抗争

烙印着奋进的创伤

您从不责怪一句

目光中噙满鼓励

渐渐地,鬓发已染满了秋霜


如今我站在屋檐下

墙壁斑驳了时光

褪色的窗棱诉说着

忧伤的过往

微风拂过

一切空空荡荡

无法抑制的泪水

濡湿了悠远的怀想

如今,我才明白

父母儿女亲情

也是缘分一场

自从出生的那一刻

时间的骏马就在把我们

驮向远方

儿女离别就是最终的绝唱

欢聚一时,忧伤一场

父母衰老的身影

记录着儿女的成长

那满脸的沟壑

就是滋养的土壤

那弯曲的脊背

积蓄着无穷的力量

用尽一生的勤劳

把儿女送向逐梦的远方


如今,你们在哪里啊

我的世界再也听不到

熟悉的声响

迷茫中,只有老屋

才是联系现今与过往的地方

老屋,你是生我养我的温床

是遮风挡雨的臂膀

是凝聚亲情的港湾

是为儿女续航走向远方的能量

老屋,原来你那沧桑的砖瓦

凋零的落叶

就是父母的模样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尹士强,中学高级教师,涿州作家协会会员,保定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多篇诗歌散文在各类刊物及网络媒体上发表。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品点评


尹士强以一首朴实无华的诗歌《老屋》,向读者描绘了一幅乡村画卷。一个过去的时代,一段成长的经历,一曲悲欢离合的歌谣。其诗产生的共鸣叫人既感艰辛又觉温暖。我与作者可谓有同样的经历,少年至青年居住类似的“老屋”,土里刨食的生活历历在目。当人到中年,回首那些平凡而艰辛的日子,回首一家人为未来而付出的劳动和汗水,总是感慨万千。
作者沿用传统的创作手法,将叙事与抒情完美地结合起来,一气呵成,诠释了内心的欢乐与痛楚,展现了儿女的志向与信念,倾诉了光阴的无奈与不舍。幸福不忘父母恩,这是《老屋》表达的主题。怀旧,正是走向明天的精神基石。
诗歌最能表述人的情感,有的含蓄,有的明快。《老屋》这首诗不乏用明亮的句子以抒胸怀,如:“咀嚼着热腾腾的窝窝头/体味着乳汁的芳香”;“我的世界再也听不到/熟悉的声响”;“老屋/原来你那沧桑的砖瓦/凋零的落叶/就是父母的模样”。一首诗恰似一首自吟自唱的歌,将心中蕴藏的情感倾注于文字,或悲悯或高亢,也许泪湿脸庞也许温暖过往!  (修哥拾贝)


燕鼎文化
北京燕鼎文化传播  涿州作协合办
顾问:凸凹  颖川  袁学骏
总编:刘泽林
执行主编:刘剑新  陈玉泉
副主编:张佃永  黄长江  熔 岩
编辑:釗琋  思文
关注燕鼎文化公众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