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酱”难求

 新用户7859z2lD 2022-01-24
 和朋友闲聊,说到了农家大酱,思绪便顺着记忆里的味道瞬间穿越了时空。
中学以前,我一直在辽北那个叫做卧牛石的村子里野蛮生长,那些平凡岁月里充满乡土气息的生活烙印如同手指上的冻疮,深深地刻在心底、身上,伴随终生。
这农家大酱,更是以其坚持不懈方终得正果的制作过程和淳朴低调却浓香厚重的品性滋养浸润了我的一生。
每年秋冬时节,黄豆收割完毕,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着准备“下酱”。彼时,“下酱”是农村很具仪式感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开始,大人孩子们围坐在炕头上,一边说笑,一边把一颗颗劣质的豆子挑出来,只选用那些颗粒饱满的豆子作原料。然后把挑好的豆子洗干净了,放到大铁锅里去煮。当大柴灶里的秸秆烧的红红火火,村子里就到处弥漫着浓郁的烀豆子的香气。
豆子煮熟了,用擀面杖再仔细研磨弄碎,做成酱胚,就是揉塑为一个个梯形的酱块子,摆放在窗台上。
酱块子的形状因人而异,就好像家家户户的小孩子长相都随了各自的父母。手艺好的,就做成了一件件工艺品;手艺差的,勉强做成一个个方疙瘩。有讲究的人家会用报纸把酱块子一个个打包好;一般人都是让酱块子就那么裸露在空气里,干燥裂开,甚至有点发霉长毛。不管什么样子的,每家的窗台上都多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看上去就像一列矮胖的士兵,憨头憨脑很是可爱。
待到开春,这些摆放了一冬天的酱块子经过自然发酵,加上浸淫其中的烟火气,散发出特殊的味道,便到了下大酱的时候了。
大人孩子们又忙碌起来。把酱块子一个一个洗刷干净了,用刀子切成小块,再次用擀面杖全部捣碎,一层一层铺到大缸里;每铺一层细碎的酱块子,就撒一层大粒盐。待到把缸装满了,弄个盖子盖上,再封闭好。剩下的,就交给时间这个大魔法师了,看他会变化出什么样的味道了。
等待期间,要每天进行过滤和“打耙”。打耙就是用酱耙子在酱缸里上下左右进行搅拌。酱耙子制作简单,就是用一根细木棍,顶端安装一块巴掌大的长方形木板。打耙可是个技术活,需要耐心和细心。打耙既能促进酱块子的融化,也能让盐份均匀吸收,更利于尽快发酵。打耙要一直坚持打到酱缸里面连一点儿颗粒状的酱胚也没有了,而且颜色金黄,香气浓郁才能停止。待到这些酱块子经历了风吹雨打,吸收了日月精华,一大缸咸香的大酱就做好了。
这一缸酱,聚集了一家人一年四季的辛苦劳作,酝酿了一家人春夏秋冬的生活滋味…成为农家饭桌上最受欢迎的常客。大酱制作好了以后,附加值不断增加,里面常年会腌制着各种酱菜:黄瓜,豆角,南瓜,香瓜,大葱,土豆......成为佐餐的美食。
许是因为这缸大酱的来之不易,需要倍加呵护才是,小小年纪的我便有了强烈的责任心。每到阴天下雨,不待父母吩咐,总是早早盖好酱缸的盖子。可惜生不逢时,长大后的我只是酱才,没有成为将才,哈哈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