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起他俩来,爱迪生跟特斯拉简直弱爆了

 桐话 2022-01-24




看到朋友圈在转小爱和小特的撕X大战,虽是旧的掌故了,每次读来仍然振奋人心,毕竟这个世上谁不爱看别人打架呢?

但是高段位的撕X一定要有两个要素:第一是要双方都非常投入;第二是实力不能过于悬殊。

小爱跟小特这两个要素其实都不具备,吵架的时候最怕的就是你很卖力,对方却说了句“呵呵”,这会非常受伤,而特斯拉就是这么个家伙,一方面拥有着完爆爱迪生的绝对实力,另一方面又对于撕X表现出极度的不屑与无视。

你可能会问,那在科学界比这场撕X更劲爆更有趣的还有吗?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这一对的名头也极其响亮,在《量子物理史话》中曾经有过一段关于牛顿与胡克开撕的描述,但并没有足够的生动和详尽,让我将我们有限的生命和精力,奉献到无限的八卦中去吧。

大约350年前,爆发了可能是科学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撕X大战,它的波及领域最重:从光学的波动说和粒子说的启动,到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它绵延的时间极长:达到了整整三十年。永远不要相信什么“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鬼话,因为你的人生最宝贵的时光可能只有三十年,如果运气不好,还没有等到去河西就可能挂了。而两个男人为彼此将生命中最宝贵的三十年奉献到毕生开撕当中去,大约也算真爱了。

这两个哥们符合前面我说的史诗般撕X的所有充要条件:都足够有名,而且都非常好斗,关键都特别投入。

说起胡克,可能大家比较熟悉的是“胡克定律”,其实老胡的成就绝不止于一个定律,但最无奈的是他跟牛顿生在了同一个时代,有点像C罗与梅西,只能说他也真的尽力了。来聊一聊胡克,前方可能会乱入一些物理课本上的大咖。

胡克生于1635年,比牛顿大8岁,活了60多岁,但比牛顿早挂了二十多年,问牛顿活了多大?

胡克是个牧师的儿子,没钱没地位,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官二代,最惨的是10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然后他就做一个重要的决定:去伦敦学画。那个年代的文艺男青年很流行学画,是一个很火的专业,比现在学挖掘机的名头响得多。

跟你预料的那样,读的专业并不喜欢,但是胡克发现了自己在科学方面的天赋,于是在18岁的时候进了牛津大学,20岁就离开了牛津大学,你可能会问:咦?读得专科吗?

不是,他没有拿到学位,据说古往今来很多牛人都没有拿到学位,但他成功地抱到了大腿:波义耳,就是那个近代化学之父。当时波义耳正在创业,因为他发现了一个商机,随着当时马德堡半球试验的一声巨响,波义耳判断刚才打的不是一个普通的炮,我要将精力和视线转移到造真空气泵中来。

不过波波有想法很好,靠设备不在行,于是来找小胡:“一起干吧,大把的票子,漂亮的妹子,中环内的房子……”胡克当是还是个纯粹的屌丝,一口就答应了,没有图纸,没有方案,但是有天赋啊,很快小胡同学就设计出了一款当时最先进的气泵,关键凭着这些设备,波义耳在科研上的成果越来越多,还顺路发现了波义耳定律,简直就像是炼丹时发现了火药。

当然,胡克也红了,跟着老板跻身到了一线学者的行列。

1660年冬,十二个科学家在伦敦格雷沙姆学院(Gresham College)聚首,决意成立一所新学院,来推动自然科学与数学的实验与研究。波义耳便位列其中,胡克被任命为第一任实验主任(Curator of Experiments),同志们,25岁啊,25岁的时候你在干什么?人家已经是科室主任了。这个学院就是后来的英国皇家科学院,一定要记住,后面吵架的时候要用。

胡克一边当主任,一边造气泵,一边还研究光学和力学,光学方面提出了波动说,力学方面发现了胡克定律。还有更牛的,业余时间还发现以前伽利略的显微镜太糙了,经过胡克改进制出第一批实用的显微镜。他的《显微术》是第一部论述显微学的专著,他在软木的切片上以显微镜发现了蜂巢般紧密排列的细小格子,他创立了细胞(cell)一词加以描述,全书以英文而非拉丁文写就,畅销一时,后来的牛顿私下还曾对此书加以称赞。

除此之外,胡克还研究建筑。1666年,伦敦大火,一万三千间民房被焚,是伦敦有史可载上最大的一次火灾。胡克便以助手及测量员的身份,随行英国皇家科学院的建筑大师雷恩爵士(Dr. Wern)迅速投入到伦敦的重建当中去,设计了一批优美古雅的建筑,包括后来的格林尼治天文台,也是出于二人之手。

你可能会问:你不是说撕X吗?到底撕不撕了?什么时候撕?

好吧,现在就撕。

当时牛顿在皇家学会上掏出来了一个震惊彼时世界的东西:反射望远镜。当时胡克就崩溃了:你这是叫板啊,光学和仪器我是老大啊,你直接弄出这么个来是几个意思?胡克于是大声宣称自己才是制作实用反射式望远镜的优先人。胡克在会上强调,他先于牛顿七年便做出了一个仅有3厘米的反射望远镜,性能比其他长达15米的望远镜还强。甚至还有更小型的设计,可以装在怀表里,只是由于黑死病的蔓延和伦敦大火的重建工作才耽搁了进一步研究深入。

年轻的牛顿选择的是:我忍了。

牛顿很快就迅速成长为跟胡克一样优秀的吵架高手,胡克不光跟牛顿吵,他还跟莱布尼茨吵,跟惠更斯吵;牛顿不光跟胡克吵,也跟莱布尼茨吵,可怜的莱布尼茨躺枪两次。其实牛和莱的这次争吵在学术界也非常有名,就是关于微积分发现权的那次争论。

学术上一生中牛顿只被打过一次脸,唯一的这次就是被胡克重击。

二人曾经争论过,如果在高塔上平抛物体,假设地球可以穿透,没有阻力,那么最后物体的轨迹应该是什么。按照牛顿所说的,物体的轨迹应该是一条螺旋线,最终将停留在地心。而按照胡克的观点,平抛物体不损失任何能量,应该呈一条椭圆轨道绕地球一周,回到原处。

胡克是对的。而且胡克抓住这一点,在皇家学会到处宣扬,对牛顿多加讽刺。牛顿也只能忍气吞声,在此后的信函沟通中谨慎小心,一度抑郁到了不愿出席学会会议的地步。

包括牛顿那句无比著名的语录,“如果说我看得更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也是为了讽刺身材矮小的胡克。

其实胡克真的已经十分接近于万有引力定律与平方反比定律,但是他当时没有听到一句名言叫“突变误国,实干兴邦”,直到牛顿发表《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他才幡然醒悟。他要求牛顿在《原理》中务必注明,其中诸多定理是受胡克启发而成,牛顿说“好的”,然后真的重新校正了一遍,将其中原本存在的“胡克”的名字都删除掉了。

从此,两个人彻底决裂了。

1703年,落寞的胡克,走完了自己68年的人生之路。当选为新任英国皇家学会主席。这是牛顿一生影响力的顶峰,他迅速而高效地,开始了对昔日老对手的清算。英国皇家学会中的胡克实验室和图书馆被就地解散,胡克留下的实验器材或被分散或遭销毁。甚至,在1710年皇家学会会址搬迁时,唯一的一副画像在搬迁中遗失,至今无人知晓胡克的真实面貌。

三百多年后,或许我们记住了伟人牛顿,或许仍然只记住了胡克定律,甚至还会跟一个荷兰人专职造显微镜的列文虎克搞混。但其实那个男人真的那么努力又那么虚浮,吵了那么多的架,却输给了空谈。

早点睡吧,活得比对手更久一些,其实比什么都实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