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子腾之女为啥嫁了保宁侯之子?还记得被贾母掰谎的凤求鸾故事吗

 姜子说古书 2022-01-24

  题:王子腾之女为啥嫁给了保宁侯之子?还记得女先生说书被贾母揭穿之事吗?

  文/姜子说书

  青埂峰下一顽石,曾记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见《石头记》!

  荣即华兮华即荣,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红楼梦》!

  声能两歌手两牍,两鉴风月两生花!以诗传史石上墨,谁识画眉昭风流?

  女儿未嫁将未降,末世忠义明闺阁!先时名号通灵玉,来时姓氏原是秦。

  源为二玉演二宝,慷慨隽逸作姽婳,荣源宁演隐甄氏,《胠箧》《南华》续《庄子》!

  ——《石头记》序

  《红楼梦》故事里,第七十回,大观园重新起诗社,林黛玉因为一首桃花诗,被举荐为社长,而史湘云却也一时兴起,添了一首柳絮词,自己觉得很赞,分享给众人,众人也都跟着填起了柳絮词。

  就在这一回,出现了一桩喜事,当时四大家族中最得势的王家的当家人王子腾,要嫁女儿,对方是保宁侯的孩子。原文中交代道:

  偏生近日王子腾之女许与保宁侯之子为妻,择日于五月初十日过门,凤姐儿又忙着张罗,常三五日不在家。这日王子腾的夫人又来接凤姐儿,一并请众甥男甥女闲乐一日。贾母和王夫人命宝玉,探春,林黛玉,宝钗四人同凤姐去。众人不敢违拗,只得回房去另妆饰了起来。五人作辞,去了一日,掌灯方回。

  首先是婚嫁的婚期,是五月份,那是花神退位的芒种节之后不久的日子,在遮天大王的圣诞之后,亦是端午节后,五毒并出的日子。

  其次,王熙凤作为王家的女儿,长期不在贾家,却在王家,这似乎也合乎常理,毕竟,王子腾是王熙凤的叔伯,王熙凤口口声声说自己的王家的女儿,即是能干,这样重要的日子,当然免不了以娘家为重,回娘家帮忙。

  再次,古代的礼法,舅舅家的事,是非常重要的,于是乎,宝玉、探春、宝钗也跟着去了,但是,有意思的是,林黛玉居然也去了,林家的女儿,跟王子腾似乎没有亲属关系呀。

  最后,最大的问题,得回到两位新人身上:王子腾的女儿究竟是谁?书中为啥不见她正面出场呢?

  看官听说,王熙凤如此重要的角色,父亲却来历不明,文中竟然只字不提,而作为书中后期四大家族中看似地位最高的人物王子腾,他的子女不应该比王熙凤更加出名吗?

  经常看姜子解读《红楼梦》的朋友一定知道,这《石头记》里的石头,乃是传国玉玺,“怀金悼玉”实乃悼明之作。

  荣国府乃是林家,即朱家,宁国府乃是薛家,即爱新觉罗家族,王子腾、王子胜等人,乃是李自成,王熙凤亦是薛家之人,乃是康熙。

  也就是说,王子腾嫁女儿,便是女先生所说《凤求凰》故事,是李自成为他人作嫁衣裳故事,而那个渔翁得利者正是金陵人氏王忠的公子王熙凤。

  不信?我们一起来慢慢回看这个《凤求凰》的故事,作者明白告诉世人,这是一段新书,而且是乱世中的故事。

  贾母便问:“近来可有添些什么新书?”那两个女先儿回说道:“倒有一段新书,是残唐五代的故事。”贾母问是何名,女先儿道:“叫做《凤求鸾》。”

  看官听说,《凤求鸾》的故事背景为啥是残唐五代呢?因为《红楼梦》开篇交代故事缘由,空空道人问石头这个故事的朝代年纪,石兄答以“假借汉唐等年纪添缀”,故称皇都为长安大都,其实乃是明末清初的北京城。所谓残唐者,明末也,咱们接着往下看书中所说之事。

  女先儿道:“这书上乃说残唐之时,有一位乡绅,本是金陵人氏,名唤王忠,曾做过两朝宰辅,如今告老还家,膝下只有一位公子,名唤王熙凤。”众人听了,笑将起来。贾母笑道:“这重了我们凤丫头了。”

  看官听说,便是书中随便一个丫鬟、小厮的性命,作者也不曾大意,怎么会让故事的男主人公重了贾府的二少奶奶王熙凤呢?因为作者说的就是王熙凤的故事。

  女先生又说道:“这年王老爷打发了王公子上京赶考,那日遇见大雨,进到一个庄上避雨。谁知这庄上也有个乡绅,姓李,与王老爷是世交,便留下这公子住在书房里。这李乡绅膝下无儿,只有一位千金小姐。这小姐芳名叫作雏鸾,琴棋书画,无所不通。”

  既然薛家即清朝,王熙凤是康熙,保宁侯就是宁国府族长,那么,故事里李乡绅的千金小姐雏鸾又是谁呢?正是王子腾的女儿!毕竟,《红楼梦》里的李家原型也是李自成,李乡绅这名字大有趣味。

  贾母忙道:“怪道叫作《凤求鸾》。不用说,我猜着了,自然是这王熙凤要求这雏鸾小姐为妻。”

  既然姜子已经明白告诉大家人物原型,那么,王熙凤娶雏鸾的隐喻,想必大家也能猜到了,自然是指清军从李自成手里夺了江山。

  同样的隐喻,作者在书中反复提及,比如大房的贾珍娶了三房阵营的尤家之人,大房的薛蟠得了三房阵营夏家的嫁妆。这嫁妆便是汉人的江山。

  《红楼梦》故事里,作者为啥安排贾母掰谎呢?一则讽刺薛宝钗这个窥视宋玉的东邻,是最没趣儿的佳人才子,满腹文章去作贼,是写清朝帝王这个窃国大盗。

  众人听了,都笑说:“老太太这一说,是谎都批出来了。”凤姐儿走上来斟酒,笑道:“罢,罢,酒冷了,老祖宗喝一口润润嗓子再掰谎。这一回就叫作《掰谎记》,就出在本朝本地本年本月本日本时,老祖宗一张口难说两家话,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是真是谎且不表,再整那观灯看戏的人。”

  你看,作者还怕世人看不明白,最后又借王熙凤之后道明事情本末,此事就出在作者写书的本朝本地本年,世人观灯看戏,却不知戏中话外之音,正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此书表里皆有寓也!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