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南一“怪异地带”蛇虫植被长期异常,2012年专家调查揭惊人真相

 Loading69 2022-01-25

在海南岛的腹地,黎母山脉的深处,自古便存在着一处“神秘地带”,面积大约10平方公里左右。由于该区域内的动植物状况长期表现异常,而且千百年来都是如此,因此古代海南的黎族同胞一直将其奉为“圣地”,保持着相当的敬畏。

第一、“神秘区域”究竟有何奇异之处?

如下图所示,“神秘区域”所在地位于海南岛的中心地带,当地有个牙叉镇,为目前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的县府驻地,“神秘地带”就在牙叉镇东南方向9公里处。

文章图片1

箭头所指处即“神秘地带”所在方位,位于海南岛内陆的中心地带

在中国历史上,由于海南岛所在的地理位置远离中原,所以一直被历代中央王朝视为偏远流放之地。

但就算是被流放之人,到了海南后一般也只是在海岸线附近活动,很少深入海南岛腹地的崇山峻岭中,所以一直到了近代,海南岛岛内核心地带的情况才逐渐被外界所知。

在这些流出的信息中,就夹杂着“神秘圣地”的一些奇特传闻,只不过一直没人相信这些,都认为是海南中部山区黎族同胞流传的某种传说罢了。

上世纪90年代初,中科院组织考察队深入海南岛中心地带的山区探矿,这时候科技工作者们才发现当地老乡口中的“神秘之地”一事并非空穴来风。这个“神秘区域”不但真实存在,而且在该区域内确实有很多无法解释的异常情况出现

据当时考察队探查,该区域的异常之处主要有3个

一是动物异常

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岛内蛇虫极多,但令人惊异的是,这个“神秘区域”不仅自己不生蛇虫,连它外围的蛇虫也从来不进去

外围的毒蛇毒虫一旦游走到这个区域的边界,不但不敢越雷池半步,甚至很快会掉头离开,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将其驱离了一样。

第二个情况是植物异常

据当地传说,几千年前黎族的先祖到了这片神奇之地,在这里他们得到了“雷公神”赐予的茶叶种子,此后黎族乡民便在这里种植茶叶。

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片区域内的茶叶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周边地区,外围地区茶树大约要生长3年才可采摘,但在这里只需要2年就行,而且此处出产的茶叶口感远好于周边地区种出的茶叶

“神秘区域”与周边农田紧密相连,二者一样的气候一样的土壤,为何偏偏就这块区域里的农作物与众不同呢?

“神秘区域”内种植的茶树

第三个异常是来自考察队自身的发现

当时考察队里有位地质学家叫王道经,为中科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研究员,他在随队进入该区域探查时,发现自己所戴的苏联产手表被磁化,同时考察队当时所带的摄像机也无法正常工作。

种种情况表明,这块黎族老乡口中的“神秘圣地”确实有不同寻常之处,至于原因那肯定不是“雷公神”的赐福,它之所以有这种种异常,一定是有着某些我们尚不清楚的因素在起作用,换言之,这才是真正的“圣地之秘”

第二、央视调查组的发现

如此神奇之地自然引起了央视的关注。

2012年,一支由央视记者和相关专家组成的调查组来到了“神秘之地”,以期揭开此地的真相。

调查组首先希望揭开的是农作物生长异常之谜

据调查组对“神秘区域”内外土壤采样分析结果,“神秘区域”内的土壤样品钾含量明显高于区域之外的土壤

文章图片4

央视采访专家截图

钾肥是农作物必需的三大肥料之一,它可以促进植物体内酶的活化,增强光合作用。因此专家们判断,“神秘区域”内茶叶生长迅速,很可能正是得益于此地钾含量较高的缘故

至此该区域内植物生长迅速的原因基本算是被找到了,但一个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此处的钾又是从哪来的呢

在对“神秘区域”的实地考察中,调查组发现了温泉和几块疑似玄武岩的黑色石头,这表明该地区似乎曾经历过火山喷发。如果是这样,那此处钾含量高于其他地方也就有了解释——火山喷发带出了地底的钾

但调查组很快又发现,此处这种黑色石头的数量实在太少,如果是火山爆发,那么这里的玄武岩应该成片成片地出现才对,绝不会只有这么区区几块零散碎石。

接着调查组仔细观察了他们找到的玄武岩,结果发现这些玄武岩和其他地方居然有点不一样——上面存在有玻璃状的晶体(如下图)。

文章图片5

央视调查组找到的带有玻璃状晶体的黑色石头

坦言说,如果不是地质专家,很少有人能认出这到底是种什么石头,作者君虽然也不是搞地质研究的,但我恰好认识它,只因此物在中国历史上大大有名,唤作“雷公墨”,又称“霹雳针”

第三、“雷公墨”究竟是什么?它与“神秘区域”有何关系?

央视展示的这块玻璃状物质明显,从品级上看其实算是“准宝石级雷公墨”,下图中这种雷公墨才是常态。

文章图片6

雷公墨原石标本

早在唐代,我国对雷公墨这种奇特的石头就有所记载:

唐刘询《玄岭表录异》:雷州骤雨后,人于野中得髯石,谓之雷公墨。

唐陈藏器《本草拾遗》:霹雳针,无毒。主大惊失心,恍惚不识人……此物伺候震处,掘地三尺得之……出雷州,并河东山泽间,因雷震后时。多似斧,色青黑,斑文,至硬如玉。

唐房千里《投荒杂录》:又时有雷火发于野中,每雨霁,得黑石,或圆或方,号雷公墨。

据上述史料记载,雷公墨多在广东雷州半岛附近出产,而据现代考证,海南岛、雷州半岛、广西、福建、台湾等地均为雷公墨在中国的主要产地,与古籍记载基本一致。

文章图片7

全球雷公墨产地分布图

从上世纪初6开始,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便对雷公墨这种奇特石头的起源进行过研究,一开始有假说认为此物是月球火山喷发出的物质掉到地球后形成,不过这种假说支持者甚少。

而真正解开它的来源之谜,是在核武器被发明以后

科学家发现,核爆之后爆坑内留下的玻璃状物质与雷公墨具高度相似性,后通过对核爆成坑、核爆炸玻璃、撞击玻璃的对比研究,以及对雷公墨化学成分、微量元素的综合分析,最终发现此物是形成于陨石撞击地球的过程中,所以到现代它有了个新的名字——陨石玻璃。(《“天外来石”雷公墨》,华南地质与矿产,2018)

在节目中,央视调查组在“神秘区域”找到了不少此类陨石玻璃,那么这个“神秘区域”会不会是个陨石坑呢

但如果只有陨石玻璃还是说明不了什么问题的,毕竟华南不少地区都出产雷公墨,除非是在此处找到了不可辩驳的铁证——真正的陨石,那么“陨石坑说”才能真正成立。

第四、王道经的调查与寻找

本文开头曾提到过这位叫王道经的地质学者,他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对“神秘区域”进行考察的专家之一,其实早在那时,他就怀疑这个所谓的“圣地”是个巨大无比的陨石撞击坑

当年他在考察“神秘区域”时,由于工作需要,特意去查阅了“神秘区域”的卫星遥感图,但就是这个举动,让他有了惊人的发现。

当时王教授在观察卫星遥感图时,便隐约发现这片区域似乎是个类圆形,其直径约为3.7公里,在圆形的边界则围绕着一圈隆起的山丘,当地人称这圈山丘为“峨剑岭”

由此王教授迅速在脑中勾勒出了整个“神秘区域”的地形,他惊讶地发现,此处“神秘区域”竟然呈现出典型的环形山构造。而环形山能够形成,就只和两个原因——陨石撞击或火山喷发有关。

之后他又多次对该区域考察,发现“火山说”的证据并不充足,至此这处环形山的形成原因就只剩下唯一一个——陨石撞击说

此后王教授便投入了验证“神秘区域”为陨石坑的相关研究。但令人遗憾的是,尽管他在区域内找到了不少因巨大力量冲击地面形成的地质证据,但最为关键的物证陨石他却一直未曾找到

为此他一有空就泡在“神秘区域”里搜寻,甚至还发动当地群众帮他一块寻找,但几个月过去了,他依旧一无所获。

时间一晃到了1995年,这一天一位黎族老乡突然来找到王教授,说他的孩子向他提到,以前与小伙伴在河里玩耍时曾看到过黑色的石头。

王道经教授

黎族老乡的话瞬间点醒了王教授,他立刻意识到如果有残存陨石,这么多年过去,它们中有些很可能被冲刷到溪流的下游,如果他去这些溪流的底部寻找,或许会有真正的发现。

想通了这一节的王教授大为兴奋,无论怎样现在有了个稍微明确的目标,比他原来漫山遍野撞大运的方式要好太多。

据考察,在“神秘区域”内共有2条较大的河流,中途又分为7条小溪,而这些小溪的下游,正是王教授将要搜寻的重点。

此后王教授的身影频频出现在小溪边,幸好“神秘区域”内没有毒蛇毒虫,否则他长期出现在水源附近,说不定会遇上危险。

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找对正确寻找方向后,王教授很快就有了收获。

一天他在白沙农场24队正北方向300米处的一条小溪边搜寻,中途停下来洗手,无意中看到水下静静地躺着一块石头。

这块石头和“神秘区域”内的石头无论颜色还是形态都有一定差别,王教授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伸手将这块石头捞了起来。

谁知这块石头刚一入手,王教授便激动得差点跳起来,他知道很可能找到了正主,因为这块石头比其他石头明显重了太多

这块石头的发现让王教授如获至宝,他立刻带着它赶赴内陆进行化验,以确定这块石头是否就是他苦苦寻觅的天外来客。

文章图片11

王教授找到的石头

第五、这块石头究竟是否陨石?

在回到内陆后,王教授找到陈国达院士以及欧阳自远院士帮忙测定,在经多种实验分析后,最终确定该石头是一块“富钙无球粒陨石”,年龄约为44.38亿年,与地球几乎同龄。

这块陨石的出现,基本确证了“神秘区域”就是一个特大号的陨石坑,但惊喜远远不止如此,在接下来对陨石成分的测定中,王教授和科学家们还有更加惊人的发现

专家们在这块陨石中共计发现了55种矿物成分,而其中有4种竟然是地球上从未发现过的外星物质

这些外星物质究竟是什么?

很遗憾,我也不知道。

不过我搜天寻地,总算找到了当初王教授在这块陨石被检测完后发出的公开论文。

在这篇论文中附有一张表,上面列明了检测出来的具体成分。

文章图片12

目前公开的陨石成分表,图源:《海南岛白沙陨击坑及其成坑陨石》,王道经,王秀娟

至此,海南白沙“神秘区域”的真相终于掀开了最神秘的那层面纱,接下来要考证的,是当年那颗陨石究竟有多大,还有是什么年代发生的此次超级撞击。

首先取得进展的是撞击年代测定,结果同样令人不可思议

在确定“神秘区域”区域为陨石坑后,王教授随即对在坑底发现的黑色玻璃质石头进行了同位素测定。

测定结果显示,这种黑玻璃形成年代在距今70万年前左右,它意味着这场惊天动地的天地大冲撞就发生在70万年前

坦言说,这个时间非常出乎人的意料,不是太远,而是距离今天太近。要知道那时人类先祖直立人甚至都已经出现了上百万年了,而我们在华南地区的直立人祖先们,很可能亲眼目睹了那颗小行星从空中飞过撞向海南的惊天一幕。

文章图片13

第六、白沙陨石坑内蛇虫与植物异常的原因是什么?

据现代对白沙陨石坑范围及爆炸威力的测算,当时飞来的大约是一颗直径为380米的小行星,它原本在宇宙中游荡,有一天它突然对着地球笔直地冲来,目标正是今日的海南岛白沙县境内。

当时白沙县的所有生物们根本不知大祸临头,依旧在玩耍的玩耍,觅食的觅食,就在不久之后,天边突然出现了一团巨大的火球,向它们径直飞来。

地面上一些感知敏锐的生物们似乎已经意识到了不对劲,开始四处奔逃,但它们的速度又如何比得上以宇宙速度飞来的小行星。此时的小行星在大气层的摩擦下已变得通体通红,全身上下燃烧着熊熊烈焰,宛如地狱冲至人间的魔神。

几分钟后,小行星拖着巨大的尾焰接近了地面,这时地上所有的生物都已感受到了末日的来临。但还没等它们做出什么反应,一股暴虐的气爆威压就猛地压了下来,所有生物被瞬间压成肉饼。

紧接着一团巨大的蘑菇云“轰”地腾起,爆心中央的一切生命被瞬间气化,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向四面扩散,摧枯拉朽横扫一切。

这在这次毁天灭地的爆炸中,撞击坑地下数十米甚至数百米深的物质被抛洒出来,覆盖在了撞击坑的表面。据后来测定,该地岩层含钾量极高,所以这些被抛洒出来的物质令撞击坑成了一个富钾之地,植物也因此生长迅速

至于此处蛇虫趋避的原因,王教授有个推断。据他考察,陨石坑内硅酸盐物质含量较高,而盐类恰恰是蛇虫等物的克星,所以这个陨石坑才“百毒不侵”

当然,这是王教授的个人推测。

作为我个人看法,此处蛇虫不生恐怕与那颗小行星的自身成分有关,毕竟之前在陨石中查出了包含4种外星物质在内的55种成分,说不定这其中就有某种物质在对蛇虫起作用,这就需要将来的进一步研究了。

除此之外,科学家们还发现当时那颗小行星很可能没有爆炸完全,据现场痕迹推测,当时爆炸的能量约为360颗广岛原子弹的当量,即540万吨TNT。

这个爆炸能量与该小行星380米的直径相比完全无法对等,所以科学家们认为这颗小行星很可能还有个巨大的残骸砸进了地底之下,如果能找到它并挖掘出来,那几乎可称得上是无价之宝,对人类研究宇宙将有不可估量的巨大科研价值。

小行星砸入地面示意图

如今当地政府亦在准备着手探测寻找这颗可能存在的残骸,如果残骸能被最终找到,或许此地局部地区地磁异常等问题也能得到相应解释,在此衷心希望这场别开生面的“陆地打捞”,能早一天到来。


参考文献及资料:《海南岛白沙陨石坑的遥感图像解译与验证》,中国地质,1993;

《海南岛白沙陨击坑及其成坑陨石》,地质科技情报,1995;

《白沙神坑》,中央电视台,20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