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鹰楼”轶事

 行者aw7sg93q3w 2022-01-25


图片

吉林街52号楼体上的鹰雕塑,朱晓松摄。

图片

西大直街65号楼顶上的鹰雕塑,马佳·隼一摄。

吉林街52号“大鹰楼”的历史较为清楚,而西大直街65号“大鹰楼”的历史却鲜为人知,以至于以讹传讹。中东铁路历史专家郑琦老师对这座“大鹰楼”非常了解,为此专门撰写了关于它的文章,经删减后于2021年3月24 发表在《新晚报》哈尔滨记忆专栏上。经郑琦老师授权,在《故纸旧影哈拉滨》发布此文的完整版。

感谢龙广主播沈航友情录制“大鹰楼”轶事片段

“大鹰楼”轶事

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松花江街的南尽头,与西大直街交角处(现松花江街110-118号),有一栋始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的L型三层砖混结构楼房,它被老哈尔滨人亲切称为“大鹰楼”。

图片

图片

“大鹰楼”因鹰而得名,属日本近代式、装饰艺术运动风格建筑。
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哈埠臭名昭著的大汉奸、大恶霸姚锡九,靠残害工人,发了横财,卖身投靠日伪政权,在哈尔滨道外太原街、桃花巷、七道街、十道街、十三道街、十四道街、十五道街以及马家沟、巴陵街处处都有他的房产,用作开设妓馆,设赌抽头,贩卖毒品。姚锡九房产之多,令人咋舌,甚至远在辽宁的大连都有他的房地产。1938年,姚锡九依仗势力,又取得了在中东铁路时期预留给建造教堂的地段内建造商住楼的权力。
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解放。7月28日,姚锡九被新建立的人民民主政权公开审判并处决。“大鹰楼”,作为敌伪财产被没收。东北民主联军进驻哈尔滨后,这里曾作为东北民主联军林彪警卫团团部使用。建国初期,东北行政委员会建筑工程局第二工程公司在此办公,1956年该公司与东北一公司合并后成立东北三公司迁至道里区友谊路新建办公大楼内办公(注:1955年建,后为省军区大楼)。“大鹰楼”作为东北行政委员会建筑工程局干部训练班期间,曾为东北援建大西北培训了大批骨干人才,参加全国援建大西北建设。1956年,建筑工程局全部搬出后,“大鹰楼”又作为黑龙江省手工业管理厅办公、住宅楼使用。后来,又先后作为黑龙江省工艺美术社、服装厂、电子元件厂和黑龙江省电子器材公司等单位使用。
 
揭开洋字码“0325”之谜
 
“大鹰楼”建成以来,吸引过往行人无不驻足观望的是栩栩如生的雄鹰雕塑和女儿墙上的那组格外醒目的“0325”阿拉伯数字。这组数字一直是哈尔滨的不解之谜之一,令人猜测,迷惑不解。几十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种说法是:“该楼是由犹太人建造的,完工时建造者在建筑女儿墙显著位置上留下的希伯来纪年”,还有一种说法是:“'0325’这一数字,是1903年2月5日的缩写的建筑年代标记”此说流传甚广。更有人大胆的猜测“0325”这组数字与大楼倒塌事故有关,是建设者为记录下这几经倒塌而最终建起的大楼所用建设的天数。以上这些说法均无出处,更无史料支持,令人难以接受。
据笔者依据文献资料考证,“0325”其实与上述各种说辞均不关联,实属凭空臆造。“0325”这组数字原本就是简单的建筑用地地段编号而已。只不过,这种把房屋所在地段编号作为建筑物的标记放在大楼的显著位置上,在哈尔滨也是极其罕见的。这应该是现存仅有的一处。这是否也与“大鹰楼”建造之时所发生的几次倒塌事故有关,就不得而知了!

图片

轰动一时的“盗马事件”
 
我家在松花江街的第二处住所也在“大鹰楼”的对面,两处建筑隔街相望。家母晚年曾经对我讲起许多发生在“大鹰楼”的有趣故事,多数已从我的记忆库中消失或已模糊不清了。说起来,记忆最深的要算是这起“盗马事件”了,至今难以忘怀。
在“大鹰楼”东北民主联军林彪司令部警卫团用地院子的西北角,有一排木板棚,是警卫团的马厩,里面饲养着几匹供首长使用的军马,各个膘肥体壮。有一天不知是什么时候首长的一匹叫“小黑龙”军马被盗了,这下可惊动了警卫团上下官兵,忙着四下寻找,战士们搜遍临近的大街小巷,就连我们家的俄国人房东的住宅和我们住的大院每一个角落都没有放过,仓房是重点查找的地方,一天下来不见踪影。无奈之下,团部四处张贴寻马告示,悬赏捉拿。一时间,远近居民,商贩人皆尽知。隔日,经一知情者密报,在哈尔滨西北角的“杨马架子”(现哈西万达广场)一带,将盗马贼擒获,此时的军马只剩下一锅香味四溢的肉汤。

图片

宋藏1938年《哈尔滨全图》,此时“大鹰楼”位置已经有街牌号为“137至143”。

盗马贼被捉到了,警卫团驻地的院子热闹起来了,附近的居民和西巴扎市(注:巴扎市因俄语市场“Базар”发音而得名。在“大鹰楼”临近大直街一侧,东起现在的复兴街东至现教化街,即现哈尔滨工业大学主楼一带。是1908年哈尔滨市董事会接收中东铁路移交的新市街西市场。)的小商贩们都围拢过来,只见在几名持枪战士的看押下,盗马贼一人,五花大绑的站立在烈日下的院子正中。不多时,就被关押到“大鹰楼”的地下室,等待他的将是军法的审处。
 
“大鹰楼”小俱乐部往事
 
在“大鹰楼”三楼西侧,有一个使用面积不算很大的俱乐部,这个小俱乐部最初的使用功能已无处考证。在我的记忆之中,这里是所在单位的活动室,室内有军棋、象棋、克朗棋等各种棋类,还有两台乒乓球案子。我儿时学打乒乓球就是在这里开始的。
俱乐部里留有我儿时许多美好的回忆,以及我的父辈与这里息息相关的故事。

图片

笔者的父亲(左侧站立者)在给苏联专家做教学翻译

图片

笔者父母亲晚年在自家房前合影,他们的对面就是“大鹰楼”


(一)文化补习夜校之《俄语日常生活用语》速成班
1946年,在东北民主联军林彪司令部警卫团使用期间,三楼的小俱乐部曾经开办过文化补习夜校,帮助战士们学习文化,其中还开办了一个《俄语日常生活用语》速成班,主要是教授口语会话,为的是尽快解决初到这里的干部,战士上街购物时语言不通,无法交流的困境。当时,哈尔滨还是一座华俄杂居,随处可见俄国人的城市。
家父因通晓俄语,家又以“大鹰楼”为邻,被聘请为夜校的义务教员,每天下班后义务教授俄语日常生活用语。据家母生前回忆,家父那时在铁路工务部门任技术主任工作,尽管每天工作都很忙,但是下班后总是匆匆吃上一口饭后,就去了夜校。在他耐心地辅导下,学员们进步很快,短时间内就掌握了一般的生活用语,方便了日常生活,极大地解决了因语言不通所带来的不便。为此,在速成班结束时,警卫团王团长还亲自赠送给家父一条缴获的日本军用毛毯,留作纪念。这条军用毛毯保暖性极好,1968年还随我下了乡,最后毁于一场火灾。

(二)援建大西北建设的“干部培训基地”
东北民主联军撤出哈尔滨后,建国初期,东北行政委员会建筑工程局第二工程公司在此办公。
1955年,党中央首次提出“建设大西北,支援新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
为积极响应党中央的伟大号召,东北行政委员会建工局第二公司支培训中心就设在“大鹰楼”三楼上的小俱乐部里,一批又一批的干部在这里经过短时间的集中培训后,奔赴祖国的大西北。

图片

朱俊峰在“大鹰楼”前留影,摄于1954年。

据现年87岁老人朱俊峰回忆,1954年他从东北师大毕业后,被分配到东北行政委员会建工局第二工程公司工作。他曾经参加了支援大西北建设干部集中培训工作,并赴兰州做好新到职工家属的安置。
1956年1月30日,哈尔滨市政府举行欢送建筑大军支援大西北建设盛会以后,经过培训的干部,职工携家眷,乘专列从哈尔滨西香坊火车站启程,一批又一批奔赴祖国的大西北。

图片

2020年9月份,郑琦与李昌文

现如今健在,已是97岁高龄的我的大舅李昌文,当年正在东北行政委员会建工局第二工程公司工作,就是在这里进行短期的干部培训之后,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赴西北甘肃省兰州市工程总公司,承担甘肃省的重点工程基本建设任务离开了哈尔滨。这一走就是65年。去年我与老伴专程去西北兰州看望年事已高的他时,他还满怀深情地问起“大鹰楼”,并向我们讲述一些发生在“大鹰楼”里的故事。当我告诉他“大鹰楼”现已被市政府列为优秀历史建筑加以保护时,老人家的双眼湿润了。
 

图片


“大鹰楼”的鹰飞走了!
 
相传“大鹰楼”建造之时,因工程速度过快,施工质量出现了问题,楼体曾几经发生倒塌事故。建成后,为辟邪起见,姚锡九令人在建筑物转角处女儿墙上方安放两对展翅高飞状雄鹰雕塑,栩栩如生,不想竟成为该建筑的点睛之笔,令无数过往行人驻足观看,于是新建成的商住大楼,就有了“大鹰楼”的称谓,沿用至今。(注:原两对雄鹰雕塑文革中均被铲除,现存的一对为改革开放后复制)。
 
“大鹰楼”因独特的鹰雕塑而闻名,现如今被列为哈尔滨市三类历史建筑,挂牌保护。然而,令人遗憾的是2018年9月,“大鹰楼”的鹰突然飞走了,不知了去向。笔者看过《生活报》刊发的报道后感到:哈尔滨市三类历史保护建筑上的这对展翅高飞的雄鹰雕塑难道就真的到了无法修缮,非得拆除的地步吗?笔者认为,单纯由于雕塑表面破损,有坠落物掉下,不是拆除“鹰”的正当理由,难以服众!未经报批任意拆除历史保护建筑的重要构件是极其错误的,更是一种违法行为。就此事笔者专门请教了哈尔滨青年雕塑家黎纲峰,得到雕塑家的肯定回答:“鹰”雕塑出现这种破损情况,绝对不应该拆除,修复是可行的,而且是很简单的一种工作,费用也不高。
笔者认为:“大鹰楼”既然被哈尔滨市政府确定为历史建筑保护,那它肯定是有价值的老房子,就应该也完全有办法来保护。
众所周知“大鹰楼”,因鹰而得名。失去了鹰的建筑,今后又该如何称谓?

“大鹰楼”鹰拆除前后对比照

图片

图片

以下照片来自于马佳·隼一拍摄

图片

摄于2016年。

图片

西大直街与利群街转角处,大楼正门。

图片

西大直街一侧楼体立面

图片

西大直街与松花江街转角处

图片

图片

图片

松花江街一侧

图片

松花江街一侧,大楼院内


作者简介

郑琦  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员,哈尔滨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哈尔滨市文物保护专家顾问组顾问等,《哈尔滨市历史文化名城规划与保护丛书》编委会委员。主要著述有《中东铁路与哈尔滨枢纽城市建设纪略》《中东铁路编年简史》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