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博宇:十八弟子闯红楼,开局便遇苗魔头——2021年秋《红楼梦》研究课程总结

 古代小说网 2022-01-25


列位看官,咱们书接上回。

在山的那边江的那边,有一家九乡河文理学院,俗称南京大学的就是。院里有一位苗姓宗师,自称曹雪芹的“转世灵童”,[1]开班教学,号为“小妖特训营”,这位宗师也人送诨号——“苗魔头”。每逢有狂徒前来挑战,苗魔头出手便是一招“《红楼》回目倒背如流大法”,将来人绕得不知天地为何物。

[1]《枣窗闲笔》载:“其人(指曹雪芹)身胖头广而色黑,善谈吐,风雅游戏,触境生春。”苗师尝戏称:“这写的不就是我吗?”遂自比为曹雪芹的“转世灵童”。(一粟编:《红楼梦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64年,第14页。)

     话说这日也是合该有事。二十余名弟子在教务网站闲逛,突然看到一个叫“《红楼梦》研究”的劳什子,几位老江湖登时便觉大事不妙,拔腿就跑。[2]却不曾想,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剩下十八弟子便被苗魔头摄进红楼,入了“小妖特训营”。

[2]“《红楼梦》研究”系南京大学文学院专业选修课,主要面向中高年级本科生开设,外院系同学亦可选修。根据本科生院选课规定,开课前两周可自由退课,经过一轮“淘洗”后,最终只剩下18位正选同学。

      看官,你道这红楼是什么所在?

从下往上分为九层:曹雪芹的家世及家族情结、曹雪芹的生平与创作、《红楼梦》的版本与传播、《红楼梦》的批评与接受、《红楼梦》的思想、《红楼梦》的叙事艺术、《红楼梦》的人物塑造、《红楼梦》的续书与仿作、《红楼梦》的研究历程。[3]

[3]在实际授课中,苗师以回目背诵带动文本细读,将问题研讨与专题讲授相结合。每周着重研讨一到两个问题,如:“如何从内证和外证两个角度证明《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黛玉葬花一共葬了几次?为什么一个书中没有直接描写的情节却成为经典片段?”“'冷月葬花魂’和'冷月葬诗魂’,哪种方案更好?”需要说明的是,很多问题其实并没有确切的答案,但培养言之有据的学术素养是研讨的最终目的。

“葬花魂”VS“葬诗魂”

弟子甲高声喊道:“这红楼有何稀奇?我家也有《红楼》!”

只见苗魔头不慌不忙,拿出手机,布置一作业:“把家里所有和《红楼梦》有关的书放在一起,拍个照片发到群里。”

一时间,直杀得人仰马翻,好几名弟子发现家传至宝《红楼梦》竟是盗版,羞愤欲绝,纷纷回转心意:“大师,我悟了!”

部分同学的藏书

弟子乙仍不服输:“区区一部小说,我自中学起日日研习,如今可谓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你这座红楼有何妙处?”

苗魔头厉声喝道:“我且问你,你可知脂砚斋为谁?曹雪芹父亲为谁?续书作者为谁?”弟子乙尚未来得及祭出《谁知脂砚是湘云》,便被“梦溪三问”[4]震出了内伤。

[4]刘梦溪先生在《红楼梦与百年中国》一书中提出,《红楼梦》研究存在“四条不解之谜”和“三个死结”。所谓“三个死结”,即:“一是脂砚何人;二是芹系谁子;三为续书作者。”刘先生指出:“除非发现新的材料,否则这三个死结就将继续结下去,谁都休想解开。”(刘梦溪:《红楼梦与百年中国》,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414-420页。)

      苗魔头收了神通,双手别在身后,沉吟良久,叹道:“这三个问题我也答不上来。红学到了化境,不是要让你们能解答所有问题,而是敢于正视并承认那些回答不出的问题。这种悬置问题的做法,并非偷懒的遁词,而是上下求索以后得出的科学结论。

而我之所以被称作'魔头’,就是因为坚持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那年华山论剑,天下群雄交手之际,我只大喊了一句:'百年红学史不过一场吵架史!’[5]一旁观战的民科便一拥而上,将我揍得鼻青脸肿。于是,只好隐居九乡河文理学院,教小妖、传大道。”

[5]苗师在《风起红楼》的《增订本后记》中说:“红学界的复杂和麻烦人所共知,有人用一潭浑水来形容并不为过,一部红学史就是一部吵架史乃至一部混战史,直到当下也未有丝毫改变。”(苗怀明:《风起红楼(增订本)》,南京:凤凰出版社,2021年,第406页。)

“大师,我们悟了!”众弟子纷纷拜服。

“不退课了?”

“不退了!”

“那好吧。尔等且听好,这九层红楼,每登一层,招式便深入一层。要想不走火入魔,需得修习本门独家内功心法……”

“是什么?”众弟子听后大喜。

“那就是——从下周开始,每周背十回回目,正着背、倒着背、跳着背,都得会!”

“啊?”

“喊吧,扯破嗓子都没人来救你们啦!哈哈哈!”苗魔头得意地大笑三声。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要问下回何时——只要钱到位……啊不,只要来到九乡河文理学院,持苗魔头签名照一张,即可继续收听。

小编有话说: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其实也将老师分成三类:解惑师、授业师、传道师。苗师就属于第三类。所谓“道”,应包含路径取向、治学理念、人生观念等。亲师信道,反之亦然,信道亦可促进亲师。

作为一名《红楼梦》的读者,我非常认同苗师在“《红楼梦》研究”课程中所传达的理念:

甲、将《红楼梦》置于中国古典小说的脉络中予以考察,而不是过分突出“红学”的特殊性;

乙、立足《红楼梦》文本,重视内部研究而不是把探佚等捕风捉影的事情当作所谓“内家功夫”;

丙、重视文献学之于《红楼梦》研究的意义,一是要重视《红楼梦》及红学研究成果的文献整理;二是要重视文献学视野中的《红楼梦》研究。

这是一门曾经一座难求的火爆课程,但苗师认为应为高年级本科生进一步深造打牢基础,所以提高门槛,以《红楼梦》为引子,讲读书法与研究法。最后,今年只有18名同学正选。这也是一门值得任何级别荣誉的精品课程,但苗师并未主动申请。我怕这样的课程以后会被各种记载“遮蔽”,所以想要记上微弱的一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