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尼萨迦达塔 | 《我是那》前言

 mayprc 2022-01-25

图片

我是那

——室利·尼萨迦达塔·马哈拉吉的开示录

I AM THAT

室利·尼萨迦达塔·马哈拉吉 著

灵智宝鬘翻译团队 中译

开篇引言

众生居住在“他”里面,“他”也居住在众生里面;“他”恩泽万物,是宇宙的至上之灵,是无限的存在。而我,就是那。

——阿姆利宾杜奥义书(Amritbindu Upanishad)

***

“他”遍布于一切,任何东西都无法超越,就像我们周围的宇宙空间一样,从里里外外完全包裹了万物,“他”是至高无上的不二之梵。而你,就是那。

——商羯罗阿阇梨(Sankaracharya)

***

求道者,指的是那些在寻找自己本来面目的人。

请放下所有问题,但有一个问题除外,那便是:“我是谁?”毕竟,你唯一确定的事实就是,你存在。“我在”是个既定的事实,而“我是某某”则不确定。请努力找出,你真正是什么。

要知道你是什么,首先就必须探究和知道你不是什么。

找出你所不是的一切——身体、感觉、思想、时间、空间、这个或那个——没有什么可能是你,不管是具体的、抽象的,还是能被你感知到的。感知这种行为本身就表明,你不是你所感知到的东西。

你越是清楚地了解到,在心智的层面上你只能被否定的术语所描述,你就会越快地走向你求道之路的终点,并且了悟到,你是无限之存在。

——室利·尼萨迦达塔·马哈拉吉

前言

室利·尼萨迦达塔·马哈拉吉的教言具有非凡的高度,它们直截了当,清晰地指向了至高真理,这些品质使得《我是那》这本书成为了一本极其重要的著作,所以,现今此书又有了增订本,这并不令人感到惊讶。事实上,许多人认为它是唯一一本真正值得学习的灵性书籍。

各种宗教和哲学体系都声称自己赋予了人类生命以意义,但它们本身都存在着某种固有的局限性,并且还用“甜言蜜语”把传统的信仰和观念、神学或哲学包装了起来。然而,信徒们迟早会发现,这些语言的意义和适用范围是狭隘的,于是,心中怀揣着的幻想破灭了,他们转而抛弃这些体系,如同科学理论一样,当被太多矛盾的实验数据质疑时,就会被抛弃。

一个灵修的解释体系,当被证明是不可信的、不能被合理地证明,许多人便会说服自己转换到其他的跑道上。然而,过了一段时间后,他们又会发现另一个系统也是狭隘的,且有矛盾之处。在这种接受与拒绝的无益摇摆中,灵性追求对他们来说,剩下的只是怀疑和不可知论,这导致他们沉迷于一种愚昧的生活方式,令生命陷入纯粹的功利主义,只是单纯地在消费着物质产品。然而,有时,尽管很少见,怀疑主义也会激发出一种对基本真相的直觉,这种直觉比文字、宗教或哲学系统更基本。奇怪的是,这是怀疑主义积极向上的一个面向。正是抱有着这种怀疑,同时对基本真相有着一丝丝的直觉,我偶然读到了室利·尼萨迦达塔·马哈拉吉的《我是那》,一下子就被他话语中斩钉截铁和不可动摇的确定性给震撼到了。尽管语言本质上是片面的,但我发现,马哈拉吉的话语是透彻的,就像光滑的玻璃窗户一样通透。

然而,没有任何一本灵性书籍可以取代老师本人的存在,只有上师直接对你说的话,才能完全拨除你的疑惑。在上师的临在中,心智划定的分界线消失了。室利·尼萨迦达塔·马哈拉吉确实就是这样的一位上师——他不是一位布道者,但他恰恰能为求道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指引。实相,从他身上散发出来,那是不可分割的、是究竟的,也是真实的。当尝到了他在《我是那》中话语的真味,并受到启发后,许多西方人前来拜见马哈拉吉,寻求开悟指引。

马哈拉吉对真理的阐释与智慧瑜伽(Jnana Yoga),也就是不二论吠檀多(Advaita Vedanta)的阐释并无二致,但是,他有自己的一套阐述方式。他说,我们周围五花八门的森罗万象,都是由五大元素构成的,是瞬息万变的,处于一种恒常变化的状态。它们也受因果规律的支配。所有这些特征也出现在身体和心智上,这两者也是瞬息万变的,并受制于出生与死亡。我们都知道,要认知世界,就只有借助于身体的感官与心智。正如康德(Kantian)所认为的那样,身心是人类认知事物的关联物,因此,它们也就具有了我们认知方式上的基本结构。这意味着,时间、空间和因果关系不是“客观的”,但也不是某种完全不相干的实体,它们属于精神的范畴,一切都在其中被塑形了出来。所有事物的存在和形态都取决于心智。而“认知”,其实是一种精神上的产物——透过心来看到的世界,是一个主观的、私人的世界,它随着心本身的躁动而不断地演进着。

心智自有其习性,是主观的,处于二元对立中;与不安分的心智相反的,是立于至高处的“我在”感,它则是无限的。我唯一能确定的事实就是,“我在”——不是笛卡尔(Cartesian)意义上的“我在”、不是“我思故我在”中那种对“我在”的反思,是没有用任何谓语来修饰的(没有谓语“思”)。马哈拉吉一次又一次地,将我们的注意力拉回到“我在”这一基本事实,以便使我们了悟到自己纯净的“我在”,从而摆脱所有那些自我构建的囚牢。他说:“唯一实事求是的宣言,就是'我在’,而其他的一切都只是推论。不需要努力,你就能把'我在’变成'我不在’”。

要领悟!真正的“体验者”并不是心智,而是我自己,是那种光芒,于其中一切事物都显现了出来。真正的我,是所有体验在根源之处的共同基础,一切从那里发生,那就是觉性(Awareness)。我们能觉知到的整个范围,就只是作为“我在”之中的一部电影,或是一个小点而存在的。这个“我在”,是对觉知的了知,是对自身的了知,并且它是不可描述的,因为它没有任何属性。它就只是我自己,而“做我自己”就意味着,成为存在的一切;存在的一切,都作为我自己而存在。没有什么与我是不同的——没有二元对立,因此,没有痛苦、没有任何烦恼。这便是那片爱的疆域,在其中一切都很完美。无论发生什么,都是自发的,不出自于任何的意图——就像食物的消化或头发的生长。了悟到这一点,就能从心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要领悟!在深度睡眠中,没有“存在这个或那个”的这种概念,但“我在”仍然存在。且好好看看这永恒的当下吧。记忆似乎是将过去存在的东西搬运到了现在,但发生的所有事情,确实,只发生在当下。只有在永恒的当下,各种景象才会显现出来,因此,时间和因果关系在实相中并不适用。我是先于世界、身体和心智的;我是那片疆域,它们在其中出现并消失;我是它们的源头,是遍在的力量,通过这种力量,世界及其令人痴迷的缤纷万象得以显现。

然而,尽管“我在”感有其首要性,但它并不是最高的,还不是究竟实相。这种“我在”的感觉或体验并没有绝对地超越时间。作为五大元素的精华,在某种程度上,“我在”依赖于物质世界。它产生于身体,而身体又是由食物构成的、由五大元素构成的。当身体死亡时,它就会消失,像香烛烧尽时火花熄灭了一样。当企及纯净的觉性时,不再需要继续存在,甚至不需要“我在”,它只是一个有用的指针、一个通向究竟实相的标示牌。然后,“我在”的这种觉知,毫不费力就终结了。真正遍在的“那个”是无法描述的,是超越语言的——这种“状态”才是最真实的,是一种纯净的潜在状态,它先于一切;“我在”和宇宙只是它的倒影。而智者(Jnani)所证悟的,正是此一实相。

你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认真地听从于智者,相信他、信任他,而室利·尼萨迦达塔·马哈拉吉就是智者的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藉由这样的聆听,你将证得他拥有的实相,那也是你的实相。他帮助你看清世界和“我在”的本质,他敦促你严肃且专注地探究身体和心智的运作,从而认识到你不是它们中的任何一个,并将其抛弃。他建议你不断地去回归“我在”,直到它成为你唯一的居所,在它之外,没有任何东西存在,直到自我(ego),其作为“我在”的一种制约,消失了。到那时,最高的觉悟不费吹灰之力就会降临。

请重视智者的话语,它能绕过所有的概念和教条。马哈拉吉说:“一旦了悟真我、对真我有了认知,并续而超越了真我,直到那时……否则,所有这些概念,所有这些无稽之谈都将继续,不绝于耳。”是的,它们是概念,甚至“我在”也是,但肯定没有比这更珍贵的概念了。求道者应该以最严肃的态度对待它,因为它指向了最高的实相。跟“我在”相比,没有更好的概念可以用来摒弃其他所有概念了。

我感谢本书的编辑,苏达卡尔·迪克西特(Sudhakar S. Dikshit),他邀请我为这本新版的《我是那》作序,从而让我有机会向室利·尼萨迦达塔·马哈拉吉致敬,他用最简单、最清晰且最有说服力的语言,阐述了最高的智慧。

杜威·蒂默斯马(Douwe Tiemersma)

伊拉斯谟大学(Erasmus Universiteit),哲学系

荷兰鹿特丹

1981年6月

图片

点击“图片喜欢作者”,支持原创翻译!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