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时候,女子怀孕为何叫“身怀六甲”?又是哪六甲?

 xdd响当当 2022-01-25
原创2021-10-29 15:11·历史优等生

人们在看古装剧时总会看到剧中人们形容怀孕的女子是“身怀六甲”。而流传下来的古诗里也能看到一些关于“六甲”的描述,例如元兴宗的“自跡诗书分战场,垂垂六甲皆科郎。”舒岳祥的“六丁六甲不得取,化作两峰撑青红。”等诗句都对这一词有所提及。

那么“六甲”到底代表着什么含义呢?古人用“身怀六甲”来形容怀孕的女子又是否有什么特殊的寓意呢?

古时候,女子怀孕为何叫“身怀六甲”?又是哪六甲?

一、朴实的愿望

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存在着一种古老的序数排列方式,即天干计数法。所谓天干就是人们常听到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因为“甲”被排到第一位,后来也这个字也逐渐引申出“第一”的意思。

古代科考制度中就以“甲等”来代指殿试,而所谓的“一甲第一名”就是人们常说的“状元”。因此,将“身怀六甲”用于形容怀孕的女子,是对她腹中胎儿的一种美好的祝福,希望孩子长大后能够进士及第,光宗耀祖。

古时候,女子怀孕为何叫“身怀六甲”?又是哪六甲?

除了十个天干,传统文化中还存在着十二个地支,也就是人们熟悉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在阴阳五行理论中,天干中的甲、丙、戊、庚、壬被称为阳干,而子、寅、辰、午、申、戌则是六大“阳支”。

由此,就可以明确,所谓的“六甲”就是阳干的“甲”分别搭配阳支而组成的“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和“甲戌” ,代表着增长、旺盛、强壮的特质。

古时候,女子怀孕为何叫“身怀六甲”?又是哪六甲?

中国古代是典型的小农经济,大多数的人家都过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不得不承认,在身体素质和体力方面,男性比起女性有着天然的优势。

因此,在资源相对短缺甚至可以说是匮乏的古代。多一个男性就意味着多一个可以耕地的劳动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里,越多的投入就代表着越多的收获。所以人们更希望生一个男孩子,来获得更多的养育回报。

古时候,女子怀孕为何叫“身怀六甲”?又是哪六甲?

同样也是在阴阳五行理论中,男性代表“阳”而女性代表“阴”,因此,“身怀六甲”也是古代重男轻女思想的一种体现。人们都希望怀孕的女子可以诞下男婴,为家庭带来更多的劳动力。

其实在更早的时候,人们除了用“六甲”代指男孩,也会用“六丁”来代指女孩,只是后期重男轻女的思想逐渐弱化,“六甲”也就用于泛指了。

古时候,女子怀孕为何叫“身怀六甲”?又是哪六甲?

中国古老的神话中,也有着“六丁六甲神”的故事。其中,“六丁”是六位女性神兵,道士常用六丁之法来召唤“六甲神”来预测他人的吉凶祸福。而“六甲”则是六位男性神兵,他们都是真武大帝的部下,有祈福驱鬼的能力,因此也被称为“制鬼神”。

古人以“六甲”来称呼还未出生的胎儿,也是祈祷神明的福泽能够降临在这个孩子和他的家庭身上。希望孩子能够像传说中的神兵一样,无病无灾,健康成长。

古时候,女子怀孕为何叫“身怀六甲”?又是哪六甲?

二、生命的轮回

与现代人使用公元纪年法不同,在中国古代,有一种从上古时期开始出现,并一直沿用至今没有中断的纪年历法——干支纪年法。所谓干支就是上面提到过的天干地支,把干支按其顺序分别搭配,一共六十个,因此以六十为一循环,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从“甲子”开始算起,一个循环即是六十年。在古代,医疗水平远不及现在,一个普通的感冒可能就会夺去人的生命,更别提遇到瘟疫、天花等流行病,更是束手无策。再加上干旱洪水、连年战乱等天灾人祸,六十岁已经算是“高寿”。

古时候,女子怀孕为何叫“身怀六甲”?又是哪六甲?

因此,人们把“六十一甲子”当做是一个轮回。“身怀六甲”也意味着已经逝去的生命开始进入新的轮回中。而且刚出生的小婴儿脸上也是皱皱巴巴的,像极了上了年纪的老人家。这种“轮回”的说法也就被人们渐渐流传开来。

三、新生的开始

“甲”在《说文解字》中的本义是指种下的种子发芽之后,破土而出的嫩苗所戴的种壳,即“甲,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也是因为它的本义,在五行之中,“甲”属木,而“木”通常代表着“春天”,代表着“新生”和“生命力”。“六甲”为六阳,也就代表着一个全新的生命开始孕育。

古时候,女子怀孕为何叫“身怀六甲”?又是哪六甲?

按照《隋书·经籍志三》中的记载,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这六个甲日代表着盎然的生机,上天通常会在这几个日子里来创造新的生命,因此这也是女子最容易受孕的几个日子,所以将女子怀孕称为“身怀六甲”。

四、总结

其实,看过这么多的解释就可以发现,无论是哪种说法,“身怀六甲”不过都是家人对未出世的婴儿的美好祝福。也正是因为这种单纯的祝愿,这一说法也被沿用至今。

古时候,女子怀孕为何叫“身怀六甲”?又是哪六甲?

一个简单的词汇就可以引发如此众多的思考和讨论,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还有许多有趣的内容值得人们去探索、去深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