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村庄过年备忘录:这些程序,一个也不能少

 夏德明 2022-01-25

过年,是村庄一年之中持续时间最长、仪式最隆重、程序最繁琐、气氛最浓郁的传统节日。
一不留神,年轻夫妻就忽略了什么程序与仪式,留下一下不大不小的遗憾。

当然,不计较也就算了。
若要计较,还真得按部就班,照着祖宗留下的那一套规矩办事。
下面我们梳理一下村庄过年的那些程序和仪式。


腊月初八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
这一天,家家户户泡腊八蒜,吃腊八粥。

“腊八蒜”制作很简单。
将剥皮的蒜瓣装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
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腊八粥,就是用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红枣、莲子、花生、桂圆和各种豆类(如红豆、绿豆、黄豆、黑豆、芸豆等)熬成的粥。

家家开始忙年,做新衣,办器具,等等。
添新碗筷,寓意增添人口,人丁兴旺;

腊月十六

自这一天,开始“扫屋”:就是卫生大扫除,以示辞旧迎新。
一年到头,经过烟熏火燎,屋里墙壁显得斑驳陆离,四面漆黑。

缺乏纸张的日子里,需要用泥再抹一遍墙,谓之“光墙”。
后来有了报纸,便用它再糊糊墙和天蓬(福蓬)。

腊月二十三

“辞灶”日,又称过“小年”,传说这一天灶神要上天庭汇报各家一年中的善恶。

把灶王像贴在靠近锅灶门的墙上,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并且供上糖果,燃香烧纸,祈求灶神别胡说八道。


腊月二十四

开始购置年货,制作年货。如煎鱼、做豆腐、蒸馒头、煮肉等等。
鸡,求年年大吉;鱼,求连年有余;糕,求年年高;豆腐,求都福、全家福;枣饽饽,求早发,大发。
还要备足煎饼,要足够全家人一个正月吃的。

有民谣:“小孩小孩你别馋,人家过年咱过年,人家割肉咱不馋,搁上爬豆熬地瓜,甘甜甘甜甘甘甜!”

大年三十

清晨,家家要放鞭炮和烧纸,打扫庭院卫生,把打扫出的垃圾点燃,俗称点“狼烟”,意在把一切废旧的东西烧掉,化为灰烬。

上午,贴对联(服孝期内的人家不贴),挂年画。
家中影壁墙倒贴“福”字,意谓福到家门;门外贴“出门见喜”“欢度新春”;炕头墙贴“身体健康”;畜栏贴“六畜兴旺”;粮囤贴“五谷丰登”。

村里曾有一个不识字的,把“六畜兴旺”贴在炕头墙上。

还要上坟,祭祖。于里一带要举行请“家堂”仪式,意为奉请亡故长辈神灵回家过年。
还要在门口放置一根木棍,叫做“拦门棍”(桃木为佳),拦住凶神恶鬼,免受灾祸。
此后,三天内不泼水、不倒垃圾,忌动刀、剪、针,忌摔破东西。

夜晚,吃年夜饭,守岁。五莲一境内,习俗也不一。择老家东部言之。
晚饭提前吃,多米饭,可喝酒。
饭后,男人、孩童四处拜年,女人在家包饺子。
后来,又有了看春晚的项目。

除夕夜半,煮饺子。
煮饺子前,“发纸马”。男家长到锅门口、院中、大门口,在灶王爷、财神爷像前烧纸磕头,敬拜天地。
接着放鞭炮。
接着吃饺子,不喝酒,不吃蒜,不说话,多一双筷子,每一个碗里必有剩余饺子。
接着,男人到路口迎财神。
接着,再看一会春晚,睡了~~我小时候,得窜门捡拾哑了的爆竹。
年轻人聚集打牌,到天明。

正月初一

继续拜年,给压岁钱。
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

正月初二

回娘家,箢子里放饽饽,饼干,烧酒,等等礼品。
只能吃午饭,晚饭前要再赶回婆家。
初三以后一直到正月十五,都用来走亲访友联络感情。

正月初三

民间的文艺队开始活动,俗称“要故事”,有踩高跷、早船、龙灯、狮豹、小戏等。

正月初五

为财神日,做些好饭菜表示喜庆。
又俗称“五马日”,又称“破五”。
早上要炒花生、黄豆、瓜子等,谓之“炒蚂蚁”,借“五”的谐音,寓当年“无害虫”“五谷丰登”之意。

正月初六


接灶王。包水饺、放爆竹、烧纸,供上一炷香,接年前送“上天言好事的”灶王爷“下界保平安”。

石场乡一带还将部分水饺包成蛹子状,并用黏米做成形似元宵的食品与水饺一起下,希望柞蚕丰收。

正月初七

俗称“人日”“人七日”。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将垃圾、杂物,付之一炬,能让过年所宰杀的猪、羊、鸡等生灵借此烟而升天。

正月十五

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二月二

没出正月都是年,出了正月,龙抬头。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
吃过年留下的饽饽,一年不会遇到狼。

这一天,老人常常感叹一句:

银,有几天的好意子?



近期文章


村庄过年请客:抹抹桌子另上席

人不是慢慢变老的

一中校园里的古树

五莲人,凭什么喜欢自称“大五莲”

您贵姓?啥字辈?祖上来自何方?

五莲山里和山下的鬼

逆行支援五莲一中抗疫亲历记

五莲教育这些名师,谁教过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