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悟中华素质教育丨《群书治要·礼记》

 情缘半岛 2022-01-25
图片

视频

音频

节选自《群书治要・礼记》第九集

全文共1457个字,阅读需7分钟

  其实不仅仅音乐教育是为了培养这种对真善美的爱,一切好的艺术熏陶,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其实都是为了达到这种对美的爱。

图片

  我们可以从末代皇帝溥仪身上感受到什么是素质教育。溥仪的一位老师是国学大家王国维,他特别喜欢收藏古董。有一天王国维刚从古董店买了一个玉壶,这个玉壶造型精湛,老板说这是唐朝的宫廷所用,是用来泡茶的,要价一百两银子。王国维看了很久,发现无论是款式还是造型都看不出是造假的,于是王国维就直接买了下来。恰好这天晚上,溥仪来找王国维商谈事情,到家里用餐,两人谈到高兴之时,王国维就从后面拿出了这把玉壶给溥仪看,说:“这是今天买的,唐朝宫里的玩意儿,你看是不是真的?”结果溥仪接过来一看,摸了几把,直接还给了王国维,说:“这打眼一看就知道是假的,是仿造的古董,你被骗了。”

  王国维半信半疑,但是他又拿出了几件这几天收藏的古董,一件一件地给溥仪看,溥仪又指出了几件假货,王国维还是半信半疑。

  结果第二天,王国维就捧着昨天晚上经过鉴定的古董,找了几位专门鉴定古董的老朋友来看,结果没想到他们鉴定之后,竟然和溥仪所说的一点儿不差,凡是溥仪被认定是假货的全都是假货。王国维心里疑惑,他觉得溥仪又没有学过古董鉴定,怎么会看得这么准呢?于是他晚上又邀请溥仪到家中赴宴,在两个人用餐的时候,王国维突然问道,说:“你昨天看到的几件古董,是怎么知道是真是假的呢?”溥仪怎么回答呢?溥仪说:“乾隆帝收了不少的古董,所以宫中的古董特别多,你给我看的这几件,感觉和宫里的不一样,所以我觉得是假的。”

  这个故事很有味道,因为溥仪他从小生长在皇宫之中,他所见到的全都是货真价实的真东西,所以他知道真的东西是什么样的,所以他一看到假的就自然能够辨别。而溥仪所具备的这种能力就是柏拉图所说的正确的爱。就是对美的、有秩序的事物的有节制的、和谐的爱。也就是前面毕达格拉斯所提出的:人的实际追求可以通过对感官的反复灌输而形成。通过观看美好的形式形态——比如说名画和聆听美妙的韵律曲调——比如说名曲,而实现对美的追求,这一事实,对于如何进行素质教育至关重要。

  所以我们从这里也体会到,什么是素质教育。就是你通过对欣赏美的、善的、正确的东西,而培养起一种对真善美的自然而然的亲近和追求

  其实中国自古以来都很重视素质教育,就像我们前面《文王世子》篇所讲到的:“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礼乐交错于中,发形于外。立太傅、少傅以养之,太傅审父子、君臣之道以示之。少傅奉世子以观太傅之德行而审谕之。太傅在前,少傅在后,入则有保,出则有师,是以教谕而德成也。”

  也就是说这种教育是太子从孩提有识之日,就亲近孝仁礼义之人,远离邪人,不见恶行。“故太子乃生而见正事、闻正言、行正道,左右前后皆正人。夫习与正人居之,不能无正,犹生长楚之乡,不能不楚言也。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太子所接受的教育就是现代人所说的素质教育,而且是最为完善的素质教育。所谓的素质教育,用儒家的话来说就是明明德的教育,是对清净本性的自然回归,培养起人对真善美的自然的爱,对美好的、和谐的人事物的自然亲近;对丑恶的、邪曲的人事物的自然远离。

  所以通过包括以礼乐为主要內容的素质教育,能够达到心地清净,以身观身的境界,结果就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换一句话说,如果一个人修身有成,对于同道中人和邪恶中人都有识别能力,对于那些不和谐的人也自然会有所感触。他自然会亲近善友,远离恶人。所以一个人修身有没有功夫,从他能否辨別人、认识人,就能够看出來了。这个就是我们所讲的素质教育。

*内容来源《群书治要》学习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