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学森之子钱永刚:30岁上大学,40岁获硕士学位,如今怎么样了?

 清风斋 2022-01-25

2021年,我们迎来“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的110周年诞辰。

因为他,我们才拥有国之重器,拥有和敌人说“不”的资格和底气。

回望中国的航天科技事业,钱学森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51年前,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发射成功。

57年前,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

61年前,中国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

然而这一切,得从66年前,钱学森一家回国时说起。

有人说,钱学森这次回国,使中国导弹、火箭、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进程向前推动了20年。

回国后的钱学森,一生都在践行那句话:“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恰好就是这次艰难的归国,直接改变他儿子钱永刚的命运轨迹。

从美国回来的那一年,钱永刚只有7岁。

1、排除重重阻碍,跟随父亲万里归国

1948年10月,钱永刚在美国出生。

彼时,钱学森已经是世界著名的火箭喷气推进专家。

他凭借自己在专业领域的成就,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不出意外,钱永刚本该在美国读书长大,享受优越的条件待遇,拥有触手可及的美好前程。

可能,命运和历史有更好的安排。

1949年10月,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激动地对妻子蒋英说:“现在,我们应该回国了。”

大概只有钱学森自己知道,为了这一天,他等待了多久。

早在钱学森出国深造的时候,他就向送行的同学明确表示:我要学习美国最先进的技术来报效祖国。

两年前,钱学森收到国民政府的回国邀请,从那之后,他开始为回国的想法着手准备。

可当他递交辞呈、将家里一切东西打包送到海关准备起运的时候,钱学森才发现事情远没有自己想得那么简单。

美国为了留住这位世界级的科学家,用尽手段——限制、监视、威胁、软禁……

整整五年,钱学森一家都过着这样的日子

五年的时间,钱永刚从两岁长到七岁。

年幼的他不懂成人世界里的利害冲突。但是,他也能清楚地感觉到家庭氛围的凝重。

那几年,他们经常搬家,在一个地方待不了多久,就会搬到新的住所。

不仅如此,经常有不明来历的人闯入家里,向父母盘问各种事情。有的时候,父亲还会跟着他们一同离开。

小小的他总是懂事地牵着妹妹钱永真的小手,远远地躲开。

钱永刚不喜欢这样的生活。

因为经常搬家,他根本没有机会结识同龄人,更谈不上结交朋友。

以前一直忙于工作、常常十天半个月都见不到人影的父亲倒是与自己更亲近。

父亲仍旧忙碌,却基本上足不出户。

这也许是那几年唯一让钱永刚觉得开心的事情。

钱永刚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远远望着父亲忙碌的身影。这样一望常常是一两个小时。

一旦父亲放下手里的工作,钱永刚就会立刻飞扑进父亲的怀里,小小的身子依偎着父亲,缠着他问各种各样古怪的问题。

父亲说得最多的就是“祖国”。

在父亲的描述里,那里土地肥沃、山川秀丽、民风淳朴……

小小的钱永刚听不懂父亲提到“祖国”时的眷恋与自豪,更无法体会父亲“以国为家”的情怀和担当。

但是在他的认知里,祖国是他能想象到的一切美好的集合体。

这一天,终于来了。

1955年9月17日,钱永刚一家登上“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

那一天,天气格外晴朗。

七岁的钱永刚带着五岁的妹妹钱永真在甲板上尽情地奔跑。

他太开心啦!

钱永刚时不时朝邮轮外张望一下,然后跑到母亲蒋英身边:“妈妈,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离开海岸呀?”

蒋英满面笑意,她慈爱地把儿子拉到身边,一边帮他擦拭额头的汗珠,一边温和地说:“别着急,很快就会驶进大海的。”

看着再次跑远的儿子,蒋英忍不住大声嘱咐:“你是哥哥,要照顾好妹妹呦!”

钱永刚调皮地吐舌头,又招呼妹妹去玩。

两个孩子一直眺望着,最后都累得睡过去。

钱永刚没有意识到,正是这迟来的航行,彻底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

2、扔下笔杆,拿起枪杆

回到国内之后,钱学森迅速投身到祖国的航天事业中。

钱永刚也没闲着,他也没有机会闲着。

钱永刚遇到的第一件糗事就是,他能说一口纯正流利的英语,却对自己的母语一窍不通。

但他血脉里,流着中国人的血,加上孩子本身学习语言的能力、中文老师的专业指导和母亲蒋英的鼓励引导,钱永刚很快就学会标准的普通话。

不仅如此,他在学校开设的俄语课上表现优异,被老师选为俄语课代表。

钱永刚一直是让父母省心的孩子。

在学校里,他成绩优异,人缘颇好。

在家里,他不仅能独立打理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还能主动关心照顾妹妹。

实在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

值得一提的是,身为学霸的钱学森从不强求儿子的课堂成绩。相反地,他总是鼓励儿子多多学习课外知识。

钱永刚因此获得更多的学习空间,得以多方面发展自己。

就这样,他安安稳稳地度过少年时期

钱永刚升入高中以后,国内局势变得动荡。

随着高考被取消,他一下子找不到自己的出路。

如果继续上学,应该能拿到高中毕业证,但好像也仅此而已。

可不读书,又能干什么呢?

从小到大,父亲就是钱永刚的榜样和目标。

他曾在心里无数次地告诉自己,长大后也要像爸爸那样,读高中上大学,然后出国留学,学到本事以后就回来建设祖国。

可如今钱永刚陷入迷茫。

但这种状态没有维持多久,国家号召学生从军,钱永刚也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他要去入伍。

当钱永刚鼓足勇气对父亲说出想法时,他的心里是忐忑不安的。

他微垂着头,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衣角。

眼前的儿子和自己一样高大,如今却好像做错事的小孩子一样站在那里,钱学森的心情很复杂。

作为父亲,他当然希望自己的儿子能继续学业。

同时,他也清楚,儿子会勇敢说出心中的想法,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

钱学森抿了抿唇,把心里的顾虑全都咽回肚子里。

他上前两步,拍了拍儿子的肩膀:“你如果真的想去,你就去吧!”

钱永刚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抬起头,满脸诧异地看着父亲。

钱学森把手搭在儿子瘦弱的肩膀上,用力握了一下,鼓励他:“闯一闯,好好干!”

他知道,儿子现在最需要的是肯定和鼓励。

钱永刚这才确定自己没有听错,他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最后,他郑重地给父亲鞠个躬,然后一扭头跑出房间。

就这样,高中还没毕业的钱永刚成为一名军人。

接下来的九年里,他用实际行动实现着自己对父亲的承诺。

在基层部队里,钱永刚和别的士兵一样严格要求自己。他积极努力,因表现优秀获得过“五好战士”的荣誉称号。

到了后来,他作为技术人员,仍旧认真踏实,表现非凡。

一般的士兵做到他这个程度,评优、入党、提干都不成问题。

可是,他是钱永刚,钱学森的儿子。

不管他愿意不愿意,人们都会用更加严厉和挑剔的目光看待他。

于是,各个方面都名列前茅的钱永刚总是与入党、提干失之交臂,留给他的是多于其他人的不公平的考验。

经历这些不公的时候,钱永刚也有过抱怨:“如果我不是钱学森的儿子,可能得到的还多一些!”

每当此时,他眼前浮现的是他们被扣留在美国时父亲忙碌的身影。

是啊,这点委屈比起当年的父亲又算得了什么呢?

无数个黑夜里,这个身影不断浮现。它激励着钱永刚继续前行。

等到19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钱永刚已经是部队的技术骨干。

3、备战高考,重返校园

恢复高考的消息仿佛柔和的春风吹进钱永刚的心田,他渴求知识的心思又活跃起来。

可是,他已经有将近十年没有动过书本了。

当年参军的时候,自己连高中都还没毕业,那么多的知识还能轻易掌握吗?

钱永刚给不出肯定的回答。

同时,部队领导也不希望他参加高考。

毕竟,培养一个这样的技术人员实在费时费力。

这个时候,父亲的身影再次浮上心头。

冷静下来的钱永刚开始分析现状。

他首先问自己:愿不愿意放弃高考?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接着,他又分析自己的处境:离开校园将近十年,而且当初并没有完成高中学业,很多东西都得从头学起。

不过,他也有自己的优势。

因为长期从事技术工作,数理化方面的基础还有所保留……

一番深刻的剖析下来,钱永刚告诉自己:尽全力去搏一回,至少对得起自己。

接下来,他带着并不太足的底气去找了部队领导。

钱永刚请领导批准自己参加高考。

他实话实说:“要是10年前,我敢拍着胸脯保证自己能考上大学。可是现在,我实在不知道能不能考上。”

坐在办公桌后的领导像看怪物一样盯着他:“那你还起什么哄?”

“我不甘心!”钱永刚捏紧了拳头。

领导从他身上收回目光,没出声。

谈话好像陷入僵局。

钱永刚忍受不了这种沉默,他稍显急切地开口:“让我试一试!”

“那考上如何?考不上又如何?”领导饶有兴味地向前倾了倾身体。

钱永刚一跺脚,干脆豁出去:“考上了,痛痛快快放我走;没考上,老老实实回来接着干!”

“你不后悔?”领导直起身子靠回椅背。脸上隐含笑意。

也许,他一直等的就是这句话。

“绝不!”钱永刚斩钉截铁地回答。

钱永刚要参加高考的消息很快就在他所在的部队传开。

大家说什么的都有。

有人觉得他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是瞎折腾。

有人认为他这样做实在是给自己的父亲脸上抹黑。

……

总之,基本上没有人看好他

所以,当钱永刚拿到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系的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傻掉了。

那一年是1978年,钱永刚正好30岁。

踏进大学校园的钱永刚又找回学生时代的意气风发,他以最大的热情投身于知识的海洋之中。

尽管,他的年龄在全系同级的学生里排第三;尽管,班上年龄最小的同学小他十岁……

这些早已打击不到钱永刚。

他只是如饥似渴地学习、学习、再学习!

已经30岁的钱永刚清醒地知道,与正当年的同学相比,自己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他所能做的,就是勤奋、踏实。

最终,他赢得教授们的一致肯定。

大学毕业之后,钱永刚又以优异的成绩前往美国进修。后因其父钱学森的缘故,免试进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习。

1988年,40岁的他取得硕士学位。

回国之后,钱永刚担任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在计算机相关领域的研制工作中颇有建树。

4、培育后代,继往开来

进入21世纪以后,钱永刚被总装备部评为高级工程师。

从2004年开始,他相继被聘为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甘肃农业大学、河西学院等高等学府的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和特聘教授。

除了搞好自己的研究工作,钱永刚还在教育领域发光发热,为国家培养新时代的栋梁之才。

如今,人们总是习惯把钱永刚和他的堂兄钱永佑、堂弟钱永健进行比较,觉得他40岁才取得硕士学位,实在算不上优秀。

更有人当面问他会不会抱怨父亲当年做出的选择。

钱永刚的回答很有趣。

他坦然承认自己做过这种假设。

但他也说:“我现在不也挺好嘛!自己觉得日子过得挺充实:建馆、出书、拍片、办班、办展……在办这些事的过程中结交了许多新朋友,他们给了我不少鼓励和帮助,使我觉得自己年年都有小进步。

有意思的是,当谈到父亲对他的影响时,他说了两条。

1、爱读书。读书干什么?读书为了培养探索的精神。

2、低调做人,低调做人的本质是对名利的淡泊。

他说:利在一身勿谋,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国为家”。

虽然,钱永刚的人生一直笼罩在父亲钱学森的光环之下,但是,我们必须承认,他用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把生活过成钱永刚的样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