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元旦一过,热搜上最顶流的关键词,一定是春节。 这几天网上已经纷纷晒出“过年行头”:第一批开始过年的年轻人已到位。 背景音乐一响,就是刻在中国人基因里的年味。 ![]() ![]() 图源:网络。下同 春节,是中国人心目中对人间烟火最浪漫的诠释: 它意味着游子倦鸟归巢的安全感,意味着一年将歇的团聚,意味普通人对新年最大的祈愿。 光是听上去,就是万家灯火般的踏实感。 而在疫情时代下,过年两个字,却好像越来越“黯淡”。 有人在年前焦虑: “被催婚,被问存款,被问车房......” 节前综合症的人,不敢回家过年。 ![]() ![]() 疫情的大背景下,“就地过年”又被刷上热搜。 除夕的万家灯火里,也注定了一帮人的留守与失约。 ![]() ![]() 她姐看到这么一句话说: “变淡的从来不是年味,而是时代之下,普通人安全感的缺失。”
节前焦虑症,你有吗? 她姐采访了读者的真实“节前故事”—— 想聊一聊那些说着“不想过年”的人,究竟在焦虑什么? ![]() “住在快递上的新年” “知道今年我不能回家后,我爸在电话那头就哭了。”
镜头下是一个个看到儿女回家,突然愣住又突然反应过来的长辈。 无一不是笑着笑着,眼泪就掉了出来。 ![]() ![]() 她姐的好友里,有一个西安的姑娘。 今年已经是她在北京过的第三个新年,而就在去年过年时,她妈妈刚做完心脏的手术。 好友絮絮叨叨地说,她妈妈是一个特别要强,对自己又抠门的单亲母亲。 “肯定又瞒着我舍不得用热水洗衣。” “那剩饭剩菜那么凉,我不在家就对付着吃。” 疫情严峻之下,再多的关心,都只能成为异地家庭,相隔两地的无奈。 不能回家的遗憾,其实不是不能过年,而是千里之外的牵挂。 ![]() ![]() 网上前段时间就火了这么一个热搜:住在快递上的新年气氛组。 一个家住在呼伦贝尔的网友,为了来点年味,收到一罐子家乡的空气。 ![]() ![]() 这一口气吸下去,身在城市,心已驰骋在故土的苍茫草场。 还有一个东北的网友,刚参加工作,今年也选择了就地过年,这就收到了老爸亲自凿冰钓的鱼。 寒冬孤影,是父亲在零下20多度的东北冰钓,只为让女儿也能喝上一碗家里的鱼汤。 “吃了老爸的鱼,过年不想家!” ![]() ![]() 年味,在一个个快递间膨胀流转。 谁说疫情下的新年一定孤单? 更多“就地过年”的年轻人们,已经纷纷晒起从家里收到的,来自五湖四海的过年大礼包。 安徽朋友家里晒了一个冬季的腊肠,新疆网友姐姐做的葡萄干..... 是亲情的念念不忘,在疫情中,重构了一个百毒不侵,充满安心的新年。 她姐的好友,也给家里买了一大批电器:有洗衣机,有微波炉.....回家的机票虽然买不了,女儿的关心却依旧在家中无处不在。 写这篇文时,好友正盯着家里的摄像头和妈妈视频,指导着妈妈贴年画。 对于她们母女来说,这依旧是一个相伴彼此,值得幸福的新年。 双向奔赴的爱,在这个特殊的疫情年代里,浓缩出普通人有血有肉的生活群像。 ![]() ![]() 疾病和距离,隔绝不了爱; 真正的“年味”,就是千里之外也触碰得到的,家的安全感。 年味可能会改变,但绝对不会缺席。 不管在哪,安心过年,就是普通人的安全感。 ![]() 2022的你我,都值得一个热搜 知乎上,有这么一个话题:你的2021年关键词。 在纷杂的大数据统计下,“安全感”成了被广泛提及的热门词汇。 《圆桌派》在一期节目里,用这么一句话形容后疫情时代: “每个人都在时代洪流的裹挟中,抗争时间的停滞与不安。” ![]() ![]() 有一边带娃一边备考清华的顺义老爸: ![]() 图源:新浪微博 他们都在疫情的缝隙里,用自己的方式活色生香,稳扎稳打地对抗生活无常。 她姐本以为,疫情带给人的会是惊恐和茫然。 却万万没想到,中国交卷的,都是集体间抱团取暖的安稳和自信。 东京奥运会期间,被刷上热搜的是“大国心态”—— 昔有刘翔失金被骂退圈,今日网上整整齐齐全是对奥运健儿们的鼓励。 鲜红的国旗像热烈的海洋,无所谓输赢,不在乎奖牌,无差别地拥抱着每一位为国出征的奥运健儿。 ![]() ![]() 河南暴雨来势汹汹,48小时救命文档横空出世,创下了数十万人同步协作的救援奇迹。 一片汪洋汹涌的内涝之海中,是橘色的消防官兵身影,正拖着救援船,无惧风雨,虽远必到。 ![]() ![]() 内蒙和云南疫情爆发时,热搜上挂满“瑞丽加油”,“我们欠额济纳旗一次旅游”的词条。 祖国边境的小小城池,不过无名小城,却在疫情重担下,反而火成了网红城市。 就像西安前脚封城,各地捐赠的蔬菜米面已驰援: 头一样大的花菜,有生以来见到的最大土豆.... 我们都知道,这是有人在拿出最好的囤货,只为帮助另一座城里的陌生人。 ![]() ![]() 疫情下的14亿普通人,真的值得一个热搜。 我们越来越能体谅小人物和防疫工作者的不容易,也共同为奥运加油,为河南暴雨支援...... 这本该充满动荡,冲突和不安的时代,在中国,被重新解构成了有粥可温,有家可爱,有国可依的乌托邦。 疫情没有打败中国人,反而让生活褪去了纸醉金迷的浮躁外衣,回归了生活最温情最踏实的本质。 好好生活,就是普通人对抗疫情的安全感。 大局之下,各有各的活法。 安心生活,就是普通人的终极诉求。 ![]() 保障,就是最好的安全感 有人曾说,人类一切最美好情感的核心,就是安全感。 安全感是我们这个时代多么稀缺的珍贵品行,而它恰恰是能保障普通人好好生活的底气。 她姐在编辑部做了一个安全感小调查:#作为普通人,什么才是你眼中的安全感? 有人的安全感是存款: @南希:“作为一个孤身在外的女生,钱是我一切安全感的核心,它能给予我最后的温饱保障,替我实现梦想。” ![]() ![]() 有人的安全感是宠物: @万万:“不管遇到什么艰难的坎,只要回家撸猫就能满血复活了,猫猫是我的都市治愈避难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