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光影行纪

 我願追随風趙 2022-01-25

这一段时间都没有写过推文,如果问我在干什么,其实我什么实质上的东西也没有做过,除了在月初赶完了毕业论文的初稿,然后就一直放飞自我,在家里看电影,追电视剧,不知当世是何世。

如果没有这个新型肺炎,本来这个时候我应该是去实习了,还有考了两场试(非常高兴地同大家分享,我六级考了五次之后终于通过了,还好没有放弃),未来已来,一切都非常明朗。一场疫情,把所有计划都打乱了,我只能在家等待(或者只是借口)。。。

人在家里久了真的会同社会脱节,而且那种安于现状的堕性会不断增加,有什么事情明天再做,未到限期肯定不会主动去完成任务,等到了截止的前几天,就会很惊惶地怨天怨地,马上不眠不休把事情赶起。并且发誓下次一定提前去做,但到了下次又会重蹈覆辙。

人都是有堕性的,只要没有危机,就一直会沉浸于眼前的安逸中不能自拔,除非是目标坚定志向远大并能坚持不懈的那一种人,他们会变成伟人,但伟人永远只是极少数。

在家里其实也有应该做的事,但我并不想做,因为未到限期,我也没有做伟人的潜力。于是就去看电影,追电视剧,最近看了许多电影,有些也是值得去看的。这里就讲两部,《末代皇帝》和《霸王别姬》。

《末代皇帝》是真的让我非常震憾,竟然在1987年就拍出北京紫禁城那些宏伟的场景,史诗一般的时代剧情,而且非常清晰,根本不像三十多年前的影像。

更加震惊的是这竟然是由外国人拍的,横扫当年奥斯卡九项大奖,三个多小时的电影从清末,民国,日治(伪满洲国时期),新中国成立讲到文革,把满清末代皇帝溥仪一生的孤独艺术性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以前我非常喜欢清朝的光绪皇帝,觉得康有为梁启超很正直,讨厌慈禧太后的卖国求荣,而且不断设想假如当年是恭亲王而不是咸丰当皇帝,或者晩清就不会如此软弱任人鱼肉。

但人长大了,想法就会改变,在那个男权社会,慈禧太后一届巾帼弱质竟能把持中国朝政近五十年,也勉强让晚清不倒,而康有为之流不过是纸上谈兵,并没有什么实力。

当我知道“扬州十日”之后,就开始非常讨厌满清皇朝,无论晚清后来多么恓惶,被人挖了皇陵,赶出皇宫,都只觉得大快人心,报应不爽。而且溥仪为日本人作傀儡,出卖国家,竟然还得善终,真是便宜他了,还有什么好悲惨的。

我抱着这样的心态去看电影,最后却看到泪流满面,悲从中来。我很少看电视会哭,因为很多煽情处都是刻意为之,但这部电影真的不同。以溥仪的孤独贯穿始终,他自从三岁被送进皇宫起,他的一生就注定不能自决。

电影里溥仪的奶妈被送走了,他被挡在宫门里,不能与她告别。他的母亲死了,他又被挡在宫门里,不能为她送终。连他最心爱的女人,他也不能决定她的去留,她被日本人送走,他追出去,依然是在皇宫门口,门被关上了。三次都是呼喊一句“Open the door!”却从来没人为他开门。

有人讲这部电影的广角拍摄与独特的自然光影捉角把黄昏的紫禁城拍得死气沉沉,如帝国的暮色,也突显出其中囚徒悲凉的命运。光与影这么专业的东西我不太懂,但总比现在电影与电视剧的特效好太多。

据说拍照也可以抓住光影的角度把寻常的事物拍得很美,只是这尘世间有光就必然有影,光明必然与黑暗共生,如何在这其中找到最适合的角度自处,自然要一世的修行。

与其讲是为溥仪哭,还不如讲是为你我自己伤感,人生中有太多不由自主的事情了,在应该做与想做之间,无论经过几多挣扎,我们最后几乎都是选择了前者。

我们使尽浑身解数在时代的大潮中苦苦挣扎,想站稳脚跟,却没人知道什么时候成功,有几多人能成功,或者终其一生都是无尽的失败。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时光短暂,恍惚一梦中。

今日我又走到小学所在的街巷,在我毕业的第十个年头,校园矗起新楼,小卖部几易其主,当年五毛钱就能买到的小玩意现在都已绝种。学校对面的大树荡然无存,当年喧嚣的小公园如今空无一人,教师栏上许多人还在,也有些老师早就消失在我的记忆中。

记得毕业同学录一个人写了一句话给我“十年后,你还记得我吗?”令我记到今时今日,十年后,我还记得你,但她肯定不会再记得我。十年,也不算遥不可及,反而就像昨天一样。回想十年前,真像一场梦,我都记不清细节,反而午夜几许梦回,模糊了双眼,就是恍惚的感觉。

这部电影后,我久久未能平复,因为里面的婉容太令人心痛,一生都爱着溥仪,却被他误会冷落,最后疯了。但我发现,现实中的末代皇后婉容却比电影中更凄惨,她从未得到溥仪的爱,连欲也没能满足,后来更是染上鸦片,被日本人蹂躏,最后疯狂了,死在监狱中,被草草殓葬,至今尸骨无存。

这比任何一部电视剧的所谓“虐”都悲惨,因为他们有“虐”过后总会有糖,男女主最后总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而堂堂的皇后,只因生错了时代,却竟然一生都在受虐,爱而不得,身心受创,尸骨无存,现实总是比戏剧更惨。

而又发现电影中的四大太妃,顺手搜了一下,发现她们更是悲凉。其中“同治瑜妃”,19岁守寡,直到77岁去世,几乎守寡守了60年,本来她也是无人知晓,老死宫中,但八国联军侵华攻入皇宫,无意中把她推到历史的前台。

相比慈禧太后的惊慌出逃,瑜妃她们根本连逃命都不值得被带上,这些皇宫中的太妃,本来就是命如草芥,生死不计。

瑜妃面对八国联军,冷静自若,不卑不亢,后来竟然赢得他们一致尊重,免去后宫被抢掠之劫。后来,她也是在清东陵硬抗摄政王,绝不能让自己失了身份。这样一个传奇人物,后来也抵不过被赶出皇宫的命运,也怪造化弄人。

《霸王别姬》我其实没怎么看懂,我之前看了小说的八成,前几天才看到的电影,看完了就觉得很悲凉但却很凄美。虽然很多隐喻和细节我都看不懂,但蝶衣最后那句“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却让我觉得一切都大彻大悟,尽在不言中了。

蝶衣本是男儿郎,都因入戏太深错误地当了一世真虞姬,苦苦地错爱同为男儿身的师哥段小楼,到头醒悟了却不愿醒来,美梦太好谁要醒来?不如就在舞台上成为真虞姬,为艺术而死,一剑铸成自己的永恒。

这部电影也是从京剧戏子的命运侧面烘托出中国几十年的变迀,始于民国,始于文革后,同样的命运悲剧,同样的时代悲歌,扣人心弦,发人深省。

电视剧我也有看,小说也有看,那些所谓“霸道总裁”的套路,几乎每部剧每部小说都差不多,但那些甜美到脱离现实的爱情,却令世人向往,或者这个世界完满的东西太少,憎恨会,爱别离,求不得,才使人孜孜以求,百看不厌。

即使场景是假的,道具是假的,逻辑是没有的,都无所谓,只要是男女主在谈恋爱,只要是甜甜的爱情,花钱也要吃狗粮,现实中没有实现,但剧里就要看肉,不要素,“饱暖思淫欲”或者就是这个道理。

前几日又看第二遍《天龙八部》,只看到卷二,便出去兜风,到处寻找木棉花,木棉花很美,花开得鲜红,花落也掷地有声,未曾褪色。城市还是差不多的样子,只是绝大部分人都戴着口罩。公交车又换新车了,而我今年还未搭过一次,但看着江杜公路上雄姿驰行的18,我知道又过了七年,又换了一次新车。

上一次新车时我们约好搭车游江门,在亭园村的“啤酒鸭”档摊旁边咒骂着学业繁重,这一次又会有谁与我同游?即使有也未必再知道亭园村怎么走。江门大道很容易让人走错路,路口太多太绕。我竟忘了在未有这条路前这里的模样,人是很健忘的,或者也不觉得他会变得如此迅速,所以从未在意这些身边的习以为常,当你想在意时,他却早已不复存在。

看着金庸先生的书,一下子就哼出了林夕先生《难念的经》,很有禅意的歌。再一次看书,我越发觉得段誉好傻,以前没有这么强烈,他为什么偏要多管闲事,又固执,引发一连串祸事。

其实这应该是我以前崇拜的正义吧,人越大三观就越不正,现在看很多电视剧都觉得一些正直的人很傻,什么不屈服权贵,不为利诱,这社会谁敢跟权贵过不去,也就是电视才这么演,或者傻的是我吧。

看看微博这一两个月的热搜,一幕幕光怪陆离在现实生活中上演,波澜诡谲,真假难辨。你我都只是普通人啊,谁又承担得起这许多的代价?要成为光,就必须接受影的存在,但有人喜欢躲在影子的后边,自然就会有人冲破影子的束缚,把人间照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