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平赤坎-加拿大村小记

 我願追随風趙 2022-01-25
AUTUMN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UTUMN
情满中秋 花好月圆

写在前面:各位朋友大家好啊,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首先在这里提前预祝大家中秋快乐,阖家团圆。经过三个星期高强度的工作,我终于迎来了一个小长假,由于时间比较短,而且疫情原因不能离开江门市,我本来也没有出游的打算。但是,今天和一个朋友去吃中午饭,吃完之后她的亲戚突然打电话叫她,不如去外边玩玩,于是我就厚着脸皮跟着他们一起去了,哈哈哈哈哈。


赤坎侨风  万里月明

在去往开平的在高速公路上,我们也看到了一路风景,首先是这个“三八”,就非常有趣,令人忍俊不禁,后来我查阅了相关资料,才知道这个“三八”原来是台山的一个乡镇,“因以农历三、八日为圩日,”,后来就被其他三个乡镇合并了,不过如果不合并,也应该会改名的了,不然以后别人问你是哪里人,你总不能说,我来自三八,我是三八人,哈哈哈哈哈。

在高速路上拍到的碉楼,具体在什么位置我不知道,属于开平还是台山我也不清楚,但是真是很美。

我们的目的地首先是开平赤坎镇一个叫做“侨小馆”的地方,一听名字就是那些网红打卡的扮野地方,果不其然,真的很扮野,又新又假。所以我在帮朋友拍了几张扮野照片,喝了杯茶后,又出发去一条无人村,俗称加拿大村,但是导航是搜不到的,因为人家真名不是加拿大村,而是叫虾村。全村姓关,而且全部村民都移民加拿大了。

这里的房子是一位叫做关国暖的人带头兴建(始建于1923年)的,房主全是加拿大的华侨,他们飘洋万里,在异国他乡拼搏半生,终于想落叶归根,回家乡建房子终老。但可惜的是,他们仅仅回来居住了二十八年,就因为政权的变更,恐遭算计(1951)而再次背井离乡,从此老死异国。而这条村,一夜之间人去楼空,只有这11座楼房,在时代激荡中屹立不倒,已然经历将近100年。

我今天去到这条村,是完全不了解这一段历史的,以为他们就是单纯的移民加拿大了,所以全村荒废了,但今晚回来一查,才发现这里原来有一段这么辛酸的过往。我么都只是大时代里的一粒尘埃,随风漂泊,不知所踪,所以,活得开心最重要。


赤坎镇上一座很有年代感的商店。左边那间,不是右边那间。

我随便拍的一间学校,忠源纪念学校,又好奇这个忠源是谁,又去查,创办人叫胡耀坤,应该是忠源的儿子或者是后代,他还创办了一间忠源纪念中学,是香港的著名实业家,当然现在已不在人世。所以讲侨乡就是侨乡,你不经意经过的一条桥,一条路,一间学校,都有可能是一段远涉重洋,造福桑梓的励志历史。

路上的村庄和远方的楼房,随处可见碉楼。

这里就是那个侨小馆了,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还见到广州电视台的车,可能是进来拍节目。

猜灯谜,我是不在行的,不过其实可以用手机搜。

你别看这里这么新,但这里其实也不是新建筑,是一间旧学校改建的景点,不过就是改得太离谱,根本就不像改,而像新建的一样。据说这里是凝聚了很多建筑大师的灵感的优秀作品,可能是我不会欣赏吧。

离开了这里的人造景点,我们又驾车来到六公里外的加拿大村,这条村并不好找,很隐蔽,而且导航加拿大村是找不到的,要不是附近村民指路,我们根本就进不去。

一路都是风景,一路都有碉楼。

这是加拿大村对面的三门里,也有很多碉楼,这里在翻新,也有零星村民在树下乘凉。

为什么很多村前都有一个风水塘?因为风水,当然也是用来救火的。

加拿大村就是从条小路进去,一直进,七拐八拐,拐到尽头,就是虾村的新村,很隐蔽的。

虾村的稻田,这里虽然没人住,但田一样有人种。

为什么这条村叫虾村,显而易见,肯定是有很多虾,也有很多水,但我不明白为什么这些水缸要沉进水里。

虾村的第一间房子,叫做俊庐,我翻查过以前的信息,发现2009年在新浪的一篇文章说到这里住着一对老夫妇,是加拿大华侨的后代,为游客介绍加拿大村的历史,不过现在已经过去11年了,也就是说,这对老夫妇很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我悲观地想到。(内景图来自互联网)


加拿大村:加拿大村原名耀华坊,隶属赤坎镇灵源村委会,为旅加华侨关国暖出资兴建,故名。村场由加国知名建筑师规划,村中有10座古民居、1座碉楼,多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间。这些建筑中西合璧,融合了中国传统灰塑、罗马柱、圆拱、花雕等建筑艺术,令人叹为观止。

耀华坊始建于1923年,村内由十一座建筑构成,其中有五座庐,四座楼,一座碉楼,一座会所。五座庐分别是:俊庐、安庐、耀东居庐、春庐、郁庐;四座楼分别是:华德楼、国豪楼、国根楼、春如楼;一座碉楼是:四豪楼。

1951年的一个夜晚,加拿大村的全体村民在关国暖的带领下,做出了一个决定:全村搬到真正的加拿大。这里的村民本来都是加拿大华侨,在海外打拼多年,本来回乡是想在老家安定下来,落叶归根。

但是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使得只要有海外身份就是一种罪行,更何况,他们家家都有豪宅、土地,又都被划分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更是罪上加罪。无奈之下,只好舍弃了花费数十年盖起的碉楼豪宅,舍弃了他们建设多年的家乡,全村移民加拿大,几十年杳无音信。


就是看到这个门牌,我才知道这里叫虾村。这里的建筑真的是非常精美。

这间安庐感觉风格挺特别的。

他应该是要装修,所以没有锁门,我就能看见内景,本来我是想进去的,但是同行朋友的亲戚说不要进没人住的房子,我也就没有进去了,我不是怕里面有什么,而是怕惹怒了这位司机,他不车我回去,那我就要走路回去了。现在想起真是有些可惜,我还从来没进去过碉楼里面看过。

这一间有花园,有围墙的,最大的碉楼就是关国暖先生的故居春如楼,左边这块快要掉色的红色牌就写着“关国暖居”四个字,我是后来才知道的。

这位关先生也是这条村很著名的人物,他是该村第一个出国的乡民。1890年,年少的关国暖跟随着周边村庄的乡民一起,先从开平来到了香港,再从香港远渡重洋来到了加拿大,在阿尔伯特和温哥华等地,他拥有餐馆、种植场和药材生意等商业。

在民国初年,这位在海外靠着经营中药材发了家,也是当地华侨中实力最强的一位,后来回乡便将13户关姓同乡带走,漂洋过海到枫叶国谋生。那个年代,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发现金矿,于是兴建铁路,需要大批劳工,而国内局势又动荡,寻求出路的华工便大批涌向那里,华人多需求也多,有经商头脑的人还抓住机会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多年后,关国暖与同样在加拿大谋生的乡民开始思量在老家再建设一个新村,最终相中家乡虾村村侧的一块空地,开始规划建设,这才有了加拿大村。村子建好后,关国暖将这个新建成的村子取名“耀华坊”, 用来表达故乡游子“荣归故里”和海外侨胞“光耀中华”的思绪。

当然,位于赤坎古镇上的关族图书馆也是关先生带头捐资,多方募集资金建成的。

稻田与碉楼,真的很美。

村中最具标志的四豪楼。四豪楼楼高五层,最底下一层共用,二至四楼分别属于四户人家,每层有两个房,没有厨房。向村长了解,表示该楼的建造目的是用于避难和防洪,故整座楼房的结构较为坚固,在楼顶设有四个碉堡,每个碉堡都有枪眼,可以从高处俯视整个村庄,如有入侵者可给予还击。居称是村中的保护神。

看见中间那片枫叶了吗,这就是加拿大国旗上的枫叶,也是加拿大村的会所所在地,这间房子里面有一个老伯,他说他是隔离村的,不在这里住,不过看里面并不荒芜,就像一间居委会一样的地方。

这个会所是建在水上的,两边都有桥。

这位关伯是现在的守村人,不过我觉得他更像一个农场主,里面养了很多鸡鸭鹅。

这是其中一座碉楼。看起来并不是很荒废,应该是有人打理的。

相比起刚刚那间,这间显然恐怖得多,杂草横生。

开平乡间,到处都是碉楼,每一座碉楼,都有自己的故事,等待着我们去发掘。

悠悠江水,巍巍碉楼,说不完的游子意,道不尽的故乡情,如果可以回到故乡,谁愿意漂洋过海做二等公民,加拿大村,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时代剧变的缩影。开平台山,4000多座碉楼,还有几多故事,有待探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