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的长沙实践

 齐一摄现美 2022-01-25

近年来,长沙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坚持把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作为主抓手,集中资源、集成政策、集聚要素,全域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示范带动全市乡村振兴。2021年,全市共铺排建设955个美丽宜居村庄,一个个富有品质、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村庄“珍珠”成链成片镶嵌在长沙大地,引领长沙乡村振兴示范市建设取得良好开局。

一、坚持规划引领,把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统起来。通过抢抓建设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市的重大机遇,主动对标、抬高坐标、锁定目标,做好美丽宜居村庄建设总体规划布局。一是一盘棋推进。把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作为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统筹谋划、一体推进。桂英书记、建新市长带头深入基层调研,研究思路政策,推进工作部署;保勇副书记、分管副市长多次召开全市美丽宜居村庄建设推进会、观摩会,建立了“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讲评、半年一观摩、一年一总结”常态化调度机制,强力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市直相关部门积极整合资源要素,各区县(市)主要负责人切实担负“一线总指挥”职责,凝聚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强大合力,形成了步调一致抓推进、比学赶超争示范的工作局面。二是一张图规划。将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与国土空间规划和“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以“规划图”引领“作战图”。组织各区县(市)、乡镇(街道)加紧编制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和八大专项规划,指导955个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主体按照各美其美的规划设计理念,充分挖掘乡土特色、农耕特质、地域特点,逐个制定规划设计方案,做到“一村一景”。如长沙县春华镇龙王庙村依托万亩粮食生产基地,按照月色荷塘蛙声里、五谷丰登丰收里、灯火万家幸福里、春华锦绣希望里、禾锄晚归稻田里的主题开展规划设计,实现特色产业、宜居生活、美丽乡愁的有机融合。三是一把尺奖惩。根据长沙农村实际,以自然村落(屋场)为主体,因地制宜提出生态美、村庄美、产业美、生活美、风尚美“五美”建设目标,并制定了12项基本要求、29项具体建设标准和45项验收指标,推动美丽宜居村庄标准化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成立5个全市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推进组,明确5名县级领导干部为组长、抽调11名工作人员为组员,以分区县(市)包干负责的形式重点对各区县(市)美丽宜居村庄建设进行常态化督导。严格对照创建标准进行考核验收,对通过验收的美丽宜居村庄给予40万元/个奖补。

二、坚持特色制胜,让美丽宜居村庄面貌美起来。在美丽宜居村庄创建中千方百计挖掘村庄特色,绝不一个样式盖到头、一种颜色刷到底,力争实现“千村千面”。一是注重生态保护。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建设过程中挖山砍树、填水毁塘,建筑用料因地取材,守好生态环境,留住乡愁乡韵。比如大围山镇依托白沙古镇、大溪河两岸吊脚楼等现实基础,就地取材对道路、护坡等进行“精装修”,展现出一幅“烟雨江南”的乡村美景;望城区围绕九峰山、黑麋峰、乌山和“一江七河两湖库”等自然生态资源,布局建设美丽宜居村庄,推动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二是注重文化融入。深入挖掘丰富的红色文化、花炮文化、宗祠文化、楹联文化,融入到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中。如中和镇苍坊村做活红色文章,把耀邦同志革命精神具象化,让来客在参与研学实践中接受精神洗礼;乌山街道团山湖村大力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获评“全国学雷锋教育基地”;开慧镇开慧村推行“楹联一条街”和“百岁老人讲家风故事”的红色文化,实现了农村有景可看、农民有活可干、农业有钱可赚,闲余饭后有故事可讲的“开慧模式”。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做好民俗风情、名人文化、家风家训等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如茶亭镇静慎村打造集宗祠文化、雷锋讲堂、乡贤讲堂、乡村图书馆等于一体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形成以“守望”为主题的乡村特色文化;铜官街道潭洲社区,农耕元素、陶瓷文化相映成辉,形成了独特的陶瓷特色。三是注重配套完善。统筹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与“七张网”建设,推进乡村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质升级,让农村居民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生活品质。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近2年共实施农村公路新改建近2500公里,获评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市,望城区率先全省实现“村村通公交”。统筹打好“五治”组合拳,深入推进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累计完成农村改厕87.1万座,全市无害化户厕普及率达99.5%,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村覆盖率达100%,农村垃圾集中收运率、资源化利用率、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减量率达60%。积极推广农村散户污水处理“三池一地”模式,基本消除农村人口聚集区黑臭水体。四是注重连点成片。在选点布局上注重相邻相连、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形成良好的集聚效应。如望城区以片区建设为重点,将今年创建的160个美丽宜居村庄集中布局打造了20个大集群。宁乡市以宁乡花猪、优质稻等十大产业基地为主阵地,建设美丽宜居村庄聚集点30余个,每个连片布局美丽宜居村庄3个以上。浏阳市荷文公路沿线,铺排了34个美丽宜居村庄,努力描绘“入眼皆美景、到处有亮点”的生动画卷,被誉为“湖南最美乡村公路”。

三、坚持产业支撑,使美丽宜居村庄里子实起来。坚持美丽宜居村庄创建与产业发展互促共融,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一是与乡村产业发展相统筹。把产业发展作为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的“内核”,突出“一县一特”“一镇一特”“一村一品”产业布局,选择具备一定产业基础的村落,完善产业配套设施,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如张坊镇田溪村依托美丽宜人的村庄环境和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今年以来接待游客10万人次,村级旅游收入总计达3200万元。如在大众垸农业产业集聚区,发挥文和友荷花虾养殖基地、设施蔬菜示范园、无人农场的辐射带动效应,布局打造了思源、虢大湾、荷里乔江等美丽宜居村庄。二是与农文旅融合相结合。深入发掘乡村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等功能,让美丽宜居村庄成为新的都市后花园、休闲度假区。如望城区乔口镇盘龙岭村以“赏荷花、呷龙虾、住民宿、当创客、解乡愁”为主题,打造荷里乔江民宿,五一开业以来迅速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长沙县高桥镇围绕“一茶一花一民宿”产业发展思路,形成特色鲜明、业态多元、品质一流的民宿产业,带动“农业+观光+住宿+康养+科普”等多产融合的特色近郊游、亲子游。春华镇春华山村72位村民以资金入股,成立长沙春渡水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打造农耕体验区、蔬菜种植区、小水果采摘区、游乐休闲区,春华春色文化旅游节、春华狂欢抓鱼节等实力圈粉。三是与村级集体经济相促进。把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作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抓手,同时以村级集体经济的壮大来反哺美丽宜居村庄建设。鼓励工商资本下乡参与村庄建设和产业发展,引导村民将闲置的农房、田地、林地等交由村集体管理,进行统一流转、整合开发和专业运营,强化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1-9月,全市950个涉农村(社区)集体经济总收入超过79776.42万元,总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达708个。如开慧镇锡福村引进长沙慧润乡村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农民以闲置房屋等入股,收入按村委会10%、企业30%、农户60%的比例进行分配,实现村集体、企业、农户的“三赢”。

四、坚持群众主体,将美丽宜居村庄力量聚起来。坚持美丽宜居村庄创建“大家事、大家议、大家建、大家管”,在村庄建设、运营、管理过程中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一是推行共商共建。把村民参与度、支持率、满意率作为衡量创建成效的关键因素,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贯穿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始终,全市累计发放宣传资料20余万份,举行“屋场夜话”“村民议事会”“屋场会理事会”3000余场次,村民积极筹资筹劳筹料,全市美丽宜居村庄累计筹资筹劳筹料折合人民币超过9.5亿元,其中村民个人捐款最高达100万元,实现“用自己的钱建自己的家园”,有效防止了村级负债。二是推行自主自建。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激发群众扮靓家园、呵护环境的主人翁精神。邀请当地“土师傅”参与村庄设计,确保建设方案实用、管用、好用、受用。由村(社区)采购物料,本村工匠参与建设,最大程度节约建设成本,实现“用最少的钱建最美的家园”,有效防止铺张浪费。如茶亭镇全面推行“方案会上定、资金众人筹、家园共同建、办法大家想、困难集体帮”,动员群众“自主管理、自议方案、自筹资金、自建项目、自调矛盾”。三是推行共治共享。通过“党群理事会”“巾帼理事会”等基层群众组织,发动党员群众自愿认领公共责任区,负责村庄日常管理维护。发挥村民小组自治作用,引导群众自觉落实房前屋后管护责任,做到户户有责、人人参与、相互监督,实现“自己的家园自己管”,有效降低管护成本。如永安镇永和村引导村民自觉做到“早清三园,晚清四边”,提升了管护长效性和群众满意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