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年植树所用的苗木从何而来?采用这些方法可获得

 努力就好1 2022-01-25

前几天看过一个视频,说的是一棵野生沉香树,有人出到40万元主家都没有卖。这棵野生沉香树并大,但架不住它是名优珍稀树种,可以其为接穗嫁接很多沉香树。

每年植树所用的苗木从何而来?采用这些方法可获得

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大家都会亲手植下几株幼树,一可绿化美化家园,二可保护农田,调节气候等。这些树苗又是从何而来呢?

一,植树所用树苗的来源

开篇所说的那棵沉香树,它是野生的,不知道是不是由种子繁育而来。但无论怎么说,一棵幼树的来源,常见的就是有性和无性繁殖两种方法,种子繁殖为有性繁殖,而扦插繁殖,根蘖繁殖,嫁接繁殖,压条繁殖和组织培养繁殖等这五种育苗方法是无性繁殖。

如常栽的杨树,基本都是扦插而来。我举两个例子来说一下哈。

二,杜仲和银杏的繁育方法

杜仲和银杏是常见的绿化树木,从这两种树的育苗方法中,我们就可以窥见树木的繁育方法。

1,杜仲的繁育方法

杜仲树是国家二级珍贵保护植物,它集药用,材用和观赏为一体,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每年植树所用的苗木从何而来?采用这些方法可获得

杜仲的繁育方法包括内容较多,大致包括六个部分,即播种育苗,扦插育苗,根蘖育苗,嫁接育苗,压条育苗和杜仲的组织培养。

播种育苗效果最好,处理比较费工,但能获得较大量的苗木,多在生产上采用,也有时用扦插育苗。

(1),种子育苗

用种子育苗,秋播和冬播应选择当年采集的种子,春播应选择头一年秋天采集的种子。种子处理一般采用湿沙层积法,温汤浸种法,浸种后湿沙催芽法等。

播种一般是在2-3月中旬,最迟不过3月中旬,日均气温稳定在10度以上进行播种,采用条播法,播种深度在5厘米左右,覆土1-2厘米,覆土后,在苗床上覆盖地膜或稻草等以防土壤水分蒸发和雨水的冲击。

(2),扦插育苗

一般是在6-7月进行。选用当年生长发育充实,木质化程度低的枝条作插穗,插穗剪成8-10厘米长,最少带有三个节,剪口要平,上剪口距芽1-1.5厘米处剪平,下剪口在侧芽基部,一般离节处2-3毫米。每条插穗留3-4片叶,剪去叶片的1/2,剪好后用萘乙酸或生根粉进行处理。

(3),根插育苗

在苗木出圃修剪苗根时,把剪下来的有一定粗度的根收集起来,剪成10-15厘米的根段,粗的一端微露,插后浇水,再盖塑料薄膜保温,成活率也较高。

杜仲的扦插繁殖比较困难,成活率较低,但只要掌握正确的扦插期,取条树龄和激素处理,其成活率就可以大大提前。

每年植树所用的苗木从何而来?采用这些方法可获得

(4),根萌蘖苗繁殖

在苗木出圃时挖断的残留在土中的根,有很强的萌芽能力,可将残根头周围的土去掉少量,使露出1-2厘米,以利萌芽长苗,等苗长大后即可移栽。该法比较简单,管理方便,投资少,产苗量多。

2,银杏的育苗方法

银杏这些年作为绿化树木采用的较多,其繁殖方法有种子实生苗,扦插,分蘖,芽接或枝接法繁殖。

银杏又被称为“公孙树”,是说它生长慢,结果期较晚。其苗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栽植成活率和开花结果的早晚。因此,要想得到速生的银杏树,必须培育优质壮苗。

(1),种子繁殖

银杏的种子必须选生长健壮,结种早,无病虫害,抗逆性强的30年以上生的壮龄树为采种母树,最好多株采种,增强群体优势。

采种时期掌握在其外种皮(即银杏的果肉)表现出本种固有的色泽,表面出现较多白粉,开始自然脱落时。

每年植树所用的苗木从何而来?采用这些方法可获得

银杏有单性结果现象,这种种子没有种胚或种胚发育不良。因此,在采种时最好是用经异地采粉,人工授粉结实的种子育苗。

银杏苗对苗圃地的要求较高,它既不耐涝,又不耐旱,轻微盐碱地即表现出生长缓慢,叶片发黄。因此应选择排水良好,质地疏松,肥力较好的壤土或沙壤土。如果出现病虫害的地块,应尽量避免重茬育苗。

银杏种子应先催芽,早播种,催芽处理不仅使出苗整齐一致,还可提早播种。催芽时间为3月上旬。

经催芽后的种子,播种时结合摘胚根根尖,可促发侧根生长。摘除胚根根尖长度为1-2毫米,可增加根量,使苗木尽快转壮生长,木质化程度高,提高栽植成活率。

(2),嫁接育苗

良种是优质丰产的基础。银杏实生苗正常要十多年才能结果,所以必须选用早实性品种嫁接苗,苗木胸径达10厘米以上,树干高度1.2米以上,树体与根系完整无损伤。

栽植前把苗子放入水中浸泡3天,取出修剪伤根,将根系放入生根粉液中以促发新根。栽植坑应挖大穴,施足基肥,浅栽,浇透水。

每年植树所用的苗木从何而来?采用这些方法可获得

总之,植树所用的幼苗,基本是来自于种子育出的实生苗,也有嫁接苗,分株苗,扦插苗,组织培养苗等。这得看树木适合哪种繁殖方法,还得看该法是不是能育出大面积使用的苗木,是否经济实用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