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代哥窑瓷器(中国瓷器发展专栏)

 馱夫 2022-01-25


英国皇室贵族拍卖有限公司

香港皇室贵族拍卖有限公司

(Hong Kong royal aristocrats auction co., LTD ),於公元1942年12月在香港九龙创立。当时处於二战爆发期间,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香港皇室贵族拍卖源於英国皇室贵族嫡亲创立。拍卖目前是世界著名艺术品拍卖行之一,拍品汇集来自全球各地的珍罕艺术品、奢侈品、名表、珠宝首饰、汽车和名酒等精品。公司业务发展需求,在马绍尔群岛共和国注册英国皇室贵族拍卖有限公司(British Royal aristocrat auctioneer Co., LTD ),当地免收税收优惠政策,对公司业务长远发展起重要作用。

图片

“哥窑”

名列宋代五大名窑,在陶瓷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哥窑胎多紫黑色、铁黑色、也有黄褐色。釉为失透的乳浊釉,釉面泛一层酥光,釉色以炒米黄、灰青多见,釉面大小纹片结合。

图片    

经染色后大纹片呈深褐色,小纹片为黄褐色,也称'金丝铁线’“墨纹梅花片”“叶脉纹”'文武片’等。这是传世哥窑的主要特征之一。器形有各式瓶、炉、尊、洗及碗、盆、碟等。多见仿古造型,底足制作不十分规整,釉面常见缩釉和棕眼。

图片    

而《中国陶瓷史》这样叙述:

造型有各式瓶、炉、洗、盘、罐等。论胎有厚薄之分,其胎质有瓷胎和砂胎两种,胎色有黑灰、深灰、浅灰、土黄多种色调,釉色也有粉青、月白、油灰、青黄各色。从时间上讲,这里应有早晚之别,从产地说也有恐非一个瓷窑的作品,情况是比较复杂的。

图片    

记载“哥窑”的古文献主要有:元代的《至正直记》,明代的《格古要论》、《遵生八笺》,清代的《博物要览》以及明代的《浙江通志》等。但究竟哥窑窑址何在?性质如何?一直是陶瓷史研究中众说纷纭、悬而未决的问题。

图片    

流传于世的“哥窑”经典器大多源自清宫旧藏,由于这批器物与古文献中的记载的“哥窑”特征不符,而且没有考古资料佐证,因而造成了中国陶瓷史上最大的悬疑。

为区别于明、清文献中所记载得哥窑(龙泉章生一窑),宫中名为“哥窑”的传世品,后世鉴赏家称其为“传世哥窑”。

图片    

哥窑举世闻名,乃宋代名瓷之一,此倭角小洗为其经典之例。然哥窑样貌,众说纷纭,其名称未明示所属地区,难以判断确切窑址,或为浙江龙泉一对瓷人兄弟所立,瓷征究竟为何,尚未能定述。

现今所述哥瓷多为高温烧制胎身,施开片青釉,甚是接近宋官窑瓷,但釉色乳浊不透,略带灰、或青、或褐调。古文献中二词用以咏哥瓷,「紫口铁足」,意指胎骨色深褐,「金丝铁线」,谓其釉面层叠丰富的开片纹,主纹深黑,细致密纹呈金红色,如本器所示。

哥瓷特征与南宋杭州官窑相近,相似瓷釉亦可见于龙泉窑、及元代杭州老虎洞官窑旧址所造之器。据武德推论(《Chinese Glazes: Their Origins, Chemistry and Recreation》,伦敦,1999年,页87),「哥瓷与官瓷或许为同一窑址同时所造,仅因龙窑中常见的烧造气氛、温度及冷却速度之差异,继而产生釉色之自然变化。」

此式四方倭角,葵口雅致器形,为南宋特有。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一件倭角水洗,与本品相类,釉色更青,单色开片,近口沿处略显柔曲,底作四足,定为官窑,刊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两宋瓷器(下)》,北京,1996年,图版21;另有一件五瓣葵口哥窑洗,录于《故宫宋瓷图录:龙泉窑、哥窑及其他民窑》,台北,1974年,图版58。

此类四方倭角笔洗、杯器形,未见于其他窑址,存世数量极稀。著录仅见同类哥瓷四例:其一为大维德爵士收藏,现贮大英博物馆,载于《Illustrated Catalogue of Ru, Guan, Jun, Guangdong and Yixing Wares in the 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伦敦,1999年,编号68(图一);仇焱之旧藏一器,1980年12月16日售于伦敦苏富比,编号293;另一件倭角洗出自沐文堂珍藏,展出于敏求精舍三十周年纪念展,《历代文物萃珍》,香港,1990年,编号111,1986年5月20日售于香港苏富比,编号9,后于2003年11月12日售于伦敦苏富比,编号3;第四例曾在1993年10月25日售于香港佳士得,编号703,2005年9月21日售于纽约苏富比,编号49(图二)。上述之器,包括故宫博物院藏品,均与本品相同,以四支钉架烧,惟仇氏旧藏哥窑洗,底见三支钉痕。

P.H.D.S. Wikramaratna 博士(1916-2010年)曾于伦敦西敏学院(Westminster College)及哥伦布锡兰大学出任土木工程学讲师,乃伦敦东方陶瓷学会重要会员,且乐善好施,捐赠典藏瓷器予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及阿什莫林博物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