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年份之间的交汇期,是年终考核的例行期限。每在此刻,各级各部门往往需要对标考核内容,自我盘点,反思总结上一阶段的工作不足,制定下一年的工作计划。俗话说:“纲举才能目张。”考核指标的内容,往往牵涉到工作成效的落实之中。而绩效考核只有做到求实求细求绩,才能用好考核的“炼金石”,磨砺出工作的“真金”。 绩效考核求实,需要具体可操作的指标制定。考核指标的制定,可以将抽象的工作要求细化为可操作的具体事项,防止上级工作落不到实处。考核指标的制定,则是一项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它既要视野放高,又需视野放宽;它既要求由形而上学的理念追求所延展出的积极追求,也需要接地气之后的可操作性;既需要明确工作重点,也需要适度全面。仅仅依靠老经验、老做法则失之追求,而只有思索有可能失之接地气。因此,一套系统完整的考核体系需要大量的谨慎与试错,唯有经过此项过程并不断优化,才能在大变不变中用以指导工作实践。 绩效考核求细,需要严格的考核标准。俗话说:“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种子只有落地生根,才能开花结果。一套系统完整的考核体系亦是如此。对于企业而言,指标则相对明显,利润往往就是其醒目的考核指标。而党政部门的考核指标,因为追去的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对其考核更加复杂化。但是,复杂却不是考核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理由,对于党政部门的考核更应该做到细致、平等、严格,才能使得通过跑部门、跑业绩、跑关系的绩效“跑核”行为无处遁形,让考核制度在执行中不走样、不变样。 绩效考核求绩,需要制定方与执行方的统一。绩效考核纵使再系统详细,也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倘若仅仅是依赖于为绩效而绩效的出发点,显然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绩效考核,归根到底是为了消除懒政行为,让人民群众在发展中获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上级部门的绩效考核通过下级部门落到实处,才能将指标要求转化为绩效成绩;下级部门只有及时反映政策执行中的难点重点,绩效指标才能从冷静的文字、数据转为为人民服务的详细规定。 年终绩效的考核,需要以求绩的理念辅以求实的方式和求细的操作,才能输出群众满意的结果。让能者突出,惰者红脸,才能切实考核出实效和动力,真正激励为人民服务的担当和作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