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问—— “皇帝自称寡人,那么皇后自称什么呢?” 东东灵机一动说:“皇后自称寡妇。” 古往今来,中国人的称呼既反映出了人们对于成功的观念,又透射着一种“自甘卑下之道”的“谦恭精神”,这种人生精神,必定要在人们的语言、称呼中体现出来。 “寡人”——一词,始于春秋战国及后世的君子与诸侯王常用。。 那么君主为什么要自称“寡人”呢?寡人的意思是寡德之人,意思是我作为君主道德浅薄,需要大家扶持。古人玩谦虚呀! “孤”或“孤家”—— 先秦时期这两个词通常作为 “王侯”的自称,而不是天子。 “孤”无父也,幼而无父曰孤,孤则人轻贱之。成为有丧事之大国诸侯的自谦,或庶方小侯的自称。 到了汉末及三国群雄之割据僭窃者开始自称为“孤”。意思是因为我没有道德,孤立无助。 先秦时期君主们还有个自称叫“不谷”,我以为是不想吃饭了。。后来查了查资料,原来不谷是谷物不结果实的意思。意思是我德行不够,就得绝后,无种子!谦虚的好过分喔! “皇帝”——一词,秦始皇统六国后才有的。此后皇帝都自称“朕”。 至于戏剧中经常出现的万岁爷、老佛爷之类的,更是禁忌,只能太监、宫女小范围的私下里使用,而且只能是他称。 在正式场合,臣子也罢,后妃、宦官也罢,普通百姓也罢,都只能称呼皇帝为陛下。 皇帝之言曰“谕”,皇帝之命曰“诏”。 朕——在先秦本为“我”,秦始皇之前,不论身份高低、等级贵贱都可以使用。汉代文献中,存在高位女性自称为“朕”的记载。 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朕”成为皇帝的专属称谓,其他人不可再用。汉承秦制,“朕”亦是皇帝的专属称谓,一直延续到清朝。 蔡邕《注》曰:“朕,我也。古者,上下共称之,至秦然后天子独以为称。” 屈原在《离骚》中自称为“朕”:“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宋玉的《招魂》中也自称为“朕”:“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沬。 陛下——臣子尊称君王“陛下”。陛:本是台阶的意思,皇后老儿明明坐在宝座之上,为什么不叫陛上呢??意思就是: “君王的地位太高,高至三千里凌霄,你在凌霄盖宝殿”, “臣子的地位太低,低至十八层地狱,我钻地狱里挖井。” 人是不平等的。臣子只能趴在台阶下讲话,称呼陛下以突出君王们的高贵,也能显示臣子们的谦虚。。。同样,太子殿下, 将军为麾下, 使者为节下,称两千石官吏为阁下,足下,都是要突出对方身份比自己高贵,表达一下敬意。 皇后——《论语·季氏》记载:“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 意思是——”国君的妻子在国君面前自称为“小童”,在众人面前及外交场合自称为“寡小君”。而皇后在皇帝面前是“臣妾”,众人面前是“本宫”; 太后——自称“哀家”, 哀家一词是太后专用,因为古代皇帝都是做到死,太后丈夫死了,所以才称“哀”。。“哀,闵也。”哀有悲痛、悼念之义。“家”做词尾,表示一类人。 有的电视剧或舞台上皇后竟然自称哀家,那是错误的。还有现代小媚媚喜欢在网上赶时髦,自称哀家,那个叫“作死”。殊不知其中错误非常明显,让人哭笑不得。 臣妾——“臣”与“妾”是两个不同的词,含义不同。《说文解字》:“臣,事君也。象屈服之 形。”古者“臣”指被抓获的战俘,奴仆,男性奴隶,后引申为男子自谦之词。“妾”,本指女奴,因其身份卑贱,可用作妇女的谦称。后泛指统治者所役使的民众和藩属。如《秦律》中称因犯罪被罚为奴隶的人为“隶臣妾”。 而宋代以后,文献中开始出现女性自称为“臣妾”的记载,后妃称臣妾因此于古有据。 关于宋代以后是否有嫔妃称“臣妾”仍有争论,但影视作品中对“臣妾”一词显然有不少误用。。。 “咱家”——不是大监专用。 在影视作品中宫廷宦官以“咱家”自称。尤以清宫戏最为典型,“咱家”一词被误认为是太监的标配。 其实不然。 “咱家”,人称代词,我,早期白话,早期文献中也可以写作“喒”。宋元明清时期的俗文学作品中运用十分普遍。 明徐渭《渔阳三弄》:”咱家姓察名幽,字能平,别号火珠道人”; 清孔尚任《桃花扇·抚兵》:“咱家左良玉,表字昆山。” 《三国演义》中,董卓在群臣面前道:“竟敢行刺咱家,咱家是什么人?” “咱”字并不见于宋以前的字书。《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咱家”已经在当时的俗文学作品中运用。但从历史角度看,董卓自称“咱家”并不合适。。 不要随便称呼【女士】—— 女士一般是在不确定对方婚姻状况时使用之女性称谓。近代对女性称谓通常视对方已婚与否而定,未婚者称“小姐”,已婚者称“太太”。但有时未必知道对方婚姻状况,或已婚者不欲从夫姓,又或根本不欲别人知道其婚姻状况,即可使用。例如年轻者称“小姐”,较年长者称“女士”;又或不论年纪一律称“女士”。 在英语社会,“女士”此称谓由来已久,由于女权高涨,要求男女平等,认为既然男性有不反映婚姻状况之“先生”称谓,亦应有对应不反映婚姻状况之女性称谓,因而产生“女士”此一头衔,并逐渐传开。 女仕在中国古代有多层意思: 1.士人女性 《诗·大雅·既醉》:“其仆维何,釐尔女士。”孔颖达疏:“女士,谓女而有士行者。” 唐 张说 《荥阳夫人郑氏墓志铭》:“衣冠礼乐,耳目所徵,号之诸生,实为女士。”清 钱谦益《尚宝司少卿袁可立母安氏加赠宜人》:“赠安人安氏,乃尚宝司少卿袁可立之母,蔚为女士,实惟母师。” 清 钱谦益 《继妻王氏仍前封制》:“割儿女婉娈之私,成丈夫慷慨之节,若尔者可谓女士矣。” 2. 妇女尊称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五:“与诸女士茶话良久,知是大家闺秀。” 清龚自珍《百字令·苏州晤归夫人佩珊索题其集》词:“人生才命相妨,男儿女士,历历俱堪数。”洪深《少奶奶的扇子》第二幕:“我跟 金女士 是朋友,什么解释全是多馀的。” 3.妇女和男子 汉,王粲 《从军诗》之五:“舘宅充廛里,女士满庄馗。”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江南城隍庙》:“都者,美也。《诗》云:'彼都人士。’以帝王所居,文物整齐,女士闲雅为美,故曰都门,曰都人。” 4.女和妇 女,与“男”相对。古代以未婚的为“女”,已婚的为“妇”。现通称“妇女”:女人。女士。女流。少女。 民——上古时把奴隶称黎民。 百姓——上古贵族的总称,(因为贵族才有姓),战国后“百姓”一词才做为平民的通称。 古人谦虚起来非常狠,连自己的妻儿都不放过,称呼自己的妻子如糟糠、贱内、拙荆……总之意思就是又丑又贱又笨; 称呼自己的儿子叫犬子,这难道不是狗养的吗? 古人把谦虚当成美德,过分的谦虚真让现代人受不了。 有个成语叫“黄公好谦”—— 黄公的女儿很漂亮,但别人来提亲时他总是说小女很丑配不上您,他本来是要谦虚谦虚,可是提亲者却信以为真,结果把女儿的青春耽误了。 中国的语言里有专门的“谦词”和“敬词”,我们得好好研究,不然搞混了就会出笑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