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固定资产投资的意义

 然然可可7qqznw 2022-01-25
2017年我发《资本论》系列时(转眼4年过去了,时间真快),有一章讲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简单地说:产业资本表现为生产资本、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三种形式;生产资本可以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当时我写道,流动资本是在生产过程中一次性消耗的,它们的价值也是一次性转移到商品中去的。比如劳动力就是这样。流动资本的物质形式一次性消耗掉了,它们的价值也一次性的转移到商品中去了。

当时有位同志,对此表示异议: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划分的依据不是价值转移方式的不同,而是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这位同志说得也没什么错,虽然他这话实际上和我说的没有本质区别;而且我也不是说因为价值一次性转移所以是流动资本,而是说流动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是一次性转移的。当然严格意义上说,这位同志的说法有问题。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区别,与价值周转方式并没什么关系,周转方式是结果而不是原因。马克思说,'固定资本的独特的流通,引起独特的周转。'而且,在同一个生产过程中,不同的固定资本的周转方式(不论是物质形态的周转还是价值的周转)都是不同的。如果以价值周转方式作为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那么就会有很多种不同的固定资本;最终,还是要以是否一次性转移作为划分标准。这里就不展开多说了。

前些天说了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的问题。从固定资产的定义来看,基本上与马克思所说的固定资本没有太多区别。在有关再生产的篇章中,马克思指出过,两大部类间的固定资本的补偿,如果出现不平衡,就会出现危机。为了避免危机,'只有用不断的相对的生产过剩来补救'。

所以,马克思看得很清楚,也说得很清楚。'过剩本身并不是什么祸害,而是利益'。一个社会要正常的发展,必须要有一定的生产过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就是生产力的富余,或者说部分的'闲置'。这与追求效率的生产方式是相矛盾的,但是却是必须的。没有这种过剩,就会有危机。

而我们国家以'重质量'为名的压制生产力,不仅仅是破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是在制造经济危机。事实上,这些年来,各种各样的危机我们已经看得太多了。

第一部类是生产生产资料的部类。压缩固定资产投资,也就是减少对第一部类产品的需求。也就是说,生产资料的生产'过剩'了。那怎么办呢?要么通过减少第一部类的生产和投资化解过剩产能,甚至通过非经济的手段消灭过剩产能,但是这样一来,第一部类生产力也就衰落了;要么就是出口到国外去。这两方面的做法,我们都看到了。

这次疫情让我们看清楚一个道理:关键时刻,口罩、消毒液可以救命,但是芯片、发动机不能。没有什么落后的产能。一味追求所谓的先进制造业,并不就是件好事。

固定资产投资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凯恩斯说过,'正是由于存在着耐久性的机器设备,所以经济上的将来和现在能够被联系在一起。'同样的道理,固定资产投入的大幅度下降,就是在切割经济上的现在与将来。事实上,也就是放弃或者说破坏经济上的将来。因为,与现在切割的的将来是不存在的。

总之,没有固定资产的投资,就没有未来;没有未来,也就没有现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