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拥有高质量独居技巧的年轻人,这个春节过得不会太差

 昵称535749 2022-01-25

领英LinkedIn·2小时前

关注
不必抱团过年,我们有一份独居者必备指南

最近,朋友圈里三不五时刷出无法返乡、原地过年的“哀嚎”。已经有人提前号召,在同城找人抱团过春节了。

父母们更是坐不住了,开始给娃寄年货。从家乡小吃到爹妈的独门手艺,五花八门。

甚至连保存方法、怎么食用都写的清清楚楚。

最冷静的要数那些已在他乡独居生活习惯的人。置办年货、约朋友泡温泉、滑雪、包饺子……年味儿仪式感满满。

这些资深独居者们,早练就了铠甲般的内核,轻松把一个人的孤独变成了狂欢。

据《青山资本2021年度消费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有9200万的独居人口。绝大多数一线和新一线城市所在省份的独居率都很高。

其中广东独居人口比例最高,大约每四户里就有一户,成为中国最“独”省。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独居正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我国一人户的比例从6%到25%只用了20年的时间。

如何对待独居生活状态、获得高质量的独居生活,也成为当代人面临的一场考题。

01独居,盛世产物

百度百科对独居的定义是:长期的、独身一人居留

大城市里独居的人很多,在独居群体里,老中青都有。

根据《2020独居青年生活洞察报告》显示:对年轻人而言,因为享受自由而独居的用户占接近四成,因为单身而不得不独居的用户占比达29.75%

从《90后独居青年生活真相》报告可见,有接近三成的90后曾有过独居2年的体验,而整体90后的平均独居时长为2.2年。

无论年龄、原因如何,独居是大家选择的一种生话方式。

面对这种生活方式,有人感叹独居的孤独感难以消除;

有人认为9200万独居人口下肯定会产生新的生活形态,也一定会有新的机会,独居不可怕;

还有人认可独居这种生活方式,随着现代人寿命的延长,一辈子变得很长,想要和一个人过一生太难,总有“空窗期”

因此,视频网站上,关于独居美好的vlog也层出不穷,

有人评价独居是盛世产物。

当代年轻人,无论你是被动独居——因为工作离开家乡、没有伴侣陪伴,只能选择一个人生活;

还是主动独居——因为习惯了一个人生活,以及对未来的规划很清晰,刻意避开和他人一起生 活;

只有社会整体发展良好、有足够的支撑资源、个人有充盈的资金以及成熟的思想,才能筑建起这种生活方式。

独居所必须的外部硬核条件——比如公道的房屋租赁、健全的安保、便捷的生活等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身在其中的人,自己如何正视独居这件事

02独居,带着危机的浪漫

37岁的法国作家西尔万.泰松带着简单的行李,来到贝加尔湖畔的一座西伯利亚小木屋里独居了六个月。

从二月到八月,他见证了贝加尔湖的冰封、朝阳夕阳的升落、积雪的消融、野花的初放,蚂蚁的迁徙……大雪封锁中,与世隔绝的他只能见到少量本地渔民猎人和少量到访的朋友和游客。

在这片“荒原”中,西尔万的生活被规划为观湖、砍柴、钓鱼、做饭、阅读、在山间行走、在窗前喝伏特加这几个简单的行为。

最终,他把在这片宁静土地上流淌过的时间归档写成了一本名为《在西伯利亚森林中》的书。

西尔万的这段经历后来被拍成了一部名为《独居180天》的纪录片

西尔万说:他人的存在使世界变得索然无味,而孤独则是一种胜利,使人重新开始享受万物

自然的寂寞与我的寂寞相遇了,两种寂寞由此证实了自己的存在。

西尔万的独居生活与梭罗在瓦尔登湖的独居异曲同工,浪漫、逍遥、有思想境界,这让忙碌裹挟不迭的现代人羡慕,只是作为普通的职场人,我们的独居生活很难如此。

上班群居、下班独居的打工人,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和精力里的独居生活有着更为朴素的浪漫。

比如,摒除了社交和二人世界生活的琐碎,能够专心读自己喜欢的书;

时间可以完全由自己掌控,用来做自己想做的事;

即便是偷懒、邋遢一下,也不会被judge.

可这些朴素浪漫的独居生活里,也有让我们担惊受怕、甚至崩溃的地方。

独居最惨的时刻莫过于生病时

有网友说自己一直过着舒心惬意的独居生活好几年。

最近她断断 续续咳嗽了两个月,一直吃药没去看医生,直到某个凌晨咳嗽到呕吐再也扛不住,一个人去了医院看病。

诊断后是双肺肺炎,被医生要求马上住院治疗。

那一刻,多年独居生活的美好瞬间化为乌有,只有一个人不得已扛下所有的疲惫不堪

独居女子把民警电话设为星标用户,不要一直订一家店的外卖”、“福州一女孩长期独居缺照顾只吃白米饭”、“独居老人家中摔倒4天靠敲盆获救”……

在网上总能看见这些独居的“惨剧”,孤独感的时而造访、安全感的缺失、难以顾及的健康、某些能力的退化 ( 有人觉得自己独居后表达能力变弱了) 都是与独居生活配套的戏码。

作为职场人,我们的独居生活就像高木直子在《一个人住第5年》里描述的那样:一个人住不用跟别人抢浴室洗澡,爱洗多久就洗多久 ;

一个人住感冒的时候孤单寂寞的心情如潮水般的涌上心头;有点自由随性却又有点苦恼,这就是一个人住的生活。

03高质量的独居,可以成为自我的丰富

N条独居者必备安全指南”里提供的保命技巧早已被独居者们稔熟于心,但高质量的独居生活不能仅此而已。

梅·萨藤 (May Sarton) 是美国著名诗人、小说家、作家,她曾在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多所高校任教,作品被美国各地高校用作教材,后当选为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

May Sarton. York, Maine. Image ID: 1661090

声誉正隆的她后来选择隐居避世 (因为自己性格难以与他人相处) ,在多年独居生活里,梅写了《独居日记》,出版后让她在国际文坛上声名大噪。

在《独居日记》里,梅坦言:“独居时而歇斯底里,时而孤独感剧增,时而又被细小植物感动得不行,最重要的是,与人相处后总需要独处来消化。”

翻阅《独居日记》,可以看出梅从最初的不适到后来日渐享受独居生活的变化。正是逐渐体验到了独居的美好,梅后来成为一名终身独居者。

我试着总结出几条梅的高质量独居生活方法,可以供正在或打算独居的朋友借鉴:

遵循常规

独居意味着少了部分束缚,但这种自由也意味着你会“突然进入一种巨大的空虚寂寞中,如果找不到支撑,不知道情况会怎么样。

所以,缺乏支撑的独居在心情会变幻无常,可能“早晨起来后是天堂,一小时后就到了地狱”。

梅的建议:“保持独居生机的唯一方式是强使自己遵循常规。”

摸索好自己独居的习惯和规律,每天按照这个流程生活,自在但不要放纵

找到能让自己满足的日常家务

在独居的众多日常家务中,梅发现能让自己灰暗心情明亮起来的一项家务是浇花,浇花让她“转瞬之间感到一种喜悦”。

着手一些日常家务,无论是打扫、给宠物清洁还是给植物浇水,它们能满足自己一种简单的、活着的需求,能够让独居的你感到平静满足。

独居,但不独世

即使选择独居生活,梅也没有放弃与曾经的朋友、好友的交流。

她会定期拜访这些人,甚至其中一位朋友病重住进养老院后,她会当时探望、直到朋友过世。

在书中梅写道:“独居生活的价值是说不尽的,其价值就在于屋宅是敞开的,备有房间去接纳、珍重的朋友。”

思考与记录

梅的高质量独居生活离不开她的思考和记录,《独居日记》的诞生就是最好的证明。

可见想要有质量上乘的独居生活,除了外在物质的满足外,要去锻炼和磨砺自己的精神让其成长是必需的。

梅说:“孤独是自我的贫乏,独居是自我的丰富”。

独居者与独居生活可以相互成就,成为各自肥沃的土壤供其成长,不再让“独居”二字与“不得已”、“凄凉”这些词相连。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LinkedIn”(ID:LinkedIn-China),作者:静思,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