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夷陵评论||年度文艺回顾展//034朱白丹评湖北女作家刘艳散文集《你是最美的》//夷陵

 元辰1948 2022-01-26


陵区文艺评论家协会  主办

2022-034 总第800期  

审读:黄荣久 林文楷 执编:元辰

    朱白丹,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协十大代表、夷陵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散见于《文艺报》《北京文学》《中华文学》《电影文学》《长江丛刊》《芳草》《短篇小说》《当代小说》《当代散文》《青海湖》等报刊,多篇被《微型小说选刊》《西部散文选刊》选载。在上海文艺出版社、敦煌文艺出版社等出版小说集、散文集、电影文学剧本13200多万字。曾获中国作协征文优秀作品奖、湖北省楚天文艺奖等奖项。电影文学剧本《“长江大侠”吕紫剑》入选宜昌市文艺精品创作扶持项目。

刘艳在新书发布会上

朱白丹评湖北女作家刘艳散文集《你是最美的》

     透心透骨的绵长浓香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但凡读过几年书的人,若想写点东西,大多从“散文”入手。在一般人眼里,散文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写的人多了,粗制滥造、缺乏文采的就多了。著名作家甘茂华引用过一位名家的话:“把米做成饭,一般人都会;把米做成酒,酿酒师才能为。”生活中大抵有两类人(作者),一类能把米做成饭(含夹生饭),占多数;一类能把米做成清香四溢的酒,自然是少数。读完宜昌女作家刘艳新近出版的散文集《你是最美的》(四川民族出版社,20215月),窃以为刘艳属于后者。

关注小人物

文学即人学。智障者、环卫工、村医、茶农……这些底层人士及其生活在常人看来平淡无奇、司空见惯,刘艳却能从中获得灵感,发现创作素材。她的《朝阳观下的土屋》是一篇扶贫题材散文,作者写道:“大龄智障单身儿子的一双眼睛看人,特别是看女人时,眼睛直勾勾,一眨不眨,就像盯住一个猎物,随时会发动某种攻击。那种饥渴,让人不寒而栗”。《想要个媳妇儿》也是扶贫题材作品,作者写道:“'想要个媳妇儿,想要个媳妇儿呢!’易小年越念叨,眼睛越发亮。眼睛越发亮,就越灼人,像一道激光”。作者观察生活细致入微,两段描写穿透人心,直击人的心灵。作品告诉我们,即便是智障者,即便是贫困户,仍然有对美好生活包括夫妻生活的渴望与向往。作家若不深入生活,没有一颗爱心,是断然写不出这么深刻的文字的。

刘艳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你是最美的》写道:“入冬后的清晨,风吹得格外冷。草地早早覆上了一层白霜,土也冻得僵硬。轻哈一口气,一朵浓浓的白雾在面前腾起,瞬间被微风吹散成一片薄云”,“沙,沙,沙——,一阵窸窣而有韵律的摩擦声隐约传来,由远及近。我看清了,是一个身着黄色环卫工作服的大妈正专注地清扫街道。扫帚的尾巴很长,五彩帚身有节奏地从地面划过,瞬间聚拢一堆落叶和街角废弃物。身后,留下一条干净整洁的街道,与两旁的花草树木,附近的河流、公园,以及高低错落的楼宇,构成一幅安静、温馨的小城图画。车辆、行人不断从大妈身旁经过。他们似乎在追赶时间,朝着自己的方向行进着,很少有人注意到大妈的存在”。而作家刘艳注意到了,因为她有一副悲天悯人的情怀,其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勾勒出动人的场景,使作品显示出深远的意境。作者接着写道:“大妈的脸在太阳的映衬下,红扑扑、汗涔涔地,同样细密的皱纹从额头、眼角慢慢向脸颊伸展,盛开成一朵骄傲的菊花,像极了我的母亲。好美。”

这篇写底层人的散文,文字美,主人公心灵美,画面感强,美不胜收。刘艳把此篇名作为书名,自有其道理。

风景这边独好

散文集《你是最美的》第二辑“忽如远行客”写了宜昌的三游洞、三峡古兵寨、百里荒、黄柏河等风景名胜,这些地方被古今文人写滥了。跟广大读者一样,刘艳见过太多类似解说词的游记散文:这里一处瀑布、那里一座亭子,再来一段牵强附会的传说。她深知自己也这样来写,只能让人大倒胃口。刘艳另辟蹊径,不为写景而写景,努力做到每篇散文有其深刻的思想内涵。

《飘落的黄叶》通过“我看到了一道风景。那是十来棵银杏树,排成一行。树上的叶子全都黄了,已有密密地一层落在地面,与绿的草相互映衬,平铺成一床金黄色的地毯。然这只是它安静时的模样。突然,我看到金黄在天空飞起来了,飘起来了,跳起舞来了。这时的风恰是最好的舞师,引着一片片黄叶在天空以旋转的姿态跳着轻盈的舞,轻轻地飘,静静地落。这时的它,已不管有没有观众欣赏,只是在一个巨大空旷清亮的舞台上,尽情群舞”,从而得出感悟“人生不容停留,我们只能选择前行,美丽的风景,只要记住了,便是爱它了。美丽即使短暂,却能成为永恒,成为我们心里的暖。”语言凝练、优美,富于诗情、画意,其思想性、哲理性何其深刻。

刘艳的许多作品介于散文、小说之间,似散文又似小说;似小说又似散文,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原本没有绝对的划分标准,现实生活中,有的作家在刊物发表的是散文,而评奖却是报告文学;有的作家写的是散文,发表出来却是小说,这样的事例不少。刘艳的有些作品,也存在体裁不好界定的问题。如《想要个媳妇儿》,开头写道:“易小年是啥时候出生的暂且不说。据说出生时月亮正圆,出生不久遇到一位老风水先生,说这孩子,怕是命里要犯残缺”,妥妥的小说叙述。作品通篇围绕主人公易小年想要个媳妇儿展开,有人物有故事,有矛盾有冲突。有人认为是散文,有人认为是小说,笔者倾向于后者,该作品被改编成了广播剧,进一步佐证了笔者的判断。刘艳本人则对是什么体裁不管不顾,只管写好自己的作品就行了。

情系故乡

故乡是许多写作者绕不开的话题,是作家文学创作的一座富矿。茅盾文学奖得主贾平凹说:“人人都说故乡好。我也这么说,而且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说起商洛,我都是两眼放光。这不仅出自于生命的本能,更是我文学立身的全部。”众多作家终身只写邮票大小的故乡,如鲁迅的绍兴鲁镇、老舍的北京胡同、沈从文的湘西边城、莫言的高密、贾平凹的秦岭商州、池莉的汉口等等。这些作家的作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大奖,永载文学史册。宜昌许多作家也在深挖故乡这座富矿,如李华章的湘西,甘茂华的鄂西、韩永强的峡江、彭定新的曾家湾、魏以进的魏家坡、周功绪的太平溪老镇等,刘艳也不例外。

钟祥是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楚辞文学家宋玉、楚歌舞艺术家莫愁女的家乡,嘉靖皇帝朱厚熜在位时,风水宝地、祥瑞所钟之意,赐县名钟祥出生湖北钟祥的刘艳,长期受帝王之乡、艺术之乡的熏染,其散文大气、精美就不感到奇怪了。散文集《你是最美的》专列一辑“归看故山秋”,写钟祥的荷叶、娘做的夹肝肉;写钟祥的年味、炒米茶;写钟祥的莲藕、柿子……,故乡的一切,让刘艳魂牵梦绕。

刘艳在《娘做的夹肝肉》写道:“顾名思义,做夹肝肉还得有猪肝,猪肝也是这道卤热菜的主料,和项圈肉一起下锅。不一会儿,满屋都是肉香。卤香肉香交织一起,越煮越浓。若是有风吹过,可香飘十里。”稍有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夹肝肉再香,香气顶多飘到家门口吧?作者用“香飘十里”的夸张手法,表达了对故乡美食夹肝肉的赞美,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也让读者有了饱享舌尖上的美味的冲动。作者继续写道:“我成家移居城里后,也做过夹肝肉,总觉得不香,不是娘做的那个滋味,主要是没有那种透心透骨的绵长浓香”,“我问娘做的夹肝肉为什么格外好吃呢?娘抿嘴一笑,说其实很简单,秘诀全在卤汤。卤肉时一定要放一两只鸡同卤,隔天再回卤一遍。鸡的香味渗到肉里,肉岂不是更香?不光是做菜,做什么都要用心。一用心,二琢磨,三下苦,什么都有了。我一听,恍然开悟。”刘艳开悟的不只是做夹肝肉,还有如何做事、做学问,她的散文不就是一用心、二琢磨、三下苦的结果么?

刘艳爱故乡爱到了骨头缝里。有故乡的夹肝肉垫底,刘艳写作起来便得心应手,一批散发透心透骨绵长浓香的散文纷纷问世,带给广大读者美的享受。

(原载中国水利作协《大江文艺》第11期)

小溪塔河心岛  望作信摄


认证文艺微公号,入驻360图书馆,同步发布作品,经审核公开后,可供读者转为个人馆藏。

“夷陵评论”微刊专栏专事文艺作品推介、评论,兼顾文化建设;

“元辰私坊”专栏只发布个人作品。

微主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湖北省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夷陵区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本号总在深夜等待您的好稿,共同打造优秀平台。也许您已成了大家。小小的本号,依然欢迎你回来坐坐。

    所有来稿文责自负,加个人简介、个人照片。稿件微信元辰或发66371560@qq.com信箱。已在微信平台发布的,需对“元辰文苑”开放白名单。

    元辰赞赏账户陈宇辰只对元辰个人作品开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