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华:经方五苓散的主治疾病谱大总结,还有你不知道的合方应用技巧!

 文文ap25 2022-01-26

上世纪90年代,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对卫生部和人事部认定的500名全国名老中医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得出结论:绝大部分名老中医临床常用方不超过30首,其中经方及其变方高达21首,占比超过三分之二,充分说明了经方在中医临床中重要地位。但是,在很长时间里,经方被严重忽略,经方的价值没有充分发挥。本人有一个初步设想,欲挑选临床的常用50首经方来讲解,理论结合临床,力图做到通俗易懂。如果能够把这50首经方掌握并灵活的运用于临床,这个医生已经很了不得了!

中医的学习并不难,中医其实是非常大众化、生活化的东西,坚决反对神话中医!江湖名,中医道,中医的江湖愿你我砥砺前行!(<经方学苑>姊妹号<杏林明医>正式开通,欢迎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每天一期,助力中医人的成长!)   

临床该如何使用五苓散呢?赶快看看!

1

组成、用法

[组成]猪苓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钱,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

[用法]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6g),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1

典型方证

1.蓄水证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舌苔白,脉浮。

2.水湿内停证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霍乱等。

3.痰饮脐下动悸,吐延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者。

1

方解

本方证由表邪不解,传里入腑,水蓄膀胱,气化不行而致。治宜利水渗湿,兼化气解表。

 
方中重用泽泻,取其直达肾与膀胱以淡渗利湿,其利水作用铰茯苓为强,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泄泻及痰饮等甚佳。《药品化义》称其“此为利水第一良品”;《本草纲目》卷19谓其“渗湿热,行痰饮,止呕吐、泄痢、疝痛、脚气。”
 
辅以获苓、猪苓之淡渗,增强泽泻利水渗湿之功。《本草思辨录>卷4曰:“猪苓、茯苓、泽泻,三者皆淡渗之物,其用全在利水”。
 
配以白术,既可补气健脾,又可燥湿利水,用于脾虚水停而为痰饮、水肿、小便不利者甚宜。其标本兼治,补气健脾,則脾键运化有力,水湿不会停聚;燥湿利水,可直接去除已停之水湿。
 
水湿蓄于膀胱,则影响其化气行水之功,佐以桂枝既能温化膀胱之气而利小便,又可疏表散邪,以解除太阳之表证,一药二用,表里同治。
 
方中泽泻配茯苓、猪苓,以加强利水作用;茯苓配白术以实脾利水;桂枝配获苓,以温化水饮,通阳利水。五药合用,共奏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

至于水肿、泄泻、霍乱、痰饮诸证,皆由于脾虚不运,水湿泛滥所致。本方既可利水渗湿,又可健脾助运,故可一井治之。
 
若欲解其表,又当服后多饮暖水取汗。以水热之气,助人体阳气,资其发汗,使表邪从汗而解。
本方由五味药组成,以“令”水行,故名“五苓散”。

1

疾病谱

1.内科病

用于心瓣膜病,以口渴、小便少、心动悸、浮肿,作为投药指征。

用于急性肠炎和慢性胃炎时、以呕吐、口渴、少尿,作为投药指征;但急性肠炎还应有水样便、腹痛。

酒为湿热之品,其气上腾,宿醉患者,因其体内素有水饮,又饮酒而引动宿饮上冲,于饮酒后第二天出现恶心、口渴、头痛、头晕、无食欲,服五苓散能迅速消除症状;若于饮酒前后服之,也可预防发生宿醉。

五苓散治疗腹水,主要是肾炎和肾病综合症所引起的腹水,其投药揩征是:口渴、少尿、呈蛙状腹、舌质淡;

若腹部膨隆、舌质红者,虽有口渴、少尿,也不应投五苓散,医者必须注意。

一般治疗肾炎,五苓散是必不可少的方剂,以小便不利、浮肿、口渴,作为投药指征。张德存对10例急性肾炎的治疗观察,认为在多种方法中以五苓散疗效较好,一般用药3天后,尿量明显增加,大便转为软便,水肿逐渐消退,小便化验好转,血压下降,血沉改善。

慢性肾盂肾炎患者,长期应用抗生素,尿中仍有红细胞、腰痛、口渴、小便不利者,应投五苓散。

急性肾盂肾炎和急性膀胱炎患者,具有明显的口渴、少尿或发热时,为五苓散的投药指征,尤以膀胱刺激症状改善最快。

偏头痛伴有口渴、少尿、眩晕、浮肿者,宜投五苓散。

三叉神经痛,具有口渴、小便少者,也投五苓散。眩晕伴有口吐涎沫、心下悸、或脐下悸、或浮肿、耳鸣者,是投五苓散的指征。

2.外科病

阴囊水肿(中医称为阴肿),肿而不痛,是投五苓散的指征;若肿而痛,不透光,不应投五苓散。王挚峰用五苓散治疗尿闭症一例:患者因中耳炎服磺胺药中毒,导致尿闭已5天,因考虑尿闭前有血尿,故投五苓散合猪苓汤,服后1小时50分钟,小便畅通,一夜间排尿达3000毫升以上,再进1剂,病告痊愈。

3.妇产科病

妊娠中毒症,具有口渴、小便少、浮肿、血压高、蛋白尿者,用五苓散可改善这些症状。

经前期紧张症,若有浮肿、少尿、头眩晕、或头痛时,是投五苓散的指征;其投法为于月经期之前,服五苓散3~5剂,连续3~5周期,多能治愈,如投小四五汤,则疗效更好,其方法同上。

4.儿科病

中医认为乳幼儿五脏六腑娇嫩,故患感冒时,与成年人不同,常常出现呕吐、少尿、口渴,投五苓散后,汗出小便通利,呕吐止,热自退。

此外,乳幼儿的感冒和急性胃肠炎,又常常以呕吐为主症,伴有少尿、口渴,此为水逆,也是投五苓散的指征。

小儿消化不良初期,有口渴、小便不利、水入则吐、下利、纳少者,投五苓散后,口渴止,小便通利,下利自止,常常奏效。

水痘的初期,瘙痒剧烈、口渴者,也可投五苓散。

5.五官科病

用于水泡性结膜炎、夜盲症、假性近视时,以发生于夏季,具有口渴、小便不利、疲劳嗜卧,作为投药指征。

用于急性泪囊炎,以患者体内素有水饮,水饮上冲则呕吐、唾液多、头痛、口渴、小便少,作为投药指征。

6.其他

五苓散适应病证颇多,《医方集解》说:“遒治诸湿腹满,水饮水肿,呕逆泄泻,水寒射肺,或喘或咳,中暑烦热,身热头痛,膀胱积热,便秘而渴,霍乱吐泻,疲饮湿疟,身痛身重。”这是因为水停的部位不同所造成的,因此,本方的使用范围,决不限于《伤寒论》中的经腑两病。

1111

合方使用

1.小四五汤:为五苓散与小柴胡汤、四物汤的合方(见前小柴胡汤的论述)。

2.茵陈五苓散:即五苓散加茵陈。《金匮要略》中说:“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本方的适应证,以口渴、小便不利、黄疸,作为投药指征。凡具备此方证的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变腹水,均可投入。刘葆荣等用此合方治疗黄疽型传染性肝炎47例,采用其利水退黄的作用,并根据“先煎芮冻可使黄从小便出”的论述,先煎茵陈,其黄疸消退较快。

3.胃苓汤:即五苓散与平胃散的合方,载于《丹溪心法》。此方证的特点是:湿滞伤食、脘腹胀满、泄泻、呕吐、小便少、或浮肿。凡符合此方证的急性胃肠炎、小儿消化不良,胃肠型感冒、流行性腹泻、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肝硬化腹水,均可投入。

4.五苓四物汤:此方是五苓散与四物汤的合方。其辨证要点是:有水饮证,又有血虚和瘀血证。凡符合上证的血管性头痛、紧张性头痛、以及前二者混合性头痛、眶上神经痛、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肾炎、膀院炎、眩晕、肩凝,均有良好疗效。笔者用此合方治疗9例有浮肿或有浮肿感的血管性头痛,6例治愈,2例有效,1例无效。

5.五苓散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林济青以五苓散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随证加减治疗急性肾炎,取得良好效果。他体会到:中医对水气病的治疗,“有当利小便的证候,必先行发汗而小便始通;又当用发汗的证候,必兼利小便而始愈”的理论是正确的,将两方合并使用,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四。

6.柴苓汤:此方是五苓散与小柴胡汤的合方。此二方相合,从理论上是符合的,因痰因气生,气因痰阻,所以柴苓汤证应是五苓散证与小柴胡汤主证的总和。凡符合此方证特点的经前期紧张症,血管性头痛、眩晕、胃肠型感冒、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肝硬化腹水、湿性胸膜炎,投此方均有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