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妖猫传》为什么不好看?

 新用户8892u6Ow 2022-01-26

看完《妖猫传》,我想我已经理解了电影的用心,但是我仍然认为电影没有太搞明白何为盛唐何为爱情。

电影一开始就借目睹玄宗死亡而犹疑如何记录的白居易揭示了历史记载的可疑性,也为电影对杨玉环死亡真相的再阐释提供了足够广阔的空间。

电影以陈云樵和春琴的悲惨下场开启妖猫的复仇行动,也借苟且偷生的陈云樵对危在旦夕的春琴见死不救重演了爱情在与人性博弈中的失败,而陈云樵与春琴共舞“霓裳羽衣舞”中途突然发狂亲手扼死春琴也再现了玄宗始乱终弃的荒诞和香消玉殒的惨烈,为观众预演了三十年前的真相

珍藏的发丝、白头宫女、日本侍妾……电影以悬疑片的手法逐步接近真相。阿倍仲麻吕的日记把电影的后半段引入了三十年前的极乐之宴。这一空前盛宴上万国来朝奇技迭出,杨妃肆意、浪漫、多情,李白诗才横溢又藐视权贵,玄宗睥睨天下又对杨妃患得患失……电影以奢靡绚烂的景象营造出盛唐的辉煌气象,而玄宗之爱、杨妃之美、李白之才、阿倍白鹤之沉迷都成为这种气象的象征或是注解

电影的结尾揭开了杨妃之死的阴谋,以玄宗对杨妃的辜负和白鹤的深情对比,暗讽卷入政治中的爱情的无常,也以杨妃对死亡的不甘与默许道出了美人深情消亡之可悲、盛世王朝衰颓之悲哀。

至此,妖猫完满了其澄清历史、鞭挞无情人、守护爱与美的使命,而白居易超越了历史真相的追问而悟出了文学的真谛在于情感的价值,空海和尚也在盛衰、生死和情感的变与不变中透彻了高深哲理。

电影前所未有地呈现出了壮阔而华丽的盛唐景象,也试图以妖猫的奇幻创造在古典时空中猎奇的新鲜体验,也尽力以悬疑片的架构调整了故事的结构、连贯了叙事的线索,以兴衰和阴谋拷问了爱情感慨了世事,但是却仍然难掩故事的缺陷。

首先是电影价值观的迷失。电影高歌了繁盛绚烂哀叹了衰败无常,最后也渲染了妖猫对于杨妃超越政治、世俗和时间的深情。但是如果将这些与电影的前半段关联起来,就会发现逻辑上的荒谬之处。如果说白鹤少年为杨妃成为政治的牺牲品而哀痛,那么他残害陈玄礼的后代陈云樵的动机仅仅是为了杨妃报仇,而事实上陈玄礼所为并无大过,这场以爱情为名义的复仇是否真的理直气壮?又是否应该成为电影的主线?这样的爱情是否能够成为电影的精神内核?我想,这就是除了白鹤对杨妃的痴爱欠缺动机之外,让我感到最后的煽情毫无力量也毫无意义的最大原因了。

其次是电影对于文学和历史较为肤浅的认知。电影中充斥了对白形式的对于文学和历史的阐释,包括白居易的创作心路和玄宗作为统治者的无情抉择,电影自以为聪明且深刻地对这些浅显的臆想进行反复的解说让人觉得味同嚼蜡。另一方面,电影将盛唐定义为杨玉环冷若霜冰的脸、天马行空的幻术和无所不用其极的夸张色彩,是对于历史和人情的无视乃至亵渎。电影充斥了对于技术制造的想象中的盛世的顶礼膜拜,而造成了文化上的巨大真空。

当然,电影中也不乏逻辑混乱之处,比如电影开始妖猫为何要引诱春琴挖出钱?这与之后的故事毫无相关性。之后陈云樵纵情深色,妓女丽香吃醋报复也与电影主线严重脱钩,甚至让我一度以为电影是在讽刺贪欲或是表现妇人的阴毒。又比如电影的最后,玄宗危难之时陪伴在他身边的是阿倍和幻术师等人,且不论这些人物在场的合理性,试问,电影除了这些功能性人物就不需要更丰富的人员设置了吗?

我承认这场电影创造了一场盛世的梦境,但是,中国电影在跨越了技术上造梦能力的门槛之后,应该多思考的是如何让这场梦拥有灵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