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能成事的3个极简步骤

 哈林情感 2022-01-26

一【极简具有最小的阻力】

人性中,最明显的特点就能偷懒就尽量偷懒。尤其是要干的事情由三项或以上的步骤才能实现时,可能由于过程太长而看不到结果的情况下,就会加深自我抗拒力:不做更划算。

因此,当有一个不错的点子时,先不管要涉及到有多少步骤,而是将其流程缩到最简模型:用不多于3个小骤做完,这样就大大降低心理抗拒的障碍,而且立刻收到反馈:是行还是不行?行的话就会增强信心继续做下去,不行的话也没什么损失,就当做试错成本(试错也能有效减少后期踩坑成本)。

与此相反,当个人对点子考虑这那时,比如担心成本过大,收益太少,或者失败率较高等。思前想后,矛盾着要不要去开始?那么这个点子基本上已被搁浅了。例子:我有段时间也考虑要不要做网络兼职,就是想到这那太多而给放弃了。

二【立刻的放大效应】

能立刻开始的人对知行合一了如指掌,深谙快速出手的效果。在时间对等的情况下,马上做和滞后再干,看起来好像差别不大。但实际上前者可能已走到了第二步或更多步了,滞后者还在第一环节溜达。如果每进行一步,两者都是以相同方式开干的话,后面的结果就是级数的区别了,所以说立刻的效应是放大性级别的。

以写作为例,一个人每天都按时立刻写,而另一个也在写,只不过隔几天才写一次,那写作的篇数差别就大多了,前者可以一年写365篇,后者可能要写几年,在网络规则上,日更的权重度远高于周更,也即前者获得爆款的概率是后者的多倍,他就更容易脱颖而出。

三【最小化更容易把握】

项目最小化的好处有:

1 省成本省精力:付出要求最低。只要你肯加上一点行动力,项目就可以跑起来,看看最近多少人开始摆地摊就知道了。而一旦涉及到超出常人承担的成本,那么就得考虑收益是否高于投入?但这个并不好计算的,而且风险肯定提高了不少。如果做失败的话,那么就有可能让个体陷入经济危机,要不要做下去就变成了问号。

2 减少环节:环节越少,就越易上手。比如锻炼身体,选择跑步的人最多,而去健身房的人却只有少数。原因就是前者撤开腿就可以跑了,后者就要做这个准备动作,吃那些营养品之类的,又有谁拥有那么多的耐心呢?

3 结构最简:原本要两个人或更多人参与才能干得起来,现在简化了结构,只需要一个人就搞定,省去了多人因沟通因协同因收益分配不均而扯皮争吵等问题。一个人就能实现项目的所有关键环节,试错迭代更是可以随时把控,快速而有效。

结语:其实我在"蚂蚁私塾APP"平台上建蚁窝过程中,已充分体会到了这个道理,要做就要简要快,否则就只能看别人涨粉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