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价格的奥秘

 哈林情感 2022-01-26

前 言

当我们买一件东西前,心中总会有一定的打算。这种打算要么从自己的预算出发,要么受到商家的影响。

实际上,我们并不清楚某件东西的真正价格。一句话:买的不如卖的精。

我们不知道自己在交易中是赚了还是亏了,要判断结果,必须在有参考物的情况下才能”确定”。

然而,这里其实藏着好多深层次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一一来聊聊。

1. 价格的主观感知

你知道一辆车的价格吗?进口品牌为什么总是卖得那么贵?是因为它的工艺材料等都是特殊的吗?

有的人说:人家国外的工艺多先进,起码领先上两个代差。

材料更不用说了,德国的日本的用上十几年,照样如新。所以,这是贵的原因啊!

而国产车为何总是那么便宜?难道它们是偷工减料了吗?

有人说:是的,国产车就是落后,无论是工艺还是选材上,粗糙无比,当然就便宜了。

但是,如果单独拎一辆车出来,把车的标志摘掉,让大家预测下它到底值多少钱时,就有人拿不准了。

10万的、20万的、30万的等都有。

如果再进一步问他们为什么给出这些价格,他们就会说,这是个人的感觉上的判断。

之前之所以说进口的比国产的贵,那是因为他们已经被一些媒体的对比评价影响到了判断。

如果没有对比性,人对价格的把握只能凭主观猜测,如例子所说一样。

你还敢说那个值多少钱的东西就真的值那么多钱?

2. 锚定效应

我们去家具城选购家具的时候,去过不少店。我发现一个点,那就是只要主要产品是贵的,它的配件往往也卖得很贵。

比如沙发,一套实木几乎上万元,而它的茶几也不便宜,一般也标一个两千以上。

实平心而论,如果单买茶几的话,就觉得很贵了。但是,如果跟上万的沙发配在一起的话,就又觉得很便宜。

每次经过牌子店时,我们都会看到橱窗中的模特穿一套流行的时装,标价往往会去到2999元等,看起来非常夸张。

但再进入里面,发现正在搞3折活动时,消费者简直跟捡到宝一样高兴,买买买成了主旋律。

这就是锚定效应的厉害之处。就像一只标价1.5万的手表,估计你最会讲价也不敢减到1500元吧!

注意了,下次逛商场时,请把绝对的标价拿开,只买你认为值得的价格就行。

3. 预期的影响

一个包子一路以来都是卖一块钱,但突然有一天,它涨成了两块。一般人只要一听涨了一倍,头也不抬就走了。

为什么呢?因为在人们的认知里,对于已经是成了固定不变的价格,就是他们的预期

如果有店家就是一顿不顾及消费者的想法,而将价格拉高的话(即使原料价也在涨),就会遭到人的抵制:这已经超出自己的预期了。

想改变人们原有了的预期,是非常困难的。

但是,如果你卖的不是一般的包子,而是新式的饼,他们对你自行定的价就一点意见都没有。

因为他们对新的事物没有任何参考物,也就吃不准值多少钱了。这样,他们就没有了预期的阻碍。

所以,一般聪明的经营者,都会时不时更新下花样,从这里面去做文章,收益更可观

4. 刻意的诱导

大家都认为无商不奸,其实这里面有一定的道理。只是这种奸讲究的是方法,而且让你毫无察觉。

去过珠宝店的人都知道,玉石在我国是非常受欢迎的。但是商家很聪明,他们会根据外观、颜色、大小做分类。

个头大而外形好看的标第一档价;颜色稍次但外形与第一档相差不大的标为第二档;色泽不够设亮个头较小的,就划为第三档。

第一档价格相当高,上万到几万的那种,而且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上;第二档价格中上,5千到1万之间;第三档几乎就在2千以下。

你猜,那个最好卖?当然还用说么,第二档是最受欢迎的了!

一档就是一个诱饵,第三档根本就是做背景用的。第二档的与第一档的区别不是太大,看起来价格最香,当然就买它了。不是吗?

当我们买回来后,有人认真去研究它的材质吗?

不会的,其实它们都是一样的成分,只是我们觉得过它的外形与色泽的不同,而认为它就值得一样。并为此买了单。

看过上述的揭秘之后,我想,我们应该为钱包认真想一想了!

价格其实就是一个主观的、一种对比过后的非理性判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