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灰的书与懒散的读书人

 哈林情感 2022-01-26



01

今年买了不少书,其中有一部分是大块头,600页以上,长篇累牍。

特别是国外书,有的地方过于啰嗦,读起来真有点昏昏欲睡。

总的来说,书是好书,就是读的人并不用心,也不专注。

想起自己每天下班后除了忙着打理大大小小的朋友之外,难得的空闲。

若不是为了保证每天的输出,余下的那一两个小时恐怕得花在刷视频中去了。

幸好自己还能掌控这点时间,否则,真是会一路下滑下去。

每每想起这种糟糕的状态,心中百感交织,除了后悔,还真找不出第二种感受了。

原先在学校里读的书,大部分是课本知识,最多也是兴趣之下读点文学名著,社科之类的知识非常贫乏

所以,出来社会之后,发现学校的东西真的不管用。

不是说教育不行,而是无法做到多维度去学习知识,单从课本上获得的东西,已经满足不了现状,现在不得不从头恶补。



02

有人说过,人出来社会后,必须要功利性学习,即学会了之后马上运用起来,最好是能挣点钱。

这样,人才有动力继续学习。

想法是不错,但书不是万能。它只不过是一代代人的智慧结晶,有的并不能让我们立马变现。

特别是底层的基础知识,更不会马上就见效。

急功近利的做法,是动力,但也会可能是短视。不了解知识的背景,不清楚之后的发展路径,恐怕读了也是白读。

我现在也只是想对不同领域做一个基本的了解,所以,买的书大部分是某个领域里的代表作。

而这些代表作,真的很厚,不愧是教科书级别。

只是我在读的时候,由于之前养成的逐字逐句读法,累得够呛,非常低效。

有人说,每本书精华部分最多是1%,其余的可略过。

我也试过速读,说白了,效果更差,不知是不是自己没有掌握其中的奥妙?

反正习惯了原先的做法,换一种方式特别的不习惯。



03

有的书,放了好几个月还没读完,因为太不够友好了;而有的,却重复地读,那是因为喜欢因为易读的原因。

当然,我挺赞同有人提出的方法,带着问题去阅读,你就会从中找到答案,其余的可忽略。

可是,问题是我们连这个领域完全是白丁,又怎么做到提出问题呢?

我认为还是先了解再思考,没有该领域的知识做铺垫,那肯定提不出什么好的问题来。

因此,暂时还是强调泛读不同领域的书籍。

对于那些实在难读的书,比如《模型思维》、《社会心理学》《做哲学》等,均不是常人喜欢读的。

果不是为了更深入了解每个学科,这些书恐怕是很少人去接触。

我想,人最喜欢读的就是故事类、成功类、致富类的书籍了,我就是这样过来的。

以前买了不少这方面的书,结果验证除了看完忘记外,什么都没留下。

想从书中致富,得自己先有点资本,有点料才行。

好书当然蕴含着智慧,但我们如果掌握不了开它的钥匙,也无法转化为优势。



04

我认为,书只能给人提供一种思路、一种精神交会的方式。

至于能不能从中获得好处,当然是靠自己提炼与在实际中使用了。

我知道世界上大多数名人都有着自己的看书习惯,像比尔.盖茨,每周至少看一本书,一年都不间断。

又如查理.芒格,也是大众最喜欢提及的阅读典范。

如果我们也去效仿,不是说不可以。但单是效仿,除了安慰下自己焦虑的内心外,恐怕也不会发生质的变化。

所以,我还是相信从心出发、从自己想改变的意愿开始,勇于与过去诀绝,才有机会迎来新生。

否则,一切还是难以突变的。

读书能否像大V一样改变人生?在我的思维框架中,只能算是增加一种随机性概率而已,远谈不上改变命运。

要想改变命运,除了提高认知思维外,还得经历失败,从实践中获得真正的知识。

这样,才有机会为后来居上提供条件。

最后,说说自己.看着一书架吃灰的书,感觉是奢侈的浪费。

钱付了,却不如去一趟图书馆,这就是一个懒散读书人的失败之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