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宏观经济学 (5)货币与通货膨胀

 hl1bwcdm 2022-01-26
2个概念:物价总水平的上升称为通货膨胀;物价总水平变动的百分比称为通货膨胀率。
一、什么是货币
货币:是一种很容易进行交易的资产存量。
1.货币的智能:
i.价值储藏手段。货币是一种把现实的购买力变成未来购买力的方法;
ii.计价单位。货币提供了可以表示价格和记录债务的单位;
iii.交换媒介。货币是我们用以购买产品与服务的东西。
2.货币的类型:i.法定货币:无内在价值,仅作货币职能。ii.商品货币:有内在价值。
3.如何控制货币量:i.在一个经济体中可以得到的货币量成为货币供给。ii.通货:未清偿的纸币与铸币之和。信用卡与银行卡:信用卡不是货币供给的一部分,但它们可能影响货币需求。二、货币数量论
1.交易与数量方程式
货币X货币流通速度=价格X交易量(M x V=P x T)——V:货币的交易流通速度。,衡量货币在经济中的流通速度,即在一个给定的时期中一张美元钞票转手的次数。
2.从交易到收入
货币X货币流通速度=价格X产出(M x V=P x Y)——V: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即在一个给定的时期中美元钞票进入某个人收入的次数。
3.货币需求函数和数量方程式
i.实际货币余额:M/P——分析货币如何影响经济时,根据货币可以购买产品与服务量来表示货币量往往是有益的。实际货币余额衡量货币存量的购买力。
ii.货币需求函数(表明什么决定人们希望持有的实际余额数量)
K为常数,说明每收入1美元人们想要持有的货币是多少。
这个方程式说明,实际货币余额需求量与实际收入成比例。
当人们想对每种货币形式的收入都持有大量货币时(k大),货币转手也就慢(V小)。相反,当人们只想持有少量货币时,货币转手就快(V大)。
4.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假设
假设:把货币流通速度V定义为名义GDP(即PY)与货币量M的比率,再假设货币流通速度不变,那么,数量方程式就成为有关货币效应的一种有用理论——货币数量论。
说明:如果货币需求函数变动,货币流通速度也变动,但假设是有意义的。
货币流通速度不变,货币数量M的变化必然引起名义GDP(PY)的同比例变动。
5.货币、物价和通货膨胀
决定经济的物价总水平的理论:
i.生产要素和生产函数决定产出水平Y。
ii.货币供给M决定产出量的名义价值PY。
iii.物价水平P是产出的名义价值PY与产出水平Y的比率。
换言之,经济的生产能力决定实际GDP,货币量决定名义GDP,GDP平减指数是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率。
M%变动+V%变动=P%变动(通货膨胀率)+Y%变动
结论:货币数量论说明,控制货币供给的中央银行最终控制通货膨胀率。
三、金(银)币铸造税:从发行货币得到的收益
1.中央银行大量增加货币供给的原因:购买产品与服务,转移支付。
2.政府融资方法:税收、债券、发行货币。
通过发行货币筹集的收入成为金(银)币铸造税。
四、通货膨胀与利率
1.名义利率(银行支付的利率),实际利率(购买力的增加)。实际利率r=名义利率i-通货膨胀率π2.费雪效应:i=r+π(费雪方程式)。名义利率的变动原因:实际利率变动与通货膨胀率变动。
i.实际利率的调整使储蓄与投资平衡。ii.货币数量论说明,货币增长率决定通货膨胀率。iii.费雪效应说明,实际利率与通货膨胀率加在一起决定了名义利率。
3.两种实际利率:事前的与事后的
事前实际利率:当进行贷款时债务人和债权人预期的实际利率。
事后实际利率:实际上实现的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不能根据实际通货膨胀调整,因为当确定名义利率时实际通货膨胀是未知的,名义利率只能依据预期的通货膨胀而调整。
五、名义利率与货币需求
1.持有货币的成本:名义利率。
   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即取决于收入水平又取决于名义利率。
2.未来货币与现期物价
i.货币数量论: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决定物价水平。
ii.物价水平的变动为通货膨胀率。
iii.通货膨胀率又通过费雪效应影响名义利率。
iv.名义利率为持有货币的成本,所以名义利率反过来影响货币需求。
结论:物价水平不仅取决于现在的货币供给,而且还取决于预期的未来货币供给(加权平均值)。
六、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
1.预期的通货膨胀成本:
i.鞋底成本
ii.菜单成本
iii.菜单成本的延迟效应引起资源配置中的微观经济无效率
iv.税法
v.物价水平变动的世界中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变
2.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成本七、恶性通货膨胀
八、古典二分法
1.实际变量。之前,所解释的宏观经济变量,一些为数量,例如,实际GDP和资本存量;另一些变量是相对价格,例如,实际工资和实际利率。但所有这些变量有一点是共同的——它们衡量一种实物的(而不是货币的)数量。实际GDP是某一年中生产的产品与服务量,资本存量是在某个时间可以得到的及其与建筑的数量。实际工资是一个工人每小时工作赚到的产出,而实际利率是一个人出借一单位现在的产出而在未来所赚到的产出量。所有这些变量都用实物单位衡量,例如,数量和相对物价,它们成为实际变量。
2.名义变量。用货币表示的变量。


内容提要:
1.货币是用于交易的货币存量。它可以用做价值储藏手段、计价单位和交换媒介。不同种类的资产被用作货币:商品货币制度使用有内在价值的资产,而法定货币制度使用仅有货币职能的资产。
2.货币数量论假设货币流通速度是稳定的,并得出结论:名义GDP与货币存量是成比例的。由于生产要素和生产函数决定实际GDP,所以,货币数量论意味着,物价水平与货币量是成正比例的。因此,货币增长率决定了通货膨胀率。
3.金(银)币铸造税是政府发行货币而得到的收入。这是一种对持有货币征收的税。虽然在大多数经济中,金(银)币铸造税的数量并不大,但它往往是恶性通货膨胀的经济中争睹收入的一个主要来源。
4.名义利率时实际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从之和。根据费雪效应,名义利率与预期通货膨胀一比一的变动。
5.名义利率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因此,可以预期,货币需求取决于名义利率从。如果这样的话,那么,物价水平就取决于现在的货币量和未来预期的货币量。
6.预期通货膨胀的成本包括鞋底成本、菜单成本、相对物价变动成本、税收扭曲以及进行通货膨胀校正造成的不方便。此外,未预期到的货币通胀引起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的任意的财富再分配。通货膨胀一种可能的益处在于它使实际工资达到均衡水平而不引起名义工资的减少,由此通货膨胀会改善劳动力市场的功能。
7.在恶性通货膨胀期间,大多数通货膨胀的成本变得严重起来。恶性通货膨胀一般从政府通过发行货币为巨额财政赤字融资开始。当财政改革取消了金(银)币铸造税的需要时,恶性通货膨胀也就结束了。
8.根据古典经济理论,货币是中性的:货币供给并不影响实际变量。因此,古典理论可以使我们不用设计货币供给而研究实际变量如何被决定。货币市场均衡决定了物价水平,由此也决定了所有其他名义变量。这种实际与名义变量的理论分离被称为古典二分法。

关键概念:
通货膨胀: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恶性通货膨胀:每月超过50%,每天超过1%的通货膨胀。
价值储蓄手段:把现在购买力变成未来购买力的方法。
计价单位:可以表示价格和记录债务的单位。
交换媒介:我们用以购买产品和服务的东西。
法定货币:没有内在价值的货币,仅有货币职能。
商品货币:具有内在价值的的商品作为货币。
金本位:当人们把黄金作为货币时(或者用可兑换为黄金的纸币时),这种经济被认为为实行金本位。
货币供给:在一个经济体中可以得到的货币量。
货币政策:对货币供给的控制。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委托方。
联邦储蓄体系:美国中央银行。
公开市场操作:联储控制货币的主要方法。
通货:未清偿的纸币与铸币之和。
活期存款:人们在自己的支票账户上持有的资金。
数量方程式:货币M X 货币流通速度V=价格P X 交易量T
货币的交易流通速度:衡量货币在经济中的流通速度。
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货币M X 货币收入流通速度V=价格P X 产出Y
实际货币余额:M/P,货币可购买产品与服务量,衡量货币存量的购买力。
货币需求函数:
货币数量论:在数量方程式中,把货币流通速度V定义为名义GDP(即PY)与货币量M的比率,假设货币流通速度不变,得出结论名义 GDP与货币存量是成比例的。
金(银)币铸造税:通过发行货币筹集的收入。
名义与实际利率:银行支付的利率成为名义利率,把购买力的增加成为实际利率。
费雪方程式和费雪效应:i=r+π 名义利率为实际利率与通货膨胀之和。
事前和事后实际利率:当进行贷款时,债务人和债权人预期的实际利率成为事前实际利率,以及实际上实现的实际利率,称为事后实际利率。
实际与名义变量:
古典二分法:经济学家把这种实际和名义变量的理论区分成为古典二分法。
货币中性:货币对实际变量的无关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