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愁不是愁

 zhb学习阅览室 2022-01-26

作者:龙卷风

世间百态,盈盈一笑,等你一起来发觉“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绝大多数具有农耕文化背景的人们的一种普遍期许,又兼具一种历经工业文明阵痛后的回归式人文情怀,所以乡愁更像是一件梦境中的奢侈品,让人们挥之不去、魂牵梦萦。

乡愁不是愁,是一份眷恋中的回味,是岁月不居似水流年里的记忆碎片。在萧瑟的秋风里,看遍地飞扬的黄叶,感受寒来暑往四季更替的节奏,顿悟“日月逝矣,时不我及”的惶悚,领略到苏轼“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无常与悲壮,再细细思量“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之类的终极追问,便生发出太多太多的感慨与思考。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归乡的唐代大诗人贺知章一定没有预料到会遭遇这样的场景——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人们,已经不再是过去的山、过去的水和过去的人了。这一切的一切,不过是午夜梦回时的镜花水月,回不去的童年,回不去的故乡,回不去的过去,在世易时移里变得物是人非。

当原乡变为故土,当家乡进入梦乡,所有的过去绵延到今天,昔日记忆成回忆,当年的苦难亦幻化为甜蜜,彼时,相思化作泪水,故乡一时间在心里淡化成了一个符号、一种图腾、一个日里夜里追寻的风铃。乡愁忽然像一杯酽酽的古树茶,在杯间弥漫开来,又荡漾开去,那一刻涌出的泪水都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

乡愁不是愁,是一种挣脱家乡羁绊旅途中的觉醒,是一份背井离乡归途中的愧疚。乡愁是“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的那种熟悉的美好,是“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淡淡的惆怅,是“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的无可奈何。乡愁是一张留白的山水画,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古井微澜,是一种对过往的祭奠,是对当下的庆幸,对未来的期许。

乡愁不是愁,它是一种精神归依,是分裂后的弥合,是挣脱后的回归,是一幅时空错位的记忆拼图,是那一根拉在手中的风筝线,写满童年的希冀与忧伤。

(原载于2022年1月15日《三峡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