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舜禹功业大,千秋受祭祀丨《群书治要·礼记》

 情缘半岛 2022-01-26
图片

视频

音频

节选自《群书治要・礼记》第十二集

全文共896个字,阅读需4分钟

  “舜能勤众事;”在《尚书》中记载,虞舜出身侧陋微贱,尧帝听说他聪明敏睿,想使他继承帝位,但是在此之前,通过各种难事来考验他。

图片

  首先让他教化百姓,舜恭敬地完善“五典”之教,他从高辛氏的后人中选出八位贤能之人,世称“八元”,令他们传布五典之教,也就是“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结果人民顺从,没有违背教命的。又把舜纳于百官之事,舜从高阳氏的后人中选出八位贤能之人,世称“八凯”,管理各种事务,结果政事管理得井井有条。后来又让舜在宫庭四面的门户迎接诸侯,让他从事外交工作。结果怎么样呢?四门来朝拜者穆然皆有美德;又让他统领政务,把他纳入显贵之官,总领万机之政,结果暴风雷雨都没有迷乱错谬,这就是说阴阳和合,风调雨顺,暴风烈雨都能够按时令而作,不再错乱。这表明舜的德行合于天心。尧帝通过种种的试验、考验,决定把天子之位禅让给他。

  到了舜统治的时侯,有三苗叛乱,开始舜是派禹率领各国诸侯去征伐。但是过了三十天,三苗之民仍然是违逆帝命,不肯服罪。这时,伯益就谏言大禹说:“只有德行可以感通上天,无论多远,都能到达。'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骄满给人招来损失,自谦让人受益,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道理。至和之德能感通神灵,又何况三苗呢?”禹就接受了他的建议,随即撤回了军队。舜帝于是开始大设文德之教,也就是“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远方的人民不归服,怎么办呢?就是广泛地施行文德教化来招徕他们。结果,七十天之后,三苗归服。

  《尚书》上说,注解上说,征讨不能归服,放弃武力后主动到来,说明治理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什么道理呢?就是《大学》上所说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如果自己的国家能治理好了,让人来到这里都感到羡慕,都愿意学习,自然就能够平治天下。舜无论是在即位之前,还是即位之后,都是在为国事而操劳,所以说“勤众事”,也就是舜能为国事而不辞辛劳。

  “鲧鄣洪水,禹能修鲧之功。”陈澔《礼记集说》说:“修者,继其事而改正之。”鲧,他去治理洪水,治了九年,但是因为他采取的方法是堵截的方法,所以没有成功。后来他的儿子禹,能够改正他用堵截的这种方法,最后用疏导的方式而治水成功。

*内容来源《群书治要》学习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