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最难的修行:遇事不怒,对错不辩,输赢不争

 新工具 2022-01-26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中讲:“胜人者力,自胜者强。”战胜别人的人只能说是有力量,而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大。

人生之所以会感到痛苦,是因为心里装错了东西,心态安宁平和,痛苦自会远离。

人生最难的就是修行:遇事不怒,对错不辩,输赢不争。

文章图片1

不怒就是修养

在《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淮阴屠户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得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是个胆小鬼罢了。”

有人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

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子。

韩信明白杀人偿命,自己还有很重大的使命去完成,即便是被人侮辱,选择隐忍、不怒。

正如苏轼在《留侯论》当中写到:“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真正勇敢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无缘无故侵犯他也不动怒。

文章图片2

强者心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再次出祁山,与司马懿对峙于渭南,无论诸葛亮如何挑战和辱骂,司马懿都拒不出战。

不得已诸葛亮遣使去司马大营送了一件女人的衣服,司马懿不但没有生气,还让人把这件衣服为自己穿上。

司马懿为什么能忍受这样的奇耻大辱?

司马懿深知诸葛亮用心,就是以战养战来消耗魏国国力,以达到延续汉祀的目的。所以采用以守代攻的方针。

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养心。

庄子曾说:“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者,唯同乎天和者为然。”

顺境的时候不要狂喜,遭遇侮辱的时候不要发怒,只有懂得与天地和顺的人才会活得游刃有余。

文章图片3

不辩就是智慧

这个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就是不断地跟别人讲道理,即便是你是对的,也不用非得证明别人是错的。

位置不同,少言为贵。认知不同,不争不辩。三观不合,浪费口舌。

在《庄子》里面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叫士成绮的人,听说老子是位圣人,士成绮不远千里来请教老子。

他见到老子之后,他却非常失望,他说:“先生,我观察你的样子,一点也不像圣人呐?”

晚上回去以后,他反思自己不该以貌取人。于是第二天,他再去见老子,老子并没有昨天的话,让他吃闭门羹。

士成绮感到十分意外,他说:“先生,昨天我对你不恭敬,我心里十分的愧疚。”

老子却淡淡地开口说:“啊,我已经领悟了大道的实质,你说的这些不会对我有什么影响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争辩不是和别人过不去,反而是和自己过不去。

鬼谷子曾经说过:遇横逆之来而不怒,遇变故之起而不惊,当非常之谤而不辩。

遇到不顺心的事,不发怒或埋怨。遭遇到突如其来的变故时,不惊慌失措。受到他人无理的指责或诽谤时,不争辩或者反驳对方。

文章图片4

有智慧的人忍辱不辩,有境界的人寡言不争。

在《史记》当中记载: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谈论军事,以为天下没有人能超得过他。

有一次,赵括和父亲赵奢谈论用兵之道,赵括一番讨论以后,把赵奢说的哑口无言。

即便是这样,赵奢认为赵括不能带兵打仗。因为用兵打仗是关乎生死大事,赵括却把大事说的那么容易、那么轻松。

正如赵奢所料,赵括在长平之战当中,让赵国损失四十五万士兵,直接导致赵国覆灭。

那些天天与别人辩论的人并不是真有能力,他们与别人辩论处处表现自己的能力,表现自己有多么棒,其实是一件多么愚蠢的事情。

《道德经·第四十五章》:“大真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屈随和。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像笨拙。很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表示善辩的人发言持重,不露锋芒。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心地善良的人不喜欢巧辩,而善于巧辩的人往往心存不善。

文章图片5

不争就是慈悲

在电视剧《天道》当中,丁元英吃完混沌起身走了,却被小摊贩叫住:“你怎么走哇,你还没给钱呢?”

丁元英看了一下小摊贩也没有解释,从口袋里掏出来钱给小摊贩。

丁元英走后,另一位食客给小摊贩钱说:“刚才一来了那人就给你钱了,我亲眼看见的。”说着给小摊贩转钱。

小摊贩接过钱后说:“哎呀,你看我这忙的,啥都想不起来了,这个人天天来,等明天来了少要他一块钱就行了。”

丁元英吃馄饨被小摊贩收两次钱,换成别人的话,早就和小摊贩理论起来,丁元英却没有,他不计较也不争辩。

《道德经》: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唯有不争的处事态度,天下才会没有人能与之抗衡。

不显示自己,不自以为是,因而更显耀突出;不夸耀自己,因而有功绩;不自以为贤能,因而受到尊重。

只有提升自我修养不与他人争一时之长短,世界上就没有人能够和己争。

文章图片6

有这种一则故事:有两个人争吵,一个说3×8=24,一个说3×8=21,吵了大半天,吵的面红耳赤都没有结果,最后来到县衙评理。

县令听完后就说:“把那个3×8=24的人,给我拖出去打20大板。”

被打的人很不服气,明明是得21的人错了,你却为什么要打我呢?

县令说:“你能跟一个3×8=21的人吵了大半天,我不打你打谁。”

其实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很多时候都在扮演着这个被打的人。总是习惯和一些烂人烂事纠缠不清。

《道德经》中说:“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老子在告诉我们要学会不争的智慧,高尚的人处事,是做而不争功。

文章图片7

不怒就是修养,不争就是慈悲,不辩就是智慧。

人这一辈子来这世间走一遭,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只要身正心正,就能坦然面对,一生无愧。

往后余生,愿你我遇事不怒,对错不辩,输赢不争,内心安然,一生无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