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军职、军衔、资历都不是最高的杜聿明,为何却是功德林头号战犯?

 lixj1028 2022-01-26

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在北平的“第二模范监狱”被公安部接管,改名为“北京战犯管理所”,也称功德林战犯管理所。被俘的国民党军、政、特等要员后来基本都在功德林改造。

功德林里面的原国民党要员不少,知名度最高的就是杜聿明了,他也是成功改造的典型。在1959年12月4日,杜聿明和王耀武、曾扩情、宋希濂、郑庭笈、周振强、卢浚泉、陈长捷、杨伯涛和邱行湘共十人,成为功德林第一批被特赦的人员。

在宣读功德林特赦战犯时,杜聿明是排在第一个的。不少人以此为据,得出杜聿明是功德林战犯中,职务和军衔最高的,这其实是错误的。单就被俘时的职务而言,和杜聿明相仿的就有好几人,如果再加上资历、军衔等考量杜聿明还真算不上战犯第一人。

功德林唯一货真价实的上将

文章图片1

王陵基

在整个解放战争中,被俘的国民党少将以上(含少将)将领超过千人,但货真价实的上将却只有一人,那就是四川军阀王陵基。

王陵基在川军中资历极深,当年连刘湘、杨森等人都得叫他一声老师。不过在四川军阀的混战中,后浪击败了前浪,失去自己武装的王陵基相继投靠杨森、刘湘等后辈。

抗战期间,王陵基担任过第9战区副司令长官,江西省主席等职务。1940年5月,王陵基授陆军中将加二级上将军衔,1946年7月31日正式晋升为陆军上将军衔。

由于国民党军的二级上将有限额,所以在原有二级上将满额的情况下,蒋介石别出心裁得搞了一个”中将加上将衔“,等到有二级上将退役后,这些“加上将衔”的可以论资排辈的替补。比如有“天子第一门生”,在大陆期间最受蒋介石重用的黄埔一期生胡宗南,在逃往台湾前也只是“中将加上将衔”。

在解放战争中,和解放军曾经作战过的国民党上将有哪些呢?以四大“剿总”为例,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在沈阳解放前夕逃离,回去后被蒋介石追究东北战败之责,将其软禁,后来在蒋介石下野,李宗仁上台后,得以逃去香港,新中国成立后返回;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在北平率部和平起义,接受改编;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早早就脱离前线,把烂摊子交给了副手杜聿明,后来跑到印尼当了教书先生,蒋介石得知后感觉实在太丢脸,便将其召回台湾养老;华中“剿总”总司令白崇禧(后任华中军政长官),在丧失桂系的老本部队后,乘飞机逃去了台湾,从此虎落平阳被蒋欺。

在一线和解放军作战的四个“剿总”司令,两个后来在人民政府任职,两个跑去了台湾。其他国民党上将,陈诚在东北连战连败后,老早被蒋介石派到台湾,何应钦、顾祝同、阎锡山(太原解放前夕乘飞机逃离)等不在一线作战的,后来也都跟着蒋介石逃去了台湾,程潜、唐生智等人则通电起义。

由此可以看出,在解放战争中,想要俘虏一个货真价实的国民党军的上将,难度是相当大的,就是当年解放大西南,把胡宗南给活捉了,他也只是一个中将罢了。

即使是这个货真价实的王陵基,在被俘时也已是个退役的二级上将了,当然退役的上将也是上将啊。

谁的军职最高?并不是汤尧

文章图片2

宋希濂

功德林的战犯中,谁被俘时的军职最高?现在有一个流传最广的说法是:被俘时任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的汤尧,是被俘的国民党将领中军职最高的。这个说法其实是错误的。

关于汤尧的这个说法,最早出现于沈醉(功德林战犯,原保密局云南站站长)的回忆录中。但是,如果汤尧这个陆军副总司令能算作最高军职的话,那么范汉杰是被蒋介石给降职了吗?

范汉杰被蒋介石派去担任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之前,就已经是陆军副总司令,如果按照沈醉对汤尧的这个说法,那么范汉杰去东北任职难道是开倒挡?

事实上,国民党军的陆军副总司令从级别上,和四大“剿总”的副总司令,以及后来的西南、西北、华中的军政副长官,是平级的。而这些副司令、副长官如果再兼任省主席或兵团司令,那么可比一个单纯的陆军副总司令要重要的多了。

同时也要考虑到,汤尧被俘的时候已经是1950年1月23日,他提升为陆军副总司令不过几个月。俘虏一个汤尧的含金量,还不如俘虏一个兵团司令黄维或者廖耀湘。

在功德林的战犯中,军职最高的是担任过”剿总“副司令的杜聿明、范汉杰、宋希濂等人。

还有人认为宋希濂的军职最高,因为他在被俘前,担任的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川湘鄂黔边区“最高决策委员会”主任委员这两个头衔看起来很唬人。但是不要忘了,当时国民党在西南的最高军政机构是西南军政长官公署,连胡宗南也只是代行长官职权的副长官,所以宋希濂这两个头衔的上限,也就是副长官。国民党后期的军政副长官,其实和此前的”剿总“副总司令是类似的。

所以,杜聿明、范汉杰、宋希濂再加上汤尧等人,如果讨论谁厉害,那么可以讨论一番,若说谁的军职最高?单看职务,完全是一个级别。

谁在地方的职务最高?

文章图片3

王耀武


如果黄埔一期的杜聿明、范汉杰、宋希濂等人讨论谁被俘时的军职最高的话,那么王耀武这个黄埔三期生,恐怕会忍不住说一句:我当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的时候,你们在干什么?(1945年的湘西会战中,王耀武率部毙伤日军二万八千人,战后40岁的王耀武因功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在国民党军的黄埔三期生中,恐怕没人比王耀武更有能力了。和一期的杜聿明、宋希濂、相比,王耀武的军事能力也至少和这两人是持平的,至于为人处世和从政的水平,那就远胜过杜、宋二人了。

王耀武被俘前的头衔很多,有国民党山东省主席、山东一指挥部主任、山东省保安司令、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山东绥靖统一总指挥部主任。

被俘的国民党省主席不止王耀武一个,但是王耀武是军政一把抓,权力之大是其他省主席所不能比的。因为王耀武的头衔很多,导致他名义上的权力很大,比如这个“山东绥靖统一总指挥部主任”,就可以指挥好几个绥靖区,再比如这个”山东省保安司令“,让王耀武除了正规军之外,山东所有的游杂部队也归他指挥。

但是,这些头衔都是“名义上权力很大”,因为从王耀武上任省主席后,山东的大部已经是解放区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王耀武所管辖的地盘越来越少,到后来就变成了“打下济南城,活捉王耀武”。

王耀武没有担任过”剿总“副总司令这个级别的军职,但是他是山东省主席,还当过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在从政这方面来讲,王耀武可是超过杜聿明和宋希濂不少的。这也是为何有不少人认为,王耀武才是功德林最有”含金量“的人。

谁的资历最老

文章图片4

曾扩情

功德林中,王陵基的资历无疑是最老的,但是如果不算杂牌,在被俘的蒋介石嫡系中,谁的资历最高呢?那么,只能是曾扩情了,这可是连军统特务头子戴笠见面都要叫一声“扩大哥”的人。

曾扩情被俘时的职务是国民党四川省党部主任委员,这个职务说小也不小,毕竟是一省的党部一把手,但是说大吧,也不是特别大,比如济南战役在抓获王耀武的同时,也顺便抓了一个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主任委员庞镜塘。

但是,我们要考虑到曾扩情的坎坷仕途,他被俘时已经十几年在职务上原地踏步了。当年的曾扩情,可是国民党阵营的黄埔生中,混得风生水起之人。

在黄埔一期生中,早期的曾扩情可比杜聿明、宋希濂这些人成长得快多了。简单地看一下曾扩情的履历,1926年,他担任第20师政治部主任,1927年担任蒋介石随从秘书兼黄埔同学会秘书,不久后又担任南京中央军校政治部少将主任。同时期的杜聿明,还只是一个连长。

1928年10月,曾扩情挂陆军中将衔,任军事委员会四川军事特派员,到了四川后,各路军阀是笑脸相迎,将他看做蒋介石身边的大红人。这个时候在黄埔一期生中擢升极快的胡宗南,虽然已经是少将旅长了,但是军衔上比曾扩情还是差点。

到了1931年11月,曾扩情当选为国民党第四届中央候补执行委员,成为黄埔生进入国民党中委第一人,这个时候的胡宗南还算不上”黄埔第一人“,曾扩情才是。

那么,如此“高光”的曾扩情,为何到了1949年的时候,居然只是一个省党部的主任委员?

一切源于”西安事变“,可以说”西安事变“改变了不少人的仕途,像胡宗南、宋希濂、戴笠这些表现得非常忠心的,事后都得到蒋介石的大力提拔。曾扩情则是那些错误估计了形势的”倒霉蛋“。

在“西安事变”蒋介石被扣押后,曾扩情认为”校长”这下肯定是要交待在西安了,于是他为了保命,答应张学良的要求,在广播上以黄埔老大哥的身份发表了支持”西安事变“的讲话。

蒋介石回到南京后,对于曾扩情的表现是恨之入骨,让戴笠将曾扩情关押。曾扩情这个人在黄埔系的人缘还不错,戴笠和胡宗南都称他为“扩大哥”,在戴、胡的担保下,蒋介石同意释放曾扩情,但是从此不再重用。

所以,虽然曾扩情被俘时的职务不是特别高,但毕竟有曾经的“黄埔第一人”的光环,论资历,在功德林的黄埔生中,他要说第二,那就没人是第一了。

为什么杜聿明的含金量是最高的?

文章图片5

杜聿明

论军衔,除了一个上将衔的王陵基外,功德林和杜聿明一样的中将衔一抓一大把;论资历,杜聿明纯粹是一步一个脚印,比杜聿明小三岁的宋希濂1941年当第11集团军总司令的时候,杜聿明还在军长这个职务上徘徊,连王耀武的擢升也比杜聿明快;论被俘前的职务,杜聿明和宋希濂、范汉杰等人相当。

但是,杜聿明还是排在了功德林战犯的第一位,不仅在特赦名单上排第一位,此后,也都是以曾经的功德林首号战犯的身份出现的。

其实仔细分析,俘虏杜聿明的含金量,确实是高于功德林其他战犯的。首先,杜聿明是功德林的战犯中,指挥过最多军队的人。1945年10月,杜聿明以东北保安司令长官的身份,带着国民党军打响了抢占东北的第一枪,他指挥的是新一军(军长孙立人)、新六军(军长廖耀湘)、52军(军长赵公武)、71军(军长陈明仁)等国民党的精锐部队。在淮海战役中,杜聿明虽然是徐州“剿总”的副总司令,但是在中后期实际取代总司令刘峙行使职权,淮海战役可是国共双方伤亡最大的一场大决战。

杜聿明是蒋介石的“救火队长”,辽沈战役中后期,蒋介石一度想让他取代卫立煌,不过东北国军的溃败速度让这个想法未能实现;淮海战役,杜聿明集团三个兵团在陈官庄的覆灭(邱清泉兵团、李弥兵团、孙元良兵团),代表着蒋介石精锐部队损失殆尽。杜聿明的被俘和蒋介石的下野几乎是同时进行的。杜聿明集团是蒋介石最后的救命稻草,覆灭后蒋军别看数量也不少,但再无精锐。

所以,军衔、军职、资历等都不是最高的杜聿明,却是实至名归的功德林头号国民党战犯。被特赦的杜聿明也获得了新生,晚年的他十分关心祖国的统一。

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病逝世,享年77岁。杜聿明去世后,成为唯二的同时受到两岸同时悼念的黄埔生(另一人是郑洞国)。杜聿明晚年的幸福生活,是让人欣慰的,毕竟一个抗日名将能有一个好的结局,这是再好不过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