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火车上邂逅老漂族

 齐鲁海风 2022-01-26

上期阅读:

再时尚再前卫的人,都渴望儿孙绕膝,天伦之乐

作者:徐俊霞

公众号:齐鲁海风

李叔是我在中转列车上遇见的一位东北大叔,我上车时,他一个人占着三个人的座位,正在睡觉。

已经是上午十点,中途上车的乘客络绎不绝,车厢里嘈杂熙攘,他还是睡得那么香,让人不忍心叫醒他。

火车开动,李叔从列车的颠簸中醒来,抱歉地给我让座。闲谈中,他操着一口东北口音告诉我,他和老伴在上海帮女儿带孩子带了大半年,太累了,要回老家歇一歇。

我一听这话都被逗笑了,笑后又觉得心酸。李叔夫妇除了身体的累,还有心里的累,背井离乡的累,水土不服的累……

身在异乡为异客,哪怕异乡有自己的儿女,终归不是自己的家乡。年轻人适应能力强,走到哪儿,哪儿就是家,上了年纪的人都恋旧,金窝银窝都不如自己的土窝。

语言、饮食、气候……多少漂在城里的老漂族被乡愁困扰,土里土气的方言总是融不进大城市的普通话;饭菜虽然在自己家里做,总是少一道家乡的佐料;想找个老伙计唠唠嗑,抬头低头都是陌生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一个地方生活习惯了,初到异地,浑身都不自在。

除了私下里和女儿说两句家乡话,李叔夫妇和女婿、外孙都得说蹩脚的普通话,他和老伴说东北方言,生在上海,长在上海的女婿和外孙压根听不懂。

住在女儿家的高层电梯房里,虽然物质优越,吃喝不愁,似乎比李叔夫妇在东北老家的日子过得好,但各家各户都关起门来过日子,邻居之间谁也不认识,让李叔想不通。

外孙还不到三周岁,李叔和老伴除了在家里带孩子,就是在小区里转悠,很少出小区的大门。

李叔感叹:“大上海就是大上海,地方太大,我怕迷路,给孩子们添麻烦!”房子再大再宽敞,都像个笼子,囚住了李叔的手脚和心灵。

两天两夜的火车,李叔夫妇不舍得坐卧铺,对于两个年过花甲的人来说,这样的长途硬座不管坐着还是躺着,都不舒服。

李叔用的是最新款的苹果手机,他像宝贝似的爱惜,可是他不会用,连接听电话都不知道怎么滑动屏幕。

他自豪地说:这是女婿孝敬我的。看到周围的年轻人一上车就低头刷手机,他很好奇,凑过去看别人在玩什么。

谈到现在年轻人的收入,李叔说:你们赚多少钱都不够花的,养车养房需要花钱,请客吃饭需要花钱,朋友聚会需要花钱,赚得多就花得多。

正是因为体谅年轻人在大城市打拼的不易,李叔夫妇才拒绝了女儿女婿给他们订卧铺票的好意,拍着胸脯承诺:晚上睡觉的时候,我们会找列车员补卧铺票。

上了车,他们就舍不得花那份冤枉钱了!

李叔是个大老粗,没上过几天学,不认识几个字,女儿家再好,他也只认自己东北的土炕、小院,那才是自己的家。

他乡很容易成为年轻人的故乡,却很难成为老漂族的故乡。我们的父母如果不想成为空巢老人,就得随儿女四处迁移,为儿女的事业,为孙辈的成长背井离乡,奔波在路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